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如杀人、强奸等案件,由于罪犯在实施犯罪时的暴力行为,以及受害人的反抗行为,常常使罪犯或受害人一方或双方的身上留有对方的血液甚至组织块,这是认定犯罪的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证据。在对这类案件进行检验时,常常遇到受害人和罪犯血型、酶型及其他生物  相似文献   

2.
强奸犯罪,具有明显的暴力对抗性,精斑和毛发一向是强奸案件的主要物证。随着强奸案件新的犯罪动向,幼女、少女被害越来越多,据印江县公安局对1992年31起强奸案的统计资料,受害人全是未婚女子(引自《调查·研究·决策》(1993年第3期贵州省公安厅编)为此,应充分重视血痕在强奸案件中的物证意义。罪犯强奸未婚女子导致处女膜破裂,已婚妇女外阴损伤出血,以及强奸月经期的妇女,都会将受害人的血液沾附到犯罪分子生殖器和内裤上,如果能及时发现提取血痕  相似文献   

3.
有一件轮奸案,是犯罪分子因别的案件破获时自己供述出来的。三个被告人在侦查阶段,都分别供认了轮奸罪行,他们所供述的具体细节,包括犯罪时间、地点,谁先起意,怎样拦截受害人,强奸的先后顺序,受害人的大致年令、面貌特征、衣服等,都说得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起恶性强奸案件,上下反复拖了两年多未果,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罪犯最终得到惩处。  相似文献   

5.
前一时期,某市政法三机关,在同级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复查纠正了一起错判的案件。本案原一审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先后五次拦路堵截妇女,实施强奸、抢劫犯罪(其中两次强奸未遂),判处了被告人最严厉的刑罚。当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时,因发现  相似文献   

6.
案件是一起由康某的劳动合同是否丢失(存在)而引起的纠纷。在康某同东方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中,由于东方公司未能提举与康某签订有劳动合同的证据,被判令支付给康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补偿  相似文献   

7.
吴华 《检察风云》2007,(1):19-21
一起本该严惩罪犯的轮奸大案,罪犯的父亲极力打点四处疏通,在金钱和人情的夹击下,竟由人大主任出面斡旋,副检察长、法院副院长、起诉科长、到普通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等11名手握重权者联合"运作":受害人"变成"卖淫女,轮奸变成强奸,罪行越来越轻,最后竟判缓刑导致罪犯逃窜!难道苍天真的能蒙上"眼睛"?这起案子最终如何收场? ……  相似文献   

8.
在深揭深挖、严厉打击隐藏较深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中,我们受理了大量的强奸案件。这些案件与过去的拦路、入室、以暴力相威胁的强奸案件不大相同,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我们审查处理的一百零二件强奸案件有以下特点:从案件的来源看,当事妇女告发的少,通过各种渠道牵连出来的多;从发案的时间上看,旧案多,现行案件少,八二年以前发生的占43%;从犯罪手段看,强制不明显,反抗亦不明显的案件多于典型的强奸案件;从被告与当事妇女的关系上看,双方相识有过来往的有126人,其中多次成奸  相似文献   

9.
龙辉  陈林 《刑事技术》2011,(6):53-53
1案件资料 某年4月1日下午,某城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强奸案,犯罪分子翻窗入室,将受害人张某(女、22岁)强奸后,并抢走受害人提包内现金1000元。经技术人员现场勘查,犯罪分子在翻窗过程中因左手撑地,在大理石表面提取嫌疑人左手减层灰尘掌纹一枚,经初检,具有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地区连续发生几起拦路强奸杀人案件,且都发生在夏季高棵作物的农田地内,侵害对象均为单独行走的女子。这几起案件都在短期内破获。现谈谈该类案件现场的特点和现场勘查的几点作法。 1 该类案件的现场特点  相似文献   

11.
毛发法医学检验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毛发和各种动物毛发一样,都是由表皮褪化而来的富有弹性的角质体.毛发可以自然脱落,或由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非自然脱落.在凶杀、斗殴、强奸或其它刑事案件中,由于当事人个体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扭打、摩擦、凶器打击等,可能使罪犯或受害人的毛发遗留在现场,附着在凶器或受害人的衣裤及身体等部位,它具有体积小,难于发现的特点.随着犯罪分子反侦破能力的提高,罪犯作案后采取破坏现场,毁灭物证等手段,使得许多刑事案件的现场有可能没有其它任何物证而仅留下一根或几根毛发,毛发在这类案件的侦察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毛发的…  相似文献   

12.
356例强奸案资料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华 《法医学杂志》1996,12(1):19-20,25
本文收集法医物证检验确证强奸案356例。统计分析表明,强奸的动机不仅在于用武力强迫的方式达到性乐满足,而且在于用诱骗的方式达到某种权利或优越感的满足;其诱因既来自罪犯,也来自受害人的文化道德素质,性知识和法制观念,以及环境因素等;罪犯与受害人ABO血型表型及基因型与相应普通人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是诉讼活动的中心问题。如何运用各种证据来证明是否存在强奸事实;证明犯罪分子和被告人的同一;证明犯罪活动的各种情节,是我们审理强奸案件最基本的问题,是正确定罪处刑的前提。同其他刑事案件相比,强奸案件的证据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有关犯罪对象的主观心里内容及其外在表现的证据在审理强奸案件中至关重要。由于违背妇女意志是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不仅要查明被告人的主客观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必须查明受害人的  相似文献   

