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小元  李小金 《求实》2006,1(11):71-7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性社会,它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基础上的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提高广大国民素质,形成和谐的社会制度,感受自然的需要等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各个社会组织的作用,构筑和谐社会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从基层做起、步步推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也是向善的道德化社会.和谐社会本质规定的道德意蕴诉求向善的人文精神,而向善的人文精神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引领和谐社会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向善的人文精神的力量在于使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以促进天人和谐、群己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也是向善的道德化社会。和谐社会本质规定的道德意蕴诉求向善的人文精神,而向善的人文精神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引领和谐社会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向善的人文精神的力量在于使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以促进天人和谐、群己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既是人们的主观体验,又是社会的外在表现状态。从社会主体角度看,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和谐: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有待于社会道德信仰的重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待于个人道德主体性的强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待于向传统自然伦理道德观的积极因素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和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范畴,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人与人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方面关系的协调。从这三方面来看,人生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精神支撑,新型的利益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驱动力,合理的自然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辩证统一的。前者为后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思想道德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际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公共准则,必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精神支撑的作用。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社会建设的力量,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作为许多规定的综合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无论是和谐社会本身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都需要道德方面的努力。只有全社会的人都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践履公平、诚信的道德规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的道德目标,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为此,必须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不同领域活动主体的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并通过上述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王家芬 《求实》2005,3(12):42-43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实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和谐的微观视角,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微观载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公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参与和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自觉;公共道德是推动社区和谐的基本力量,而和谐的社区又可以孕育新的公民品质。主体多元、稳定有序、互惠互利、公平正义、共同维护等都可作为社区和谐公民治理模式的基本要素或理念;而普遍的道德公共理性(道德自觉)是社区和谐与不和谐的根本区别所在。公共道德的层次性决定了社区和谐的向度,因此,实现社区和谐与公共道德的互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要充分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自主权.不要个人的和谐是外在于人的和谐社会,承认个人的和谐才是内在于人的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个体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应按照普遍的道德律令而承担必然的道德责任从而使主体达到自主和自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取向,以推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育等功能,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社会氛围、人才支撑,是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公平是指公正、平等。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的基础,是人与社会的相和谐。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方面的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作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与失、义与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价值与稳定价值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价值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东旭 《世纪桥》2009,(7):50-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社会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就是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人的发展,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中国(庐山)论坛”的与会学者认为,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实现党内和谐,必须致力构建以和谐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党内文化;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和谐离不开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内心和谐四大和谐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根本在于文化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核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实质是利益和谐。实现利益和谐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和系统工作。实现利益和谐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统筹兼顾的原则和社会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理论文萃     
《新长征》2007,(9)
"道德公平性":社会和谐的伦理基础葛贤平、张洪根在2007年第2期《探索与研究》杂志上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化解离不开作为和谐之基础的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构建"道德公平性"。构建"道德公平性"的核心是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只强调道德权利或只强调道德  相似文献   

19.
论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华松 《探索》2006,3(2):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作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的自身的和谐、影响着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合理调节、规范收入分配,才能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它虽然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社会和谐,但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制约规律来看,还有赖于构成社会结构体系的各层面、各环节、各种因素的和谐,如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自然环境等和谐要素的支撑。其中和谐道德是一个突出需要重视的方面。因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道义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应该成为目前和谐社会进程中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