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结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韩晓倩 《学理论》2013,(22):47-48
社会存在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奠基石,它的首次提出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后来又在马克思的各种重要的理论论著中出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理论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剖析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社会形态历史演进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且指出了社会形态发展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转型社会出现了诸多新的现象,行政权向社会转移无疑是其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行政权向社会转移是否存有边界?这个问题似乎是处于一个不断被消解的过程当中。其边界该如何划定?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中,总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各国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项,并且不时被现实突破和更新。边界界定中究竟应秉持何种立场?行政权在社会化后的责任又该如何承担?虽然公权力机关有职能具体履行上的选择自由,但为了避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受到不当侵害,国家必须在特定领域中伸出必要的"干预之手",以承担其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责任。无疑,对上述问题作出怎样的解答,是摆在每一个学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是长期以来,在一些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中存在着滥用“马克思主义”字样的倾向,例如:在各种学术研讨争鸣中动辄自称“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或把各自研究的某一具体学科冠之以“马克思主义××学”的称谓,这种作法是不妥当的。在交流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中,如果随意使用这样的称谓,其很显然的寓意之一就是已经把对方置于“非马克思主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齐勇 《理论视野》2014,(7):39-41
空间生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后工业化和后现代化背景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城市空间生产领域所产生的智慧成果.这一理论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作模式下城市发展的过程,以及空间生产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动因.研究此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向全党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这是在新形势下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从它建立那一天起,就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过去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  相似文献   

7.
谢华 《理论探索》2004,(3):72-75
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在研究特殊规律还是一般规律、叙述性解释还是理论性解释、理解过去还是预测未来、明确的政策相关性还是有意 (无意 )的现代主义 ,以及单个的唯一事件还是一系列的多个案例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历史学对历史的分析和对意义的解释性构建 ,不能脱离理论假定。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有许多方面值得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本权利给付义务是指在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家以作为方式履行的体现社会法治国性质的义务,公民就此享有维持人性尊严基本的物质或经济利益。给付义务对应直接的、积极的受益权,是国家积极义务的一种,并不必然对应公民的请求权,其核心是体现社会法治国性质。  相似文献   

9.
蒋卓 《学理论》2013,(20):73-7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经济体制。通过对我国几位领导人提出和坚持的市场经济理论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6)
从马克思对前人法学思想的批判开始,分析马克思扬弃前人思想而建立的马克思法学理论特性,并依此特性分析新时代法治理论,得出新时代法治理论亦具有马克思法学理论的特性,从而进一步证明新时代法治理论是与马克思法学理论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是在新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下得到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历史要求,符合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用理论思维去考察理论和现实问题时,对理论思维本身进行考察或许不无意义。分析表明,理论思维应具备主体自觉性、客观有效性、系统综合性、参与导向性、分析批判性、历时开放性和操作还原性等基本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回答了理论思维何以可能,并由此期待理论思维能发挥巨大力量,服务和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相对薄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概念的提出、理论的形成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乔亮 《理论探讨》2020,(3):47-52
国际关系研究的心理学路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和理论流派,但相比较博弈论等其他行为主义理论依然处于一种"主流中的边缘"的尴尬地位。国际关系研究心理学路径的优势在于重新审视和注重个人层次的分析,能够回答和解释许多主流理论范式所不擅长的问题,铸造了诸多经典研究案例,雷蒙·波尔特关于投射理论的相关研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与此同时,心理学路径也有着自身理论场域、使用范围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刘淑梅 《理论探讨》2007,1(5):33-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们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不仅有着共同点,而且也有着不同点。它们的共同点:一是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二是具有相同的实现主体;三是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的不同点是:第一,它们在不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结论;第二,它们依据不同的生存境遇,解决了不同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在国家理论上的共识和分歧。在国家产生的问题上 ,诺思对国家模型的构造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分析之上的 ,具有深厚的唯物主义基础 ;在对国家职能的认识上 ,诺思在暴力潜能、统治阶级利益的至上性、国家的非中立性和“诺思悖论”这四个方面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的一种归纳或展开。在两者的分歧方面 ,本文指出了诺思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批评的错误性 ,论述了诺思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归结于“暴力论”或“掠夺论”的不适当性 ,并简要总结了诺思国家理论五个方面的不足 ,这些也是其与马克思主义者国家理论的分歧之所在。但诺思等对国家的有关论述又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并且他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政治等问题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武琼 《学理论》2013,(6):19-20
经过两次革命、三次论战之后,国际关系理论逐步形成了以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为主流、其他学派共同繁荣的格局,近年来,美国学者在该领域更是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但若要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国际关系理论实际上起源于西欧。通过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对国际关系理论起源于西欧的原因进行探索分析,从而得出西欧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源地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王国旗  王雪 《学理论》2011,(23):19-20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流理论,它们代表着西方学界对国际关系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对这三种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对国际现象的认识。分析这三种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及核心概念,可以看出这三种理论范式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它们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刘彩红 《学理论》2023,(6):78-8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史中,理论创新持续开花结果,形成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对时代课题给予积极响应的智慧结晶,不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智慧、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等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提供根本遵循和指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城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指导下,我国各地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以经济融合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以城带乡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制度建设保障城乡融合发展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