14.
切忌盲目“许愿”云天友最近,我们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发现有些办案人员,为了拿下案件,盲目地作“许愿式”的政策交待,给案件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如:有的办案人员为了使罪犯供认余罪,给以建议法院判缓刑、管制的许诺。诱使罪犯供述;有的办案人员为了让罪犯按自己...  相似文献   

15.
传水  见田 《西部法苑》2001,(7):56-56
最近,我采访了一例拦路强奸女学生的案件。桑涧镇农民张先武,因受黄色录像的诱惑,自1999年春天至2000年11月8日,光天化日之下,在上学的路上强奸了七名女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刚满15岁,最小的仅7岁,致使这条路上几个村子的人心惶惶,有的被迫辍学。  相似文献   

16.
迤客 《法制与社会》2011,(13):21-23
在我国的普通刑事犯罪案件中,强奸罪是争议较大的常见罪名之一,这些争议除了“强奸”行为定义模糊、犯罪主体过窄、量刑起点偏高以外,还在于某些“强奸”行为是否具备强奸罪构成要件的典型特征,如行为人与受害人是否发生了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案例资料本文收集整理]992~1995年发生在某县的强奸案件资料,某中对两案7名当事人进行性病检查,情况如下:受检人7名,年龄为22~38岁,女性4人,其中已婚2人,未婚2人,已婚2人中有一人为犯罪分子配偶。男性3人,其中已婚2人,未婚1人,已婚2人中有1人为受害人配偶。罪犯2人均有嫖娟冶游史。取其尿道口和宫颈口分泌物作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均检出淋球菌。受害人在被强奸后3~5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外阴烧灼感:外阴红肿、疼痛并有脓性分泌物;白带、月经增多,外阴刺痒,富酸腹疼等。男性患者表现为尿道口痒、红、肿、刺疼,…  相似文献   

18.
1 案件资料1 1 简要案情2 0 0 3年 9月 2 2日 8时许 ,受害人徐某报案 ,被人强奸。经查 ,2 0 0 3年 9月 2 1日晚 2 1时许 ,犯罪嫌疑人梁某爬墙入室 ,用暴力、语言威胁 ,将其强奸数次。受害人徐某陈述 ,嫌疑人极其变态 ,过程中先后用玩具防真手枪、折叠扇捅戳其阴道数次 ,整个强奸猥亵过程持续近 7h ,给受害人带来极大的肉体及心灵创伤。嫌疑人梁某被抓捕后拒不交代其强奸行为及猥亵过程。1 2 检验1 2 1 材料 现场提取受害人徐某血样、阴道擦拭物、所穿短裤、玩具防真手枪、折叠扇及嫌疑人梁某的血样 ,检材 6份 ,依次编为 1、 2、 3、 4…  相似文献   

19.
1995年2月16日12时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六顺街122号发生了一起特大入室抢劫、强奸案件。案发后,香坊分局会同市局三处、十二处立即开展工作,经过6昼夜的艰苦奋战,确认案犯为王钢(男,19岁,无业,1994年因强奸被刑事拘留)。又经进一步工作,认定王钢就是曾引起全市群众极大恐慌的"6·25"系列入室抢劫、强奸、杀人案件的作案分子,并于2月26日将其捕获归案。至此,持续时间近3年的"6·25"系列案件宣告破获,经审讯,案犯王钢供认:自1991年以来,在吉林、辽宁、河北、天津等3省14个地市实施作案46起(在哈尔滨市七区一市作案14起),杀死7人,强奸妇女33人,抢劫现金、汽车及金银首饰等各类财物折款达40余万元。"6·25"系列案件的成功侦破为我们今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侦破系列疑难案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美国涉枪暴力案件现状美国暴力犯罪突出,居世界之首。犯罪分子持枪杀人、强奸、抢劫、伤害案件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据199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的犯罪记录披露:美国每17秒钟就发生一起暴力犯罪,其中,每23秒钟发生一起凶杀案件,每5分钟发生一起暴力强奸案件,每5秒钟发生一起抢劫案件,每28秒钟发生一起严重伤害案件。美国平均一年发生持枪杀人案件约有1.35万起,作案时,大部分犯罪分子使用的都是手枪。其它涉枪暴力犯罪(如持枪强奸、抢劫、严重伤害)一年约有100万起。每年每1000人中(12岁以上)就有4.5人持枪犯罪,在全部的杀人案件中有56%的案件是涉枪杀人案件;每8起非致命性暴力犯罪中(如强奸、抢劫、严重伤害)就有1起是涉枪案件;每年约有2.1万人因枪受害;美国平均每年约有1.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