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理论和民主行政理论的兴起是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产生的理论背景。作为探索公众参与行政裁量权的制度创新,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不仅"不违反法律",而且依照"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还是"符合法律"的。但是,任何一项新制度都会经历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应该从提供群众参与处罚公议的操作指引、强化行政处罚群众公议的程序保障和明确行政处罚公议意见的效力定位等方面对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予以完善,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群众公议意见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律监督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是否合法而进行的监督。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但在监督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为:监督形式的运行不够协调;监督对象不平衡;监督方法单一,缺乏监督力度;行政监察机构地位低,缺乏独立性等。因而,我国仍然需要加强和完善行政法律监督体系:一、要建立监督形式的协调机制;二、建立民主监督机制;三、建立制度的约束机制;四、转换监督机制;五、加强对行政立法和执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质证制度是连接取证、举证和认证之间的纽带。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存在客观的不平衡,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作为裁判,因此,如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质证权实现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揭示了质证在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了我国行政处罚质证中存在质证的范围太宽,对于利害关系人证人鉴定人等参加人没有规定,补充证据期限不明确等问题,应逐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融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应对法律价值缺失的时代背景、适配行政法治的转型、促进行政处罚本土化等时代价值。在实践中,友善互助、敬业诚信、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念已较多地体现在行政处罚的执法与司法过程;而从理论分析层面来看,行政处罚法律制度融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规划部署、法律运行阶段、不同规范条款间存在不同类型,以新《行政处罚法》的出台为代表,行政处罚法律制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都加以强调,突出体现在行政处罚定义、处罚创设权、简易程序、听证程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 ,而推进司法改革 ,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法律需要理性 ,执法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从职能设置、规范运作和完善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力图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和因应对策进行探讨。一、规范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我国检察机关现行的法律监督权主要包括对公安、安全、海关等部门侦查活动的监督 ;对法院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 ;对监狱、看守所执法活动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及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但目前行政处罚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行政处罚裁量权随意性过大,造成行政执法不公、滋生腐败是主要问题。因此,依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是当前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在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前,针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一项事前预防机制。人民主权原则的宪法依据和行政行为正当性的法理要求提供了该项机制的合法性基础。行政处罚群众公议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进行现状反思和制度完善。对该机制中的评议案件筛选不规范、公议人员积极性不高、公议意见效力模糊等问题,应从制度构建上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8.
杨建权  马茂青 《学理论》2012,(15):114-115
监督行政是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国家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进行监督的法律行为或法律制度。以现代监督行政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唐代相关法律资料,对唐代的监督行政制度进行了探析,以揭示唐代监督行政制度的具体存在状况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行政规范及其制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规范主要的特征为行政性、规范性和效力的层次性。根据制定主体的不同它可分为法规性文件、规章性文件和其他行政规范。但我国在行政规范的制定上存在缺乏明确的表现形式和欠缺必要的程序问题。要完善行政规范制定制度,应进一步明确可以制定行政规范的主体资格,明确行政规范的名称,加强对不必要的党政机关联合制发行政规范的行为的限制,加强关于行政规范制定的程度规定,明确行政规范未经备案不得施行,赋予行政规范以适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严格、完善的监督与救济机制,是行政公关制度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即使在行政公开法律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封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首长执行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公开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的监督与救济机制。研究国外行政公开的监督机制,能够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开是实现权力有效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民众知情权的基本保障,是媒体自由的必要条件,信息公开构成反腐败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均通过立法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目前规范信息公开的法规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民众观念及法律规范方面,中国信息公开都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公开问题,从多方面完善中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于忠龙 《学理论》2010,(18):111-112
我国票据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制度没有明确电子票据及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缺乏专门的电子票据法律制度和配套规定等问题。应该在借鉴国际立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修改《票据法》或者先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子票据进行规范,待时机成熟后再以法律、行政法规形式制订电子票据法律制度的路径,完善我国电子票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告知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对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其通报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及当事人享有的相关权利的行为。广义的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书面、口头或者其他方式,告诉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法律规定应当告知他们的其他事项的行为。通过告知使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弥补法律知识的不足,便于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是否存在违法办案、侵犯其合法权益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告知。  相似文献   

14.
"红头文件"法治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头文件"在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等方面发挥着其他行政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理性审视现有的"红头文件",发现与法律冲突的现象较多."红头文件"的法治化,必须完善立法,明确制定权限,规范程序制度和实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下的行政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洁 《行政论坛》2006,(6):32-34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构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前提。作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行政问责制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问责制的理解存在误区;职责划分不明确;问责主体存在缺位;行政问责的制度建构不完善,随意性大;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是:理清党政关系,实现“权责对等”;强化异体问责力度,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完善问责救济制度;建立行政责任考评和追究机制,规范各级官员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崔冬 《行政论坛》2011,18(1):64-68
行政违法与犯罪分属不同的法律部门,其法律后果分别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者属于社会危害程度不同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与犯罪的衔接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以罚代刑现象严重,多次行政违法与犯罪的衔接缺乏理论依据,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缺少相应的程序规定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行政处罚与刑法的折抵、多次行政违法向犯罪转化、增加刑法罪名等方面完善现有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李升元 《理论探索》2006,2(3):138-140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的监督,不是一般的民主监督,而是法律监督。它是行政相对人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国家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进行的监督,它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利己性和软弱性等特点。根据“公民权利制衡行政权力”的原理,可以充分运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实现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监督。目前,亟需通过全面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意识、大力完善与行政相对人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逐步健全行政相对人监督机制等,来完善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8.
王忠国 《行政论坛》2010,17(3):40-43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说明我国行政不作为存在于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制约政府职能运行和干扰责任政府作用发挥。其成因是:行政体制上——行政执法等部门利益驱动;干部制度上——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上——行政问责制不规范;社会监督上——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度不够。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和加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赋能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自动化行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如今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资源的价值凸显为自动化行政发展提供新助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公安交通领域的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交警非现场执法和交警现场执法两种模式。在此过程中除了存在行政裁量自身的权力控制问题,还暴露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后带来的信息数据安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损和执法者技术依赖等风险。对此需要利用技术革新优势、法治约束和制度构建,聚焦行政裁量自动化应用背后关涉的行政裁量基准和公共数据等制度,完善行政自制,加强数据资源控制,补正行政裁量中的程序缺失,以实现公安交通行政处罚裁量自动化制度优势的发挥并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立法对行政指导制度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了行政指导的越权无效、合法指导、自愿协助和非强制性等基本原则;行政指导的说明、交付、陈述和公布等程序;行政指导的辅导、协助、劝告和建议等方式;行政指导的救济方式等。这些规定对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有借鉴意义。我国目前行政指导制度存在的问题有:立法相对滞后;违反自愿原则实施指导;透明度不高;责任不甚明确,救济缺乏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就要加快立法工作,确立行政指导的原则,规范行政指导的程序,统一行政指导的方式,建立行政指导监督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