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峨眉山市高度重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但作为"中国国际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佛教文化元素在峨眉山市旅游综合改革中仍不够突出,存在着对佛教文化资源理解片面、佛教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认知度不够等问题。创建"中国国际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深入发掘佛教文化资源同峨眉山本地资源的联系,将佛教文化与峨眉山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和茶文化等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普贤文化,打造佛教文化演出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彰显佛主题文化独特的魅力;开发参禅体验、寺院生活等动态文化产品以及禅意养生旅游产品,营造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梵净山佛教文化一度衰落,梵净山佛教文化得不到传承。这不利于梵净山旅游的发展及旅游品牌文化内涵的提升。因此,必须以梵净山为核心进行统一管理,引导成立梵净山佛教协会,统筹梵净山佛教文化传承,修建梵净山博物馆,对游客进行自然科普知识教育,以提升梵净山旅游的品位。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山西最重要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它在山西的兴盛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进程,而且呈现出熠熠生辉的亮点:山西佛教人才辈出;山西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五台山是山西佛教最亮的名片;梵宫宝刹遍布三晋。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长安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曾经是佛教弘传的中心,陕西佛教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全国是罕有匹比的,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应当乘西部大开发之良机积极而大力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既要对佛教文化加以再认识、再定位,同时又要坚持原则,重视规划,突出佛教文化所固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密切结合的园林文化风格和特点,上等次,上品位,上规模,上速度,使其在推动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振兴陕西经济中,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5.
佛教寺院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佛教寺院导游既不是向游客做佛教教义内容的宗教宣传,也不是单纯向游客进行佛教造像艺术或佛教建筑艺术的解说。佛教寺院导游的真正目的是向游客介绍佛教文化。要达到这个目的,佛教寺院导游不仅要正确认识佛教,还需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佛教理论知识作基础,以灵活的讲解方法作辅助,来不断充实自己,优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当下,如何进一步规范梵净山佛教寺院管理,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以佛教寺院管理为重点,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目标的梵净山佛教文化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口县是"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重要节点,实际看宗教文化是江口县旅游产业中的"王牌"。但因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等因素制约,佛教旅游开发力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本文目的是佛教文化旅游在江口县资源开发及管理的对策方面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山西境内的一座佛教名山,拥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可以借助媒体力量,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对五台山旅游形象有更广泛的认知,从而带动山西旅游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佛教文化资源极具旅游魅力,特色鲜明,具有可开发的显著优势。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要结合佛教文化的特色和旅游发展的实际,采取合理、正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佛教文化资源极具旅游魅力,特色鲜明,具有可开发的显著优势。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要结合佛教文化的特色和旅游发展的实际,采取合理、正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素有“海天佛国“、“震旦第一佛国“、“海上仙山“美誉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的得名源于佛典.自唐代佛教传入本山后,历宋、元、明、清直至于今,千余年间,虽经几度沧桑劫难,但屡废屡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普陀山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2.
梵净山佛教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但在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档次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品开发、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态共生模式,提出了要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合理挖掘和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景区开发空间、加强宣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的法脉传承自江苏南京栖霞寺,他早年在江苏焦山佛学院接受新式佛教教育,1949年之后在我国台湾地区将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的“人间思想”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佛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了很大的成绩。星云长老一生爱国爱教,以弘扬佛教文化为使命,在推动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唐代文化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不仅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作为重要题材,进入了唐诗。其中,佛教建筑和梵宇静境、佛教音乐、佛教壁画等内容在唐诗中均有突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乐山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进行战略定位。乐山市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南向战略",并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朝阳凤凰山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自立于东北名山之林。本文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认为朝阳凤凰山在东北地区佛教建筑年代最早、佛教历史延续时间最长、佛寺建筑规格与级别最高、高僧多、佛教遗迹丰富且艺术价值最高,是东北佛教第一圣地和第一佛教名山。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宗教,佛教不仅有深奥圆融的教理、思维严密的哲学体系,还衍生出了包括僧团、戒律、仪典,涉及建筑、雕刻、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的文化景观,这就是佛教文化。乐山市境内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除了享天地之灵气,更得益于区内丰富的佛教文化。总结景区佛教文化特色以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于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近2000年来,与我国的本土文化道教、儒学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最为突出的是佛教禅宗在中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并与道教和儒家学说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佛学文化和丛林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很大的作用,并延伸和扩展到整个文学、艺术、建筑、教育等领域。研究汉传佛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进一步使人看到祖国大陆和台湾的佛教同祖同源,法脉一家,能够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同时,也可以逐步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世界和平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浙江佛教与21世纪世界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浙江佛教思想家对中国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例举章太炎、马一浮、敬安、圆瑛、印光、弘一等人的事迹,以及影响贯穿整个20世纪、并对21世纪世界佛教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太虚和印顺,肯定他们倡导的"人间佛教"还成为了21世纪世界佛教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相传,峨眉山从东汉起即有道教流传,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称“第七洞天”。后来,佛教进入峨眉山,广修寺庙,弘扬佛法,较长时间处于佛道并存的局面。随着佛教鼎盛,道教逐渐衰落,入清后,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峨眉山就名扬海内外了。那么,佛教是什么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