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废贪而立廉     
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蠲浊而流清,废贪而立廉”,虽说是扬揄之辞,对贪廉之间的态度却是极鲜明的。廉,原本指边,其直如线,与角相对,后来就引申为品行方正了。所谓“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其实是互文相义,方正廉洁,向来有一致性。然而,正象苏轼所言,“聚敛之臣,则以货物为急”,廉便首当其冲地表现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其与贪之相对,已成为第一要义。从春秋战国开始,士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可谓奇才。天文地理、星象历法、用兵布阵,无所不晓,无所不精,但他恃才傲物,心胸狭小的弱点却构成了他人生悲剧的致命伤。庞统的悲剧昭示我们:人才,无论是小才还是大才,切切不可恃才自傲,也万万不可以其才未尽其用而偷懒拖沓,对上级交办的任务虚干应付,果如此,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何用?如今,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是否也有庞统式的人物呢?他们自以为怀才不遇,因而不安心工作,敷衍了事,在争位子、贪票子等一己之私上绞尽脑汁、用尽心计。无脚踏实地、信尽职守之功,却有心洋气躁、沽名钓誉之行。如此,虽…  相似文献   

3.
华丁 《瞭望》1988,(13)
相传广东南海县境内古时有一泓泉水,谁喝了,谁就会变得贪得无厌,谓之贪泉。晋朝南郡公桓玄派“勤苦同于贫庶”的吴隐之出任广州剌吏。吴隐之到任后,特意去贪泉酌而饮之,却依然保持他清廉的本色。他为此作了一首诗说:“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  相似文献   

4.
原杭州府署有这样一副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湖北江陵,清代为荆州府治所,文学家梁章钜曾为之题写了一副短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清末林则徐就任两广总督时,曾书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明代河南宁陵人吕坤在山西做官时,专门赠与各州县、各驿站两副  相似文献   

5.
贪官的演技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贪官大致分两类:“有庸吏之贪,有才吏之贪;今之贪纵者,大抵皆才吏也。”(《日知录·除贪》)另外,苏俄的一位大导演梅耶荷德讲到喜剧表演时,有一句名言:“越是逗乐的喜剧,越要演得严肃。”(《谈话录》)。从近几年揭露出的大贪官的案例来看,他们没一个是平庸之辈,大都是一帮确有表演能力的才吏。在装扮正面人物的讽刺喜剧里,一个个演技相当精湛。其特点是台上唱功极好  相似文献   

6.
乾隆时期涉贪官员之多,范围之广为整个封建王朝之前所未有。侵贪方式之多种多样,腐败奢靡之风之盛行,使看似一片大好的康乾盛世正处于衰败的阴影中,贪污腐败现象正侵蚀着巅峰时代的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尽管多次实行吏治整顿和贪污犯罪的打击措施,但浓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时宽时严的处理方式,让清朝在廉政的道路上愈发的背道而驰。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研究乾隆时期官吏的贪腐问题,看清清朝极盛背后的隐患与危机。  相似文献   

7.
自律也不易     
这两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被列为反腐败的重点要求之一。希望通过干部的廉洁自律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用意很好,可惜不容易做到。据《晋书·吴隐之传》,广东石门有个“贪泉”,相传饮了贪泉之水的人,即使是廉土也会变成贪官。吴隐之被委任为广州刺史,上任途中经过该地,偏不信邪,硬是饮了  相似文献   

8.
小官巨贪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破纪到破法、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小官变巨贪,其间经由了小官小贪、小官大贪和小官巨贪三个主要阶段。小官小贪易被忽略而不能受到惩处,为小官大贪埋下了祸根,腐败惯性作用下小官小贪进而升级为小官大贪。在系列因素的助推下,大贪小官最终裂变为巨贪。根据小官巨贪的阶段性演化规律,小官巨贪的有效防治应以教育预防、监督防范为主,以及时查处,精准惩戒为辅,防治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提高制度执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灿丽 《学理论》2012,(1):131-132
高校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出一套"整合拳";着重通过建立责任制、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等方面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使高校领导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切除高校腐败这个"教育之癌"。  相似文献   

