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及其相关信息.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遗产已包括了所有种类的文化遗产,其组成部分包括以任何语言在人类知识或表述的任何领域从现有资料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文献、数据库、静止和移动的图像、声频和图形.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将是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人是将其视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的社区、群体和个人。国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人,但国家对于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主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人类共同遗产,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系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  相似文献   

6.
首先,应该提高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1984年,法国在全球范围内最早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其目的是使参观者近距离接触、了解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新角度来认识文化遗产的深远价值。截至2000年,全球已有47个国家举办了文化遗产日活动。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让延绵5000年的中华文明代代相承,成为多年来全国“两会”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上海宪章》: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宪章》是亚太地区博物馆联合行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宣言和指南。无形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与本质部分。将无形文化遗产纳入遗产保护范围,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类遗产认识的深化,同时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作为永久性的遗产保护机构,博物馆是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最佳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把人类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于文化遗产的确认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流传下去,这是人类必须承担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找出完善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速读     
《人民公安》2008,(5):7-7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同时华夏民族音乐还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体现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的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秦皇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范围包括古老的表演艺术、口头习俗、民间流传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活动、民俗、礼仪与节庆、传统工艺以及相关表现形式等内容。以秦皇岛的高校——燕山大学为平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0,(3):64-6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相似文献   

12.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非洲有着独特的文化。非洲的民间文学艺术,特别是包括谚语在内的口头文学艺术非常丰富。非洲谚语凝聚着非洲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是非洲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阿蛮 《公民导刊》2009,(2):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与物质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全人类的重视。保护这些无形的财富,不仅仅是对祖先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后代负责。"前沿记录"栏目从本期开始陆续关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传奇及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薪火相传。作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博物馆,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足迹。而且体现了历史、文化、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社会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严重,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秉持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林 《今日民族》2008,(12):48-4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蕴涵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想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这次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议十分重要,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存山 《群众》2006,(4):61-62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加强对古建筑、古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同时,文化遗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扬州清曲正是这样一种拥有悠久历史、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考察扬州清曲的兴衰史,我们不难发现,如不善加保护,很多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艺术都将湮没无闻,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