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口岸形象包括口岸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基本方面,或者说应包括口岸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塑造深圳口岸新形象,就是要把深圳口岸建设成为廉洁高效、安全畅通、依法把关、优质服务、效益显著、环境优美的一流口岸。深圳是与香港毗邻的口岸城市,陆海空口岸在深圳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口岸是城市的一面镜子,塑造一流的口岸形象,对于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以及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深圳陆路口岸形象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研究解决深圳口岸形象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资源循环型经济形态,日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对深圳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不到20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就在不到20年的时间,由于深圳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使城市交通量持续大幅增长,交通设施明显不适应需求。深圳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大量的过境交通更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在政府不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和改造投入的同时,根据深圳陆路交通条件和港口运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研究陆路交通与港口运输的合理布局和平衡发展方案,缓解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压力,更是一项必要而有效的工作。一、深圳过境货运交通现状及特点1.全…  相似文献   

4.
“深圳是一座口岸城市 ,没有口岸就没有深圳”。深圳口岸陆、海、空齐全 ,一线口岸 12个 ,二线特检站 9个。 2 0 0 0年经深圳市各口岸入出境旅客 1.12亿人次 ,占全国 6 0 %以上 ;入出境车辆 112 5万辆次 ,占全国 80 %以上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 399.3万标箱 ,成为全国第二大港口 ;经特管线进入特区人员 2 .8亿人次 ,车辆 930 0万辆次。仅这些数字 ,足见口岸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口岸办作为协调机构 ,为了提供与经济特区发展相适应的口岸环境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保证了口岸的正常运转。但协调难、难协调的问题仍没有从…  相似文献   

5.
2006年伊始, 深港两地在口岸开发、通道建设、金融合作等六个方面又达成新的共识,同时,深圳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大思路下,以深港产学研基地为基础的深港发展研究院也已在积极策  相似文献   

6.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成功典型。它在短短的 2 0年时间里 ,利用国家所赋予的优惠政策 ,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 ,经过自身的奋斗 ,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 ,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和神话。深圳的发展历程有大量的经验值得总结、借鉴。研究深圳金融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深圳已进入依靠自身力量、依靠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深圳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出口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其综合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7.
一、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选择关于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涵义,一般认为,国际性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辐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区域和本国,而是在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各种国际功能兼备或成为一种或多种国际中心,如国际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博览中心、采购中心等。深圳根据自身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地处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交汇点;立体型口岸体系比较发达完备;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活力较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这是国家对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出成就的充分肯定,表明了中央期望深圳率先形成以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为全国发挥示范作用。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稀缺的条件下,深圳还能够取得高科技产业的巨大成就,证明了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经济体制与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推动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纵观全球经济,还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超脱这种规律而走上现代化和国际化道路。 经济全球化之所以能促进现代化和国际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化生产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延伸到全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春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向广东和深圳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要求 :“广东 2 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 ,社会制度、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圳人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谆谆嘱托。在喜迎经济特区成立 2 0周年的日子里 ,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的部署 ,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单位纷纷聚焦鹏城 ,集中宣传报道深圳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深圳继张家港、杭州之后成为又一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经过 2 0年敢闯敢试的成功实践 ,深圳在推动经济高速发…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5)
<正>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对于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于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有着重要意义。《瞭望》新闻周刊第34期刊发专题报道"续写‘深圳传奇’"和特刊《先锋深圳》,从纵向和横向阐述了特区成立30年来对于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意义和先河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深圳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创新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是新时期深圳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要求深圳把深化深港合作作为推进国际化的突破口,增创新优势,率先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毗邻香港始终是深圳发展的最大优势,深港经济融合,优势互补,就能增强香港对外辐射功能和深圳对内辐射功能,发挥香港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和深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两种资源的作用.所谓国际化程度,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参与程度.在国际贸易中,深港经济合作区将会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影响重大的经济区域.本人结合在中央驻港机构工作时的一些认识,就新时期如何学习香港、服务香港,提高深圳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深圳吸引外资与扩大贸易的经验(一)努力不懈地完善硬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与扩大贸易的基础。在硬投资环境方面,深圳自建特区以来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十多年来累计投资基本建设资金达578.8亿元,开发新城区80平方公里,建造楼宇3458万平方米。已建成12个一类口岸,5个Th类口岸,是中国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形成了由8个港口组成东西部港口群,中国四大国际转口港之一的盐田港已通过国家验收,于1992年开航的深圳国际机场已进入了全国五大繁忙港之列,陆路与香港接壤有广九铁路(正改造为高速铁路),深珠港高速公路即将开通使…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些年直接参与深港两地口岸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事务 ,最近又赴港进行了为期 2 0天的专题调研 ,对两地口岸存在的差异有较多的认识。差异既是矛盾 ,差异又是动力 ,正确认识和处理深港两地口岸差异或矛盾 ,对于进一步加强深港口岸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深港口岸的主要差异1 制度差异在“一国两制”大前提下 ,深港两地的口岸制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别。香港实行自由港政策 ,免征关税 ,口岸监管宽松 ,手续简便 ;深圳口岸则征收进出口关税 ,并实行严格的口岸监管制度 ,通关手续繁杂。与深圳不同 ,香港是国际著名的自由港。香港主权回归后继续保…  相似文献   

15.
深圳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可能性与应对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心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产业空心化影响到一个区域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状况。世界各国实践证明,积极应对产业空心化与消极应对产业空心化,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随着营商成本的日益提高,深圳制造业必然会面临产业空心化趋势以及各种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为了加深对产业空心化规律的理解,探讨深圳如何通过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以从容应对各种风浪考验,11月25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特区报协办,市委党校经济学部承办的"深圳产业发展及对策"学术沙龙,邀请一批专家就深圳是否会出现产业空心化与应对措施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选出部分观点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口岸办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组建以来,坚持以“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真抓实干、重在创新。近日,口岸办主任曹绍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谈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于联系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深圳口岸建设、发展、创新的实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口岸工作的具体实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靠什么来吸引投资者?仅靠以往的政策优惠或政策倾斜是不够的,营商环境也是一个地区能够击败其他对手、获得投资者青睐的重要砝码。因此探讨深圳营商环境的优势和不足,对于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张高丽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光明日报》1月25日刊登了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的文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希望所在》。文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尺。深圳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文章指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必须真正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上振兴经济的战略位置;②必须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③必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主体和研究开发主体、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相似文献   

19.
一、实现“以口岸养口岸”是口岸发展的必然要求陆路口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前,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及闭关锁国的影响,对外经济交往不多,那时只有文锦渡、罗湖两个关口,规模小,过往的货物和旅客并不多。而且口岸场地破烂,设施设备简陋,水电供应不正常,因此开放时间只限于白天。在这种情况下,口岸简单的房屋、设施设备、水电供应根本不需要专人管理,所耗日常管理费用也不多,地方财政足有能力拨款解决。改革开放后,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口岸的建设和发展,经过15年的建设,陆路口岸已由原来的2…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的战略目标.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了深圳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国际化城市有诸多发展模式,比较而言,深圳与洛杉矶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太平洋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都是各自国家的制造业中心,都有移民城市的特质,其崛起都得益于特殊的历史机遇,但都不是传统的中心城市.洛杉矶从一个远离美国经济中心的小镇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太平洋经济圈中重要的全球性城市,较之其它城市,其成功经验更值得深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