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对公民资格理论传统的批判在凸现传统公民资格理论中女性之缺席的同时,却由于潜在的性别本质化分析而陷入普遍主义正义伦理的两难,关怀伦理成为女性主义摆脱正义伦理两难处境的另类思考。与以关怀为基础的路径相一致,差异性立场、身份政治转而成为女性主义表达其性别正义诉求的武器。但是如果妇女并非一种统一的性别象征,如何能够提出妇女的政治主张?因此,建构一种基于宽容、对话、理解、友爱、团结基础之上的包容不同身份差异(包括性别差异)的公民身份和公民制度成为继身份政治之后女性主义进一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聂兴超 《求索》2011,(1):119-121
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多元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政治联合问题,也即人们"如何生活在一起"。自近代以来,多元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之趋势。关于"多元主义",学界有"价值多元主义"和"多元主义事实"两种基本解释。价值多元主义是一个现代性概念,它是一种认为多样化的价值彼此间是不可公度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伦理学说;"多元主义事实"用来指称社会的多元主义现象。正是有了多元主义事实,才需要发展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来解决社会的稳定性问题,以确保多元化价值的实现,确保各民族、各阶层利益的均衡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正义观通常给人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印象。女性主义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方式、基本理念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普遍主义是一种虚假的普遍主义,在其中性别正义是缺失的。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二分法,因此,为实现性别正义,必须超越这种二分法。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野下介绍和讨论心灵哲学的种种问题,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意识问题的解释,也不同于当代西方哲学对心灵哲学的解释,而是在中西比较哲学的视野下处理心灵问题,将三种不同的资源建设性交锋交融,为进一步探讨心灵哲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交往实践观:全球正义论的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 《思想战线》2007,(4):40-47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全球治理追求"善治",使全球正义问题凸显,成为政治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新全球化时代成为全球正义发生的历史地平线;而交往实践观成为科学解读全球正义问题的政治哲学视域。全球正义是一种在全球化公共交往平台上的公正秩序,它既是社会交往结构的规范原则之一,也是建立在自由的多元主体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公正规则,更是交往实践中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正义既要反映客观的交往结构规律性的状况,获得合理性;又要获得主体际共同价值取向的支持和认同,使之合法化。没有合理的合法性或没有合法的合理性,都不可能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6.
杨昕  顾洪英 《前沿》2008,(9):57-59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因应社会与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就理论内涵而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价值、方式与目标,这四个方面完整地建构了以“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体现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意蕴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1,(3):30-30
张翀在《学术交流》2010年第10期撰文认为,从政治哲学视域看,公共领域是一个与公共权力、市民社会、私人领域等诸多概念重合且具有多重意蕴的复合概念。它是一个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调和沟通二者的意见地带;是以公众为主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以自由和公开的表达为保障的社会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8.
苏海新  刘程利 《传承》2013,(12):142-143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刘薇  林婉琳 《求索》2013,(7):238-240
本文着眼于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几个要点——基本善、原初状态、无知之幕以及差别原则为研究对象,将之与几位重要博弈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学者提出的观点进行比较,其中尤以豪尔绍尼和宾默尔的为重点,试图从选择理论的视角,梳理罗尔斯正义理论制度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绿化?一切非自然的植被恢复都是绿化。从哲学的视域角度来看,凡是绿化,都带有人工的痕迹,都有着某种价值追求。从词源学的角度讲,所谓绿化指的是一种非自然的植被恢复,它的功用大约有三:一是美化环境(促使景观优美);二是净化环境(使环境卫生);三是提高生态品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声、调节气候等)。无疑,所有的绿化都对美化景观、净化环境和生态品质提升有益,但选择不  相似文献   

12.
留置的定位就是程序运作,若想实现其功用,就必须规制其程序运作中的具体裁量。严格规则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控权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用程序正义的四项原则对留置进行规范与控制。基于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功能及权力配置,必须明确留置具有追求效率的特征。构建留置正当程序规则应当首先考虑程序正义,通过程序正义限缩具体裁量。而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功能适当理论对这些裁量进行二次限缩,让其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兼顾程序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淑文  李彩丽 《前沿》2012,(15):114-11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批判与反思,我们在兼顾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国际环境责任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矛盾冲突问题.社会强加于弱势地区、弱势群体与其环境权利相比过度的环境义务和环境负担,实质上是一种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域下鼓励环境赋权是化解环境矛盾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人际交往行为有其一定的规范来规范、制约。在哲学视域下,无论是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译者的选择还是从翻译的主体来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众的历史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法论,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破口,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汪晓阳 《求索》2013,(3):102-105
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人不仅生存于物质世界中,同时也生活于意义世界中。人对意义的追求和创造,成为人与其他生物区别的重要标志。意义世界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独特领域。从哲学价值的视域来考察意义世界,本质上是从价值的维度来理解意义世界的生存、嬗变及其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察自然物、人造物以及人自身作为主体的人的对象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种人类交往实践,翻译研究亦不能脱离生活世界.然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研究范式都遗忘了生活世界,背离了翻译活动的实践性和翻译活动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所选择的作为语言学基础的理论割离了语言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必须诉诸理论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语言观符合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它为理论指导将能引导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对正义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谊  卢彭 《理论月刊》2004,(12):60-63
要科学地理解和认识正义,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正义是人性化的,是客观的和历史的范畴。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于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正义是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包括四大正义原则:基于平等交换的权利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实质平等原则和惩罚原则。基于这些原则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必须把握四点要义: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保障;第二,保证发展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基础;第三,提升劳动所得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重点;第四,推进实质平等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庞学铨在该书《译者的话》中介绍说:“本书作者从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和国家理论,致力于消除哲学与法和国家理论以及法和国家理论与伦理学这种双重的分离,以恢复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本身的名誉。作者认为,法和国家伦理学研究是优先于法和国家制度具体形态的前问题,即道德上是否允许法和国家制度的强制权限?”“赫费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