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琼 《思想战线》2015,41(2):85-96
环境史视域中的边疆突破了其传统的内涵,被赋予了生态学内涵,具有了自然生态属性。各种植被因历史气候、水域面积、经纬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区域,各生态区交界地带的界线就是生态层面的边疆线。明清时期,生态边疆除受自然原因影响发生变化外,还受到工矿业及农业垦殖、农作物引进等人为影响而变化。近现代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及生态变迁,物种引进及其入侵使生态疆界被不断打破,生态界域被破坏,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危机,威胁到边疆安全及国家安全。生态边疆的重建成为构筑生态安全、建立生态防护屏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和当代社会需求,云南大学专门史围家重点学科于2009年5月4日至5日举办了以"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同边疆学理论探讨"为主题的史学高层论坛系列讲座,聘请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沛研究员、陈启能研究员、马大正研究员、李围强研究员分别作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边疆是国家疆域边缘部分具有特殊性的,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对该特定区域进行治理的基础上界定的。生活于边疆这个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的人们,组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社会。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运行的政治,与国家核心区的政治具有明显区别,因而可以界定为"边疆政治"。随着人们对边疆政治的特殊性和意义的逐渐自觉,边疆政治研究也逐渐形成,历史上的边政研究就是其典型。在近年来中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边疆及其治理的地位和意义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政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也凸显了边疆政治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为了促进边疆政治研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边疆政治研究本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而明确边疆政治研究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并厘定中国边疆政治研究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家训的起源——兼论儒学与传统家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部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家训内容与儒学精神的耦合 ,使传统儒学借重于传统家训得到广泛传播 ,而决非因为儒学的兴盛而导致家训的产生。家训起源于上古时期普通百姓父子相传、口耳相授的生产生活实践 ,是伴随着以血缘相系的家庭形成而产生的。从文字记载的历史看 ,尧舜时期就有了家训 ,《尚书》、《周易》、《诗经》中所反映的家训内容 ,对后世家训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 ,是以著述形式出现的中国家训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陈国战 《探索与争鸣》2022,(6):139-146+180
自1915年中国报刊上首次出现卓别林的名字以来,中国观众对卓别林电影的接受已逾百年。最初,卓别林被中国观众称为“滑稽大王”,这是他在中国获得的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一副面孔。1930年代初,左翼批评家透过阶级分析的滤镜,赋予卓别林无产阶级同情者的身份。1952年,卓别林与美国政府决裂,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着力争取的世界知名人士,在苏联和中国又被塑造为受美国政府迫害的进步艺术家。新时期,中国密集译制卓别林电影,在接受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退场,其电影喜剧技巧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卓别林电影在中国的百年接受史为跨文化接受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可由此反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侧影。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在历史剧的创作领域被赞誉为中国的歌德,其历史剧的叙事具有文学与史学叙事相互结合的特色。这种叙事特色是对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回归并对当前的历史剧创作具有现实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婷 《就业与保障》2007,(10):32-33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首先从中国"医改之争"入手,讨论了当前中国医改攻坚和新医改方案雏形。其次通过对典型国际模式的比较,得出了若干对中国有益的借鉴。接着,对中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相关医疗保险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容进行了讨论。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对下一步中国医改相关法律政策构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谷向伟 《湖湘论坛》2011,(4):125-128
基于2010年全球排名前65位城市解说词的研究,应在总结国际都市的成功经验,透析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都市的地位,探讨特大城市的形象建构问题,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创建低碳、知识、宜居城市及提升特大城市的魅力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运动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程,而作为一种理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女性主义理论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而是分化成为不同派别,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且不同派别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来看世界,试图为女性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在以往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曾出现民族的纷争、宗教的冲突 ;这些冲突和纷争起源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之间的隔膜和缺乏了解 ,那么 ,随着“千禧之年”的到来 ,新世纪最值得庆贺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 ,这就是人们对于地球上全人类是一个“整体”有了新的认识。各民族都是“地球村”的成员 ,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肤色、语言、风俗习惯等等 ,而作为人类来说 ,我们将不断走向进步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只有置于这么一个背景中 ,才能发现“中国学研究”的意义 ,也才能谈“中国…  相似文献   

12.
13.
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而资源环境又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托,因此,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与特定区域的资源环境的具体状况相适应,否则,资源环境问题的困境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明晰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协调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区域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这将对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规制革新——兼论中国的现实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革新包含放松规制与再规制两个方面,其中以放松经济性规制和加强社会性规制为核心.放松规制意味着由直接规制的制度框架向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制度框架全面的或部分的过渡;而再规制则要求政府加强竞争规则以及为保障特定社会价值或权利为目的的社会性规制.中国的规制革新进程应充分考虑转型经济体的特殊性,放松规制与再规制并重,推动政企真正分离与规制体制改革,以有效竞争为改革导向,并加强社会性规制的制度供给及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谁”和“中国将是谁”涉及今日中国和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及作为负责任国家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今天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10~20年左右可能成为“初步发达国家”甚至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并可能成为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但尚难以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中国“和谐世界”的美好蓝图,需要中国以更有利的身份才能有效推动,但未来可能形成的多极化国际格局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结构之中,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也将是空前的.较高的定位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前提,而实际能力则是定位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中国国际身份定位的两难.事实上,这种困境应该促使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设计未来中国的世界角色,并寻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而“初步发达国家”或“初步发达建设性国家”或许是最好的理性定位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高考竞争的加剧,"倾斜的高考分数线"渐趋显露。对此,考试公平论者认为应该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制度;而区域公平论者则认为应兼顾省区之间入学机会的大致均衡。其实,两者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公正观,考试公平代表了个体主义的公正观;区域公平则代表了社群主义的公正观。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争论,既是不同地域集团竞争教育资源的利益纷争,也是不同公正理论对分配入学机会的价值分歧;既是因人们理性自觉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更高水平的公正性期待,也是依凭有限理性建构的录取制度滞后于改革实践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在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之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就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市场决定性作用"具有社会历史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某些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不仅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性质不同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与倡导"市场万能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导向不同的政府调节方式和调节领域,从而既能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能避免价值规律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随着中国当代问题重新被重视起来而发展的,期间由于中美之间对峙局面的出现,研究者大多数会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能做到公正地评价,后来越南战争等问题促使了美国开始反思现行的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开始对话,美国学者能够进入到中国内地进行考察,虽然有许多限制,但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工作带来了重要的讯息.改革开放的实行,美国的研究者可以在内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和研究,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运新 《前沿》2012,(7):81-83
经济法研究陷入了"市场失灵—国家干预—国家失灵—干预国家"的囚犯困境。作为资源配置机制,计划和市场中分别存在合作成本和交易成本,当计划中的合作成本小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时,资源主要采用计划配置,反之,则资源采用市场配置,计划与市场之间存在替代的经济理性。市场宗教化的经济学思潮使中国的社会整体利益正在遭受空前损害,民商法、行政法和刑法等传统法难以有效治理这些损害,经济法通过确立计划和市场的相互替代机制,赋予大众权利而改变违法成本和违法收益之间的比例,可以有效保障社会整体利益而成为传统法的替代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