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晋商精神虽然秉持和践行了儒家伦理文化,然而,还有其主要精神缺失。以"韦伯命题"分析晋商精神的这种缺失,并从山西地域文化和儒家传统文化中探究晋商精神缺失的历史原因,进而从思维方式、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总结经验,可以对晋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商业经营和金融活动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晋商的贸易活动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山西票号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业,丰富了中国商人的经营理念;晋商对中国建筑和戏曲文化的贡献独特,影响深远;同时,晋商树立了优秀中国商人的形象,提高了商人在传统社会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乔昕 《工会论坛》2012,(4):22-24
晋商曾经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历史奇迹,这奇迹背后当然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但更离不开晋商厚重的经营文化,其中属于晋商独有文化特质的是他们首创的"人身顶股制"的激励模式和"严苛号规制"的约束手段,两者均属于劳资关系的范畴,它对今天现代企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意识观念上,晋商主张道德为先,见利思义,利以义制;在精神信仰上,晋商尊奉关公,讲究信义;在对待顾客上,晋商坚持“信誉第一”、“顾客至上”;在对待同行伙友上,晋商注重诚信互济,讲究公平竞争;在产品质量和销售上,晋商视质量为生命,注重信誉,薄利多销。晋商的这种诚信精神,对建设信用山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荟萃,山西北部地区恰恰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淀了这种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质,这片土地的征服者、占有者亦如走马灯,许多民族都先后或同时在这里留下痕迹,从而使本土文化呈现出多元、兼容、开放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和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构建红色文化的历史。山西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在三晋大地不断延展,成为山西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也通过山西红色文化得到丰富展现,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实践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明清晋商曾创造了商界奇迹,他们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晋商精神对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要坚守诚信为本的价值理念、报国济民的大局观念、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集体观念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弘扬晋商精神,促进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霞 《社会主义论坛》2020,(5):F0003-F0003
云南省临沧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丰厚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文旅服务模式,深化以文促旅,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为基本路径,形成民族文化魅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项目融合。依托临沧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深化以文促旅,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开发中。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对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山西的区域文化是与山西的特殊地形和区位密切相关的,从南到北,包括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边塞文化.还有两个地域文化,即晋东南的上党文化和晋西北的黄土文化.山西的区域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梳理,第三要用政策引导、舆论导向、文教建设来推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立足于考究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和发展、探究其在发展变迁过程中形成的管理制度主要是身股制和产权分离制度,以期对山西现代企业的管理和改革提供借鉴。同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新战略的实施也为晋商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贵州古籍文献资源丰富,内容涵盖面广,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发展历史,使贵州文化遗产记录了文化发展中的传承、冲突、借鉴、创新和融合等等不同阶段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变迁与创新的经验,是应对当前文化全球化进程挑战的可借鉴的精神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4.
清初以后,走西口与晋商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西口是晋商学习经商的培训地,走西口是晋商资本原始积累的聚财路。走西口的晋商打开了茶叶之路的新商道,走西口的晋商是繁荣草原经济文化的动力,是加强蒙汉民族亲情的纽带。从长远历史后果看,走西口也有相应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各地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上竞相发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笔者以潍坊市为例,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探究,形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中国龙凤形象的包容性、创新性、完美性、统领性渗透到地域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时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人精神的"DNA",是充满鲜活内在生命力的不断发展与累积,是想象力的纵横驰骋,是幻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是创造力鬼斧神工般的巧妙加工,是龙凤文化一次次相互融合与统一的思维和艺术的结晶,是古代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正>在"表里山河"的山西,从南到北都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老宅子,建筑学家称之为民居,当地人则喜欢并习惯地叫它们"大院"。如同地上文物古迹是中国的最富一样,山西的民居建筑在全国亦是首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是推动两岸融合乃至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西方文明的涌入,尤其是"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策动,台湾主流社会虽仍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但不可否认出现了亚文化、甚至价值理念的差异。幸而,蕴藏于两岸社会的中华文化得到源源不断的传承,并没有被人为或外来冲击所隔断。近年来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中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当前两岸文化融合呈现难得的机遇。推动两岸文化融合,需要以"建构论"为指导,营造两岸文化共有的外部环境,突出两岸教育领域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加大两岸青少年交流以建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新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精髓对当下的防腐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其中"修己安人"、"以民为本"、"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尤为重要,这些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可以有效地指导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南宁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先后涌现出诸如狄青、苏缄、王守仁、莽吉图等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启迪后人,结合这些人物的遗迹和事迹,创新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陶冶领导干部的"三观",是个很好的防腐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简单替代或者非此即彼皆不可取。当前应当批判"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立足于辩证综合的"古今中外"法,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成为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回归的鼓励和创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合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