10.
华兰 《侨园》2014,(5):46-46
翻览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史籍,有关贪官、污吏的记载屡见不鲜。可见,贪是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官场通病。然而,从客观作用上看,贪又给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存在造成了严重威胁。史实证明:贪官们的侵吞敛财,可以使国家的财政收入锐减,国库空虚;贪官们克扣军饷,可以使军备废弛,国防衰弱。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对贪赃枉法者采取了重典治贪、以严刑酷法惩贪的严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信息效率视角下的香港防贪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预防贪腐的工作卓有成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科学严密的防贪制度。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私营行业在防止贪污处的引导下,以廉政公署全力肃贪的成果为契机,重塑已经被扭曲的制度结构,在其中植入防止贪污的元素:廉政共建找出容易引致贪污的范畴并制定防贪策略,私营机构借助免费和保密的防贪顾问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推广道德管理计划等。这一制度流程的重新设计和再造的方法有意无意地运用并验证了机制设计理论中的信息效率原理,进而推动了香港由腐败向廉洁的均衡转换并维持长久稳定的廉洁状态。立足于当前的现实环境,内地应当以党和政府为主体,将防贪机制融入政策法律之中,同时重新塑造防贪工作程序,使其摆脱原有的依附于行政程序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顺势打造专业的防贪队伍,引入系统防贪、同步防贪等科学专业的防贪策略。  相似文献   

12.
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是干部廉洁自律不够,二是对干部的权力的监督不力,而后者的影响更大。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干部在慎独自律中修炼,在批评监督中成长,在放任自流中堕落。因而,强化监督是防止腐败的治本之策。要致力于机制建设,通过制度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形成全方位监督的格局,使干部不敢贪、不能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以法律制度反贪防腐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制反贪防腐的基本思想,其一是通过立法用以防腐惩贪;其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得以拒腐防贪。另一方面是法制反贪防腐的基本实践历程,它大约经历了隋唐前立法治贪逐步兴起和唐宋后以法治贪逐渐完善和系统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近被一审判处死刑的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分局原局长王天义,被当地人称作为“雅贪”。雅者,高尚也,不庸俗也,按道理跟贪应该是瓜葛不到一起的。人们要这样说,当然指的也不是贪的性质,而是要给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贪官作一个划分,归一下类。在国人眼中,钟情于琴棋书画之属从来都被称为雅好,王天义喜欢鼓捣点“艺术品”,再加上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贪官,落得“雅贪”之谓可说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5.
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辉  范红娟 《理论导刊》2006,2(1):80-82
廉政公署透过“三管齐下”的反贪策略,即调查、防贪和教育的方式,成功地为香港缔造出一个比较廉洁的社会,亦令香港于国际间赢得高度的评价。以廉政公署成立前后香港社会之分析为视角,透视廉署之结构、功能与特点,借鉴其成功的反贪经验,对我们当前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怀 《瞭望》1992,(36)
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东北。贪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广州石门附近。 据说,孔老先生的高足曾参,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渴死也不喝盗泉之水,因为它姓“盗”。而晋朝的吴隐之却不象曾先生那么固执。尽管那泉姓“贪”,他却照样饮用,结果并没影响他清白的风操。 曾参和吴隐之对待同样一类事物,采取  相似文献   

17.
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大凡贪官,都 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是干部, 是领导,是改革家,是创业者,是好党员,是 好丈夫,是艰苦朴素的典型,是无私奉献的 模范,是很多知识、很多经验、很多政绩、很 多荣誉的拥有者;另一、万面,他们又贪财、 贪色、贪权、贪名、贪誉、贪吃、贪喝、贪赌、 贪玩。嘴上说“坚决不贪”,心里却想着“悄 悄去贪”。  相似文献   

18.
时下,由于审计署揪出来一批大贪巨贪,人们对审计工作额手称庆者有之,大唱赞歌者有之,殷切希望者有之。窃以为,“亡羊补牢”之弊,其实治标不治本,医皮不医骨啊。 审计分三类,一曰:政府审计;二曰:注册会计师审计;三曰:内部审计。前两者是外部审计,成本高,不灵活,还不方便。如果把企业的运作看作是人体的机能,那么审计就是  相似文献   

19.
东晋时,距离广州二十里处的一个地方叫石门,是南来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那里有泓清泉,澄澈甘冽,却名曰“贪泉”。据说,这贪泉的水万万喝不得,只要一沾唇,就会在心中萌发无餍的贪欲。广州多贪官,据说就是贪泉在作怪。所以此后去广州的官吏再也不肯饮贪泉之水,以示自己的廉洁清正。可是广州贪风如故。  相似文献   

20.
明初朱元璋吸取元末社会贪腐公行而致灭亡的深刻教训。在位期间极端重视从法制上加强对贪污腐败的防止与惩治。其主要特征一是用刑重;二是惩贪之法繁多且严密;三是量刑重。朱元璋使用严刑峻法“意在使贪官污吏尽化为贤”,客观上亦收到了吏治澄清达百余年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