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羌族服饰与羌绣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符号,也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了阿坝州羌族聚居地区的羌族服饰与羌绣保护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在保护羌族服饰与羌绣过程中,应加强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民(家)族传承为主、院校传承、社会传承为辅,原真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并举,才能共同推进羌族服饰和羌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羌语不仅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媒介,其本身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民众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了羌族的民族记忆,展示了羌族文化;羌语也蕴藏着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医术、传说,是羌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传承载体,也是维系羌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以及事实告诉我们,羌语的传承日益困难,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使用范围正日益收缩、使用频率日益减少、使用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因此,抢救和保护羌族语言文字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对羌族本身的发展具有莫大的意义,也对保护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汪芳  田彬华 《前沿》2010,(14):170-17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陕西凤县在原有矿产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下,主动转型,试图开展以羌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县开展了羌族化的一系列活动。对于凤县而言,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动选择,是一种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而对于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言,涉及羌族原生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推广。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真实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凤县发展羌族文化旅游中的最大障碍,而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旅游的成败。营造游客的"体验真实"就成为凤县羌族文化旅游的重点所在。而羌族原生文化在促进凤县旅游的同时,也由于文化的备受重视和强势传播,进而获得在现代社会强势文化冲击下生存发展的全新动力。期待凤县的主动转型和羌文化传承保护二者能成为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双赢耦合效应典范。  相似文献   

4.
武慧 《前沿》2012,(16):136-137
北川羌族酒歌保留着许多人类原始的艺术形态,无文字的羌族用最原始、最直接的唱歌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酒歌是北川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直观体现.它有着保留、传承和发展北川羌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研究北川羌族酒歌也是研究羌族、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保护传承北川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传统文化教育发生了传承场域、传承者、可持续性之变迁,在羌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中,充分发挥羌族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教育、文化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摆脱通过外力助推羌文化的静态保护,催生羌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生力,依靠羌族民众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为补充等途径,为羌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保护备加关注。释比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中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与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灾后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极其核心的内容,释比和释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羌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这是灾后文化重建,以及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龙有成  陈万 《前沿》2011,(20):157-159
羌族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史上最古老的一种唱腔,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唱词、唱腔,还是表现形式等方面,无不体现着羌族民歌的艺术价值之所在。文章从羌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羌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现状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9月起,人民大学文化遗产法研究所博士生郭萍作为志愿者加入了为期一年半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CHP)组织的“阿尔村羌文化保护”的活动,此文是她参加第一阶段活动的真实记录。阿尔村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是一个羌族文化村落。羌族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不仅严重损坏村寨的房屋等建筑,带来文化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实际上,在地震前,  相似文献   

9.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10.
羌族释比图经,羌语称《刷勒日》,它是羌族宗教百科全书式的原始图画经典。释比以"看图诵经"的方式可将羌族宗教中所有经典、知识展开诠释。该图经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把一些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现象都融入画卷里,是一部珍贵的研究羌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振明 《思想战线》2000,26(5):39-41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羌族受汉化较深,农耕业较先进;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3.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点邛崃市南宝乡木梯村和油榨乡直台村于2010年11月6日举办的首届羌历年庆祝活动可被视为观察羌族移民文化变迁的窗口。从"文化展演"的视角观察,羌历年庆祝活动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坚持和变化在彰显羌族移民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反映了羌族移民在迁入地的文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波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73-182
学界对于古碉的研究日渐深入,但就作者个人视野所见,对古碉的类别进行系统总结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察,在简述藏羌民族的族源等简况后,系统分析了藏羌古碉的类别,总结了藏羌古碉在历史、民俗、宗教、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即古碉集中地反映了藏羌地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从古到今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众心理、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变化,成为记录这些时代藏羌地区的各族人民生存状态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龙大轩 《思想战线》2002,28(6):107-111
羌族法文化发端于四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其中包括有:1 以"杀人偿死"为代表的刑事规范;2 以"同姓不婚"为代表的民事规范;3 以民主议事会"尔母孜巴"为代表的程序性规范。由于古羌是中华先民中的主要部族,又是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其法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中华法系早期雏形的大致构架。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扶贫力度,消除贫困,大力发展教育,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的治理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贵州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民族文化资源日渐流失的严重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处理好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关系,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好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