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闺阁画家"与"妓女画家"这两个绘画群体来透析明清时期的女性绘画史.主要从题材表现上论述了闺阁与妓女画家的不同,指出妓女画家多寄兴于兰、竹,而闺阁画家则在较广泛的题材领域从事创作.进而,又论述了她们在绘画旨趣上的差异,认为闺阁画家是以画自娱的,而妓女画家则以画遣怀;这样的旨趣又影响到她们的画风,一个是工致的,一个是偏于写意的.最后指出了闺阁与妓女绘画的共性:它们既未能在绘画题材上有所开拓,又在表现技法上追逐于男性绘画,而这其实是古代女性对于男性依从关系在艺术上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在英美两国的发展悠久,但是与纯粹人类学(pure anthropology)在发展路线以及学科本质的观点上,却一直存在着对立与互斥。晚近公共人类学(public anthropology)与涉入人类学(engaged anthropology)被提出,支持者主张人类学应更广泛地涉入公共议题与公众生活,脱离传统的学科限制。人类学不仅仅是一门"论其"(speaking of)的纯粹理论学科,人类学亦有可能、或应该成为"为其而论"(speaking for),甚至"为其而做"(doing for)的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学是以自身的学科理念和研究方法研究社会文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无可避免地带来人类学学者在研究相关领域时视角的单一化和知识技能的不足。为了推进人类学的知识创新和学科创新,国际学界近年来提出"合作人类学"的理念,但鲜有实质性的学术实践。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批评既是当代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类学展现其重构现实生活关系之能力的重要维度。人类学批评主要从“意识形态批评”和“日常生活批评”两个基本向度展开实践,为自由而多元的声音敞开诸种可能性。在走向反思的历程中,艺术人类学如何秉承人类学批评的传统,对于如何理解艺术|如何发掘艺术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及其价值意义|如何理解和阐释文化交流中的艺术|如何考察和把握当代艺术的多元存在样态及其审美抵抗方式等问题,做出更富于智慧的解读与展演,从而真正开启了艺术人类学的诗学与政治学两个维度,无疑是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医学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医学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是近20多年来在西方,特别在美国人类学中发展最快、几乎成为独立于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虽然人类学对于原始民族的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即对他们的医药信仰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几乎同人类学一样古老,“医学人类学”这一名称只是在1963年才由人类学家斯考却正式提出。[1] 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福斯特和安德森把医学人类学界定为“涉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正式的人类学活动”。[2] 由于其名称中的“医学”认同于西方专业医学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念,而该学科正是要对这种传统医学观念挑战,某些人主张改名为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或健康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health)以示区别。不过,医学人类学之名仍然广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它之中还可以再分出临床人类学(clinical an-thropology):应用人类学知识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某些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6.
杨丽娟 《思想战线》2011,37(5):117-121
目前的导游研究已出现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态势,并取得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但从研究方法看,均存在一个"远离导游"的问题,从而导致这些研究出现了旅游人类学的缺场。导游群体的身份特质、形象的异化和旅游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羸弱是导游研究中出现旅游人类学缺场的原因。在人类学"人本"的主旨下通过"人—人"研究模式,确立旅游人类学在导游中可以探讨的"导游与游客"、"导游与管理局"、"导游与旅行社"、"导游与媒体"和"导游与导游"5对重要关系是将导游纳入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6)
正画家马蒂斯(Hanri Matisse)在《画家手记》(Notes d'un peintre)中说道,他的画,其实都是在追求一种"表现",虽然他运用了许多的技巧,但是所有的努力,根本都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的表现。"对我来说,我无法完全区分我对于人生的情感和我表现这些情感的方法。"马蒂斯说道。画家用绘画来表现情感,情感的张力,与绘画的表现成正比。正如马蒂斯所说,他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类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太浩 《思想战线》2003,29(1):61-66
历史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由于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历史上的各民族文化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大量的历史典籍资料 ,容易使人将其与历史学相混。历史人类学是一门具有特定研究领域并具有文化人类学研究传统的新兴分支学科 ,其实质与价值不可能被其他任何学科替代 ,其发展也不会损及其他学科 ,因而应当对这门新兴学科加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 ,早日形成本土化的中国历史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医学人类学研究同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一样,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同时需要结合人类学学科自身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出来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诸多的社会理论中,有四种理论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有较紧密的关联,对医学人类学研究有指导意义,分别是社会阶梯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生物权力理论以及未预结局理论。在具体案例中,这四种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别以河北汉人社会和康区藏族社会为观察对象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展示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理论的实践成果。研究显示,各具特色的汉人乡村和少数民族农区中,教育都是实现人性转换与文化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1):42-47
