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产罪的保护法益围绕着本权说与占有说两种学说展开,两者之间的冲突主要在本权与占有的对抗可能性和对抗程度,关键在于对非法占有是否能得到刑法保护的争议,具体涉及刑法中的自助空间、刑法与民法的保护法益是否一致等重要问题中,析清两种学说之间的冲突,是确认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两种学说的冲突分析,确认基于正当理由的非法占有具有对抗原权利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财产罪法益是财产罪的基础问题之一.张明楷教授关于财产罪法益的解释在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很大影响,但其存在明显缺陷.财产罪的法益有必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对第三人而言,刑法原则上保护财产的占有,其中,既包括合法占有(占有权),也包括非法占有(占有事实);在非法占有的场合,所有权者或其他本权者针对非法占有者恢复权利的行为,原则上不存在财产罪保护的法益;在所有权者转移其他本权者合法占有的场合,是否存在财产罪的法益,需要具体分析其他本权的性质和效力.  相似文献   

3.
在财产犯罪中,"占有"和"控制"应当可以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而控制即为实际支配,进而,控制作为一种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也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支配人的状态。进而,在以控制说作为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准的前提下,应当通过对"占有"作整体的判断、以被侵害财物的特征作具体的认定和以行为人取得财物的时点作占有判断的补充,对控制说进行规范意义上的理解,而不能通过生活事实上的情况来进行认定。财产犯罪既遂与否的认定,与财产犯罪既遂后,在现场尚能挽回损失的情形下可以正当防卫不是一个问题。财产犯罪的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与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不能作等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行<刑法>中贪污罪的有关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不宜成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事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已经不断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虚拟社会日益壮大,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财产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受到的关注,虚拟财产纠纷与日俱增.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于加强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存在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但是仍有缺陷,需要完善。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是为了保护全体公民的合法财产,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7.
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的虚拟性、技术限制性、交易性、价值性以及期限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是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一种财产权利。网络虚拟财产是不同于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财产权利。对网络虚拟财产,应通过制定网络游戏基本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技术已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工具,而是正在构筑新的意识形态。从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到如今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刑法对财产犯罪的保护对象也呈现出不断拓宽的趋势:从有体物到无体物到虚拟财产,而财产权利的刑法保护也正经历着以所有权为中心到以使用权为中心的转变。在信息社会中必须正视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同时完善其定量标准,以适应技术变革引起的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财产的出现对传统的以实物经济为依据而构建的法律提出了挑战.在当前,我国运用法律手段对虚拟财产进行规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宜采用直接保护的规范模式,明确所有权人的虚拟财产所有权,通过设立虚拟无利害关系第三方来解决取证难的问题,对于虚拟财产的价值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在个案中确定.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游戏领域的财产问题越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网络虚拟财产所引起的各种纠纷已经成为亟待讨论解决的问题。自2003年成都19名律师联名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寄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到2007年3月2日,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网络虚拟财产的管理正式被提上制度规范的层面。我国学术理论界对虚拟财产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模糊不清的理论问题也日趋明朗。在此,笔者从虚拟财产的性质出发,对当前的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几种较为理论界所接受的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提出框架性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物权法可以不采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但不应置物权合意的存在、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于不顾;物权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成立与效力适用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但有其自身特色;不能因为物权行为的有因无因而否认物权行为的独立存在。文章并且提出《物权法(草案)》修改的具体建议,在诸多观点上具有新意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私人侦探在我国应缓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人侦探业尽管客观的存在,但毕竟这是个特殊的行业,侦探从业人员的所作所为也经常游离在法律边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侦探业应该缓行,该观点是基于其所产生的危害而得来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中都承认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并规定加以保护,如果私人侦探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包括个人的安全、人身自由、隐私权,都是不合法的。隐私权是公民依享有拒绝、排斥任何未经法律批准的监视、窥探和防止个人私生活秘密、个人信息被披露的权利。获取公民个人隐私的资料必须使用合法手段。私人侦探并不…  相似文献   

13.
对假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具体分析 ,但不能因噎废食。限制假释的理论依据具有局限性 ,主要涉及到对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事责任的不同看法。刑法第 81条第 2款规定对累犯、10年以上暴力性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的规定不利于调动这部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和不利于他们的重新社会化过程 ;与监狱法中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不吻合。对此 ,我国应完善假释管理体制 ,适当放宽对假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制定以用益为中心的物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现实,分析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权法是对我国现有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保障.物权法立法中,要认识到在公有制的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物权法的不同机制,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权法已不能仅强调单一所有权,解决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私权进入市场的难题,需要完善他物权制度;物权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用益物权在我国物权法中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物权法立法中要强化用益物权制度,以用益物权制度为物权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优先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源起于罗马法,为法国民法和日本民法所继受,并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充分发展。优先权制度体现了民法的价值理念,有着独特的立法价值,现行担保物权体系无法替代优先权制度,在物权法中确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强化对特种债权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弱者的保护,有利于体现法律对实质公平、正义理念的不懈追求,有利于立法的体系化,从而完善担保物权体系构建周延无遗的物权法及立法资源的节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行的青少年前科终身保留制度 ,使有前科之青少年不可避免地终身受歧视 ,这不仅忽略了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 ,而且违背了青少年法的宗旨及有关规定。借鉴西方经验 ,构建中国的青少年前科消除制度 ,不仅可以促使青少年的重新社会化 ,而且可以预防其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0,作为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的资产评估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我国应从资产评估准则的制订、行业的脱钩改制、提高社会公信力、应对WT0挑战等几方面入手,加快制度创新,迅速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逻辑让中国建设现代国家踏上了一条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道路,这条道路在革命后所展现的国家形态是政党国家。在政党国家形态中,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存在和运作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同时,由政党、军队和政权这些要素所构成的国家共同体的基本体系里,国家体系的架构可以内缩和集中到一个轴心支点,这就是干部。干部国家作为中国国家建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对公共权力在政治生活中实际运作状态、运作过程的动态描述,是中国政党国家形态的内在权力运行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受贿罪不应依照贪污罪处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受贿罪依照贪污罪处罚会导致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立法精神,不具有依照处罚的依据与基础,加司法部门的工作难度,不能满足受贿罪实际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打击与预防受贿犯罪。  相似文献   

20.
理性增长、3D发展、公平为上和绿色繁荣构成了城市房地产的绿色理念与目标。应该设定协同的行动领域,首先在经济、社会、建设、资源环境和绿色发展的能力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同时,要以体制变革促进发展,实现发展系统的整体优化。实施绿色机制对政府的政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更多的共识与共享。减资源型的房地产经济体系是房地产绿色发展的基本保证。当前,房地产调控应该明确地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