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竹年画村     
李作昕 《党建》2014,(1):49-49
正站在四川绵竹年画村的牌坊下,我想如果没有年画的介入,这曾经的孝德镇年画村,跟其他村落又有啥区别呢?农人们不外乎农忙种田,农闲打工或做生意,家里留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罢了。可是因为年画的介入,年画村变得不一样了。这应该感谢一位老人的坚守,他叫陈兴才。陈兴才住在年画村,农忙扛起锄头干活,种瓜点豆,自给自足;农闲摊开纸张画画,挥毫泼墨,悠哉乐哉!可惜这位绵竹年画大师,2012年以93岁高龄仙逝,  相似文献   

2.
墨彩染千秋     
对于年画,绵竹人最初的记忆是儿时看到的每年春节张贴于家家户户门前高大威武的门神。年画,预示着新年的来临。绵竹人旧时习惯称门画为“门神”,“绵竹门神”是年画中产量最高、销路最广的一种样式。  相似文献   

3.
绵竹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通过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完成.在艺术构思上有着实用性、情节性、趣味性并重的特点,特别表现在独幅画和斗方,如《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老鼠嫁女》、《麻雀娶亲》等,无不呈现出活泼俏皮、诙谐幽默的艺术趣味,反映了四川人民对生活特有的理解方式.选题讲究"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的原则,不论是历史人物、妇女儿童、民间传奇还是戏曲故事,甚至武士神像、动物花果,一律都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如《寿天百禄》、《岁岁平安》、《永镇家宅》、《如意加官》等.……  相似文献   

4.
<正>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挂年画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风俗,它以祈福、驱邪、装饰为目的,体现着民间的文化底蕴、伦理道德与喜怒哀乐。新中国诞生后,年画发展有了跟随时代、赋予时代内涵的新的表现。特别是发轫于1949年11月的新年画运动,更加促进了年画的除旧立新。新年画运动,为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增添了亮丽色彩,年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崭新的表达,并构建了健康向上的红色主题。  相似文献   

5.
会客室、堂屋年画的选择:一般应挑选国画的山水、人寿年丰、迎客松及历史人物等中堂画,配以对联或山水、花鸟的屏条衬托两边,年画应讲究色彩鲜艳、美观大方,收到烘托节日气氛的效果。 卧室和学习室的年画宜清淡雅洁。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些小幅的风光画片,如山水、园林,或国画小品、名人诗词作品,可给人们以雅致、清静之感。 餐厅年画的选择:这个地方年画选择范围较广,如儿童画、丰年画、卫生画、科技画等均可,还可根据环境的要求进行选择。帮你选购年画  相似文献   

6.
“年画传习所的建成.让我欣喜万分。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从艺24年后。我会在家乡带领姐妹们创业;我更没有想到,绵竹年画会在灾后重建中得到如此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苏米 《党史文苑》2005,(1):24-25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的爱国主义热潮,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美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题材源。恰好此时,美术界的新年画运动也在悄然兴起。因此,原本以国泰民安、多子多福为题材的民间年画或以画广告美女为擅长的上海月份牌纷纷改道易辙,以富有历史感的场面、情节化的细节和情绪化的笔触,表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主题。《保卫和平》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第二天,全国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  相似文献   

8.
风采独具史悠久 雅俗共赏农民画——辛集农民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这里的人们就有画、绣、剪、编等民间工艺传统。辛集农民画题材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思奇巧,抒发了作者生活的心声;画法细腻纯朴,不拘一格;色彩凝重艳丽,具有无究魅力。它将冀中的剪纸、民间印染、武强年画等民间营养吸收于画中,形成了犹如河北梆子一样高亢有力的艺术风格,它"拙中见巧、俗中见雅"的独特风格得到国内  相似文献   

9.
4月,我们又一次走进绵竹。山上繁花点点,田间麦苗青青,绵竹年画映衬着川西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田园画卷。处处彩旗猎猎,时时机器轰鸣,恢复重建的战场上,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和着辛勤的汗水构成了春天最美的图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是如何绘制的吧。  相似文献   

10.
钟华 《新湘评论》2013,(5):47-49
2009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到隆回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看了滩头木版年画后,情不自禁地挥毫题下了“隆回民艺浓如酒,滩头年画艳如花”。滩头木版年画主要的传承地在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  相似文献   

11.
苏米 《党史文苑》2004,(11):28-29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在封建统治下,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自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利用旧文艺形式从事文艺普及运动以后,各老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主义思想的工作已获得相当成绩,新年画已被证明是人民所喜爱的富于教育意义的一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更加强了对宣传画创作的重视,194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由毛泽东亲自批示同意的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文件指出,现在春节快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官邸     
吴钩 《廉政瞭望》2013,(24):43-43
北宋城市风情画长卷《清明上河图》画了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包括酒店、商店、荼坊、旅店、寺院、医馆、民宅等等,最气派的建筑非‘狲羊正店”莫属,这么多建筑物中,也找不到一栋可以确认为官署的豪华建筑,画中城门口有一个三开间的平房,算是《清明上河图》长卷唯一画到的一处政府机关——税务所,但这个税务所看起来也很简朴,跟普遍民居差不多,比起临街的酒楼商铺来,逊色多了。  相似文献   

13.
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并倡导其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实,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寓绵竹年画,在宽窄巷子设立"诚信驿站",在全省建红军小学、爱国主义军事体验基地,推选  相似文献   

14.
郭泰运先生是我景敬重的民间老艺术家。 那天,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郭泰运老人在现场展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刷技艺,娴熟的手法和神奇的印刷速度,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观看他的年画印刷是一种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5.
正布糊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样式。留存下来的清代布糊画珍品有《麻姑献寿》《百子图》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滕氏布糊画是河北丰宁民间艺术家滕腾在已失传的满族传统工艺"补花"为母体的基础上,变补为糊,使补花艺术得以升华再现的民间工艺,被誉为"中华百艳,华夏一绝"。其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堆绣、唐卡、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有油画透视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语录     
正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官之至难者,令也。(明代·海瑞《令箴》)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在春节前夕,以发放年画的形式公布了统一的举报电话——84444444。由于年画设计上出现了包公和钟馗的形象,于是有评论出来抨击说:“反腐何须请神?”包公和钟馗,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已不仅仅是原来那个“打坐开封府”的包拯和民间传说中驱鬼除邪之神了,而是公正和正义的化身。包公和钟馗那种不畏权势、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震古烁今,至今为老百姓所传颂。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为了让举报电话深入群众、深入人心,采取了年画这一传统的基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了包公和钟馗这一贴近民众与生活的形象,突出反腐败的时  相似文献   

18.
“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真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这是清代诗人李锡命对历史文化名城绵竹市的赞誉。绵竹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北部,素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美称。这是一座鲜花遍地、绿树成荫的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内黄农民画,由木版年画、灯笼画、剪纸、壁画、陶艺等民间工艺历经数百年演变而成,兼具木版年画之喜庆、剪纸之明快、刺绣之细腻、壁画之流畅等特点。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艺术之长,以勾线为主,用不同的线条勾勒不同的形体,并运用当地特有的土制颜料,形成强烈的民俗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晓晟 《实践》2010,(2):45-45
<正>又是一年新春至。闪烁的霓虹灯,五彩的贺年卡,高悬的红灯笼、还有那红福字、红春联、红剪纸和俗得耐看的年画,把个年衬托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一种祈盼有关联,那就是吉祥……在民间,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吉祥物,似乎很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所谓吉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