纵观文化人类学发展历史,我们知道,文化人类学的原初阶段是以研究部落社会中的原始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现象为主旨的。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人类学发展出了自身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正式学科,文化人类学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研究及其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然而,由于工业化、商品化、都市化、现代化等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当今世界上,已几乎找不到未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单纯"的人类群体了。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的思想虽古已有之,但现代人类学之形成则是比较晚近的事情.现代人类学从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以来,就已经处于一个历史上来说很新近的民族国家语境下,主权国家的传统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20世纪80年以来的人类学被各种各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对各种传统的、权威的、宏大的叙事提出批判,解构、质疑.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怀疑理性主义的效度和限度,而日渐强调身体、感官、主体等关键词.人类学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对“他者”(others)的关注和探求,而人类学的元问题就是要探索文化的多样与人性的普同.人类学是通过探讨和解释人类文化的不同,最终旨在寻求人之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Anthropology)与民族学(Ethnology)是比较年轻的学科,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人类学与民族学才成为独立的学科。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词汇和对“人类学”、“民族学”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以英国、美  相似文献   

14.
在绘画色彩及关系理论的框架下,如果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跨学科视角和美术史论家的观点来审视中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及《囍临门》画作,探究这些画作的构成形式细部,及其在象征和隐喻之下人的生活、情感、精神与文化表达,能够使作品中的人类学意涵得以较完整呈现。这样的探究,必然激发横向学科之间进一步的跨学科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土化问题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众多综述中提出的反思,中国的旅游人类学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不足。借助旅游人类学中"旅游"、"人"、"学"的核心表述视角,可以看出其本土化问题有:研究本体的去旅游化,研究表述的趋民族学化,研究领域的狭窄化;其形成原因与学科定位的阶段性、学科思维的散点性、学科路径的单一性、学科发展的守成性紧密相关。站在人类学学者的立场而言,对旅游人类学的本土化对策主要有:研究视野的入场域,观"前所未观"之象;研究方法的跨学科,释"客观研究"之器;研究思维的立模式,成"人—人模式"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画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形态所反映的种种特征,正由于此,艺术诗文才得以介入,在主体自觉、主体升华方面与绘画相得益彰。绘画艺术诗文包括古代咏画、题画及写赠画家的诗文;这些诗文或用叙述扩展来补充画面的不足,或用主观的感情和议论丰富绘画的内涵,巧妙而独具特色地与绘画联姻。  相似文献   

17.
劳拉·纳德是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法律人类学、人类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纳德在法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上有三个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具有适用价值的西方社会研究进路,给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输入了活力;建构了纠纷过程研究和过程控制理论,对法律人类学研究由规则中心向过程中心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创新了和谐理论,为不同语境下的社会和谐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孙磊 《传承》2010,(24):148-149
当今世界,跨学科的研究和交叉性边缘学科的兴起,成为时代的必然。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人类学催生了人类学小说。人类学小说研究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小说研究的一种尝试。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学小说及其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分支,并显现出他者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在文学和人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性和心理机制等层面,主要形构为如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包括原始艺术抑或"艺术前的艺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仪式中的艺术,以及当代富于杂糅性和流动性的艺术形态;(2)地方性审美经验;(3)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是关于审美和艺术形构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人类学与美学的契合与边界之处,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理念与方法都将呈现出新的气象,并由此开拓出当代美学新的研究格局与未来。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在人的生命本体论中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将"结构"与"选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沼,人的生命本体论由"二元论"到"二重性"转变已是时代的必然。陈秉公教授的《主体人类学原理──"主体人类学"概念提出及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简称为《主体人类学原理》)一书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该著作基于作者25年来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研究和调查,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为科学方法,试图在哲学人类学领域重构人的生命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