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无不促使本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无不与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仅就我国的东邻日本来看,战后的日本,特别是执行《国民经济倍增计划》(1961年~1970年)以来,它就逐渐以一个经济巨人的态势步入了世界。这个仅仅占全世界陆地0.2%、人口  相似文献   

2.
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雨 《政策瞭望》2008,(3):50-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实行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制定周密的计划,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然后运用科学的产业政策以及法规、行政指令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它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日本在世界各国中成为以  相似文献   

3.
评述由头: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全球五百强,日本的骄傲,战后经济繁荣的象征……头上顶着一个个五彩光环的日本航空轰然倒下。日航的倒掉,引起世界关注。日  相似文献   

4.
赔偿外交:二战后日本重返东南亚市场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康明  张勤 《思想战线》2001,27(1):126-130
经济外交在战后日本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起步点.日本以战后赔偿为敲门砖,敲开了东南亚广大市场的大门,开辟了对东南亚扩大出口之路,使日本资本得以大规模重返东南亚.  相似文献   

5.
车维汉 《政策》2003,(4):57-58
日本的就业政策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它对于战后日本在消除失业、实现社会稳定和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等方面曾起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日本经济内外条件的变化以及经济长期萧条的出现,日本的就业政策也面临着挑战,而且正处于逐步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6.
金姝 《长白学刊》2000,(3):39-39,72
二战结束50年来,日本经济几乎是在废墟上崛起,为世人所瞩目。据统计,日本1996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03.0682万亿日元,比英法德三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还多,占世界16%,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如此迅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是推动日本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透视日本能源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战后日本能源战略及调整 能源战略是日本经济战略的核心部分.战后日本能源战略可以概括为:先生产,后生活;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实力,实现能源多样化;大力提倡节能,促进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8.
王艳华  许以民 《传承》2013,(8):124-125
中日复交前,两国经济关系较政治关系而言,处于鲜明的优先发展位置和状态,其成因在于:一是战后中日民间友好运动的积极推动,二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需求,三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外来促动,四是日本与欧美各国经济摩擦加剧的外在压迫。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从一个“国家赤字,企业赤字,家庭赤字”的废墟状态中迅速恢复过来,通过一系列改革一跃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令世人瞩目。对于一个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而言,人力资源是日本最重要的资源,在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第一次改革:从“美式教育”到实用主义教育  战后初期,驻日美军最高司令部依照美国的教育模式强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始了第一次教育改革:首先发布四项命令,第一《关于日本教育体制的管理政策的命令》;…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并跃居世界经济强国,其主要原因是日本中小企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日本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其自主技术创新.日本政府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带领下,积极进行研发,投入大量资本进行设备的更新,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保护,积极构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良好内部环境,从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艳华  许以民 《传承》2013,(10):124-125
中日复交前,两国经济关系较政治关系而言,处于鲜明的优先发展位置和状态,其成因在于:一是战后中日民间友好运动的积极推动,二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需求,三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外来促动,四是日本与欧美各国经济摩擦加剧的外在压迫。  相似文献   

12.
辛绍军 《前沿》2010,(20):68-70
马克思主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传入日本,经过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使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并具备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日本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日本的社会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对日本战后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非军事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解读,对日本的政党政治和国内政治格局及战后日本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多领域研究为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正经历战后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危机。在当代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形势下,日本以"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承担"国际责任"等方式追求国家利益,力求实现与日本经济实力相对应的政治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以来,以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进入冷战后时期,经济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相对稳定的亚太地区,经济上充满活力,增长速度在6%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由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其他岛屿组成,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人口5700万。亚平宁半岛宛如一只伸进地中海的皮靴,西西里岛则如一只处在“射门”之态势的足球。在战后50年中,这个资源匮乏的南欧国家的经济和外贸获得了快速发展。日前,它的经济仅次于美日德法,居发达国家第5位。在出口方面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生产力和人均收入增长非常迅速。意大利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它所需要的能源的80%和工业原料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战后体制"是对日本二战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安全等制度安排的统称。日本摆脱战后体制,主要是想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拥有战争权力、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汤晓黎 《前沿》2006,(11):118-120
二战后的日本教育,在美国教育的影响下,完成了民主化改革,成为日本战后崛起的外部条件。而战后日本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重视国民的智力和人才开发的教育工程,则成为日本成功的内源因素。但是,战后日本教育与人才培养并非完美无缺,应试教学、平等主义、偏差值教育、校内暴力、学历主义等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以二战为分水岭,日本战前的中国学研究在战后被日本学界视为战争的幕后推手而彻底抛弃,战后的研究是在批判东洋史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一门新学问。从源流来看,日本的当代中国学研究有东洋史和区域研究两个系列四个学派;从思考框架来看,存在回归传统、"中国就是中国"、普通的近代化、东亚型四种模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和经济研究领域最为活跃,引领世界前沿。面对当前日本中国学研究停滞不前的状况,鉴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三元结构论、制度化、相对化可作为推进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战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始是英国,随后是德国,之后是日本,然后是中国。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地理面积和人口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韩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它们的品牌都相应地获得了世界地位。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中国的自主品牌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果我们从国家战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对国际机遇的把握、浓厚的民族危机与集团意识、对教育的极端重视与加大投入、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成功的技术引进与革新以及低工资高储备等等,都对其经济的腾飞起到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这些内在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