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芳 《青年研究》2006,(7):29-35
本文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江苏片)统计数据,对江苏省男女两性在职业流动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和社会流动使两性的职业地位都得到了提升,但同时又使得两性的职业层次差异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对影响职业流动的内生变量进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转型期,人力资本和成就意识是影响职业流动的两个非常突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是参政数量偏少,代表比例增长缓慢,参政社会影响力小.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观念滞后,经济地位偏低,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机制弱化造成的.为了促进男女平等参政,实现两性和谐发展,要营造平等参政氛围,完善妇女参政政策,改善妇女经济地位,提高妇女参政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女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莫文秀提出,我国妇女就业存在五大难题。 一是妇女在业率有所降低。根据2000年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下降了8.5个百分点,女性  相似文献   

4.
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妇女参政人数和水平、反映和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女性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素质差异进行对比,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性别建构的结果,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家庭权力的性别分布是性别平等状况的一个重要表征.女性的家庭权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夫妻相对资源是影响女性家庭权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湖南省数据的分析,发现夫妻相对受教育程度、夫妻相对收入和夫妻相对职业阶层等相对资源因素对女性家庭权力的不同方面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蔡慧玲 《学理论》2010,(24):43-44
社会性别(Gender)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形成的一个分析范畴,用以分析各国政策对男女不同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中国妇女的状况,认识到必须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视妇女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妇女政治地位的力场是指对特定时期的妇女政治地位产生塑造、维系、改变作用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规则及社会活动的集合。本文借助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契机,以吉林省妇女政治地位现状为依据,将公民意识的自觉、社会组织的推动、制度规范与完善视为妇女政治地位提升的动力,剖析妇女政治地位提升中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阻力因素,通过分析动力与阻力的博弈力量对比,提出改进妇女社会地位现状与进一步提升妇女政治地位的潜力应集中在制度、组织与环境等方面,并就制度改进、组织建设与环境搭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挑战了我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两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不加以治理,将给社会带来复杂、长远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民众对男孩的性别偏好。性别偏好本质上反映了两性地位的不平等,有其深厚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解决性别偏好问题,必须从性别经济学角度入手,实施社会性别主流战略,实行社会性别预算,并建立专门的政府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9.
农村女青年的文化生活,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农村女青年文化生活现状,研究其活动规律,探讨其对策,这对于开发农村女青年智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笔者在湖北黄冈南部平原、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带的五个代表村,对319名(汉族)女青年的文化生活现状、特征、爱好与要求,进行了调查。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谈点一孔之见。一、当代农村女青年文化生活的现状在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百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妇女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的束缚下,地位低人一等。斯大林说:“一切被压迫者中最受压迫的是劳动妇女。”(《斯大林会集》第七卷第四三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获得翻身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涉及江苏省产业女工的数据材料 ,就产业女工发展面临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两性的相互了解、协同合作十分必要.“性别平等”是承认性别差异基础上追求“人”的平等及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人性致胜”阶段的产物.作为弱势群体一方能真正在价值、人格、机会、责任、权利上与另一方平等论处,性别平等才具实质意义.深圳市开创性地把正义、平等、公正价值理念引入性别关系重建立法中,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司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具有空前性.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女性的发展成正比。我国《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数据报告》)吸收、借鉴了联合国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与妇女发展纲要监测核心指标相对应,确定了衡量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性发展的八项指标——经济、政治、教育、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社会性别观念。其中,教育被列为第三项。所以,从教育的角度,特别是终身教育的角度审视深圳女性的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价值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社会转型期中国妇女价值观念的嬗变”的调查资料为依据 ,分析和讨论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妇女价值观念变化的特征、原因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金鑫 《学理论》2010,(1):11-12
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受到了冲击;在社会实践中,我国女性发展和全世界妇女解放出现了新特点,新情况。马克思妇女理论需要不断突破发展,从而在新时期对日益复杂的妇女问题做出新的回应。社会性别理论在妇女问题研究上开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吸纳社会性别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丰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妇女解放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石彤 《青年研究》2012,(3):11-20,94
本文以"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之"女大学生群体调查"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了结构方程的方法,探究了男女大学生在成功评价标准上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当评价对象为男性时,男性应答者更多地强调生活富足、身居要职等"物质主义"因子;而当评价对象为女性时,女性更多地强调"社会联系"和"生命意义"因子;研究继而通过引入"社会支持"因子和"社会性别观"因子作为控制变量来说明:这一性别差异并非"本质主义"的,而是在社会处境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名专门研究人员及关心妇女问题人士聚集北京,就当代妇女形象、当代人的妇女观、妇女解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妇女界同理论界的这种“横向联合”,把妇女问题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正视妇女问题研究的缺憾 解放以来,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但是,我们没有重视妇女理论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的妇女问题研究者李小江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有关妇女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处女地。” 一九五零年新婚姻法和一九五四年我国宪法的颁布至今,中国妇女的社会解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曾经以为,随着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女性的自强?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追求自我的超越,征服自我,而后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谋求社会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的行为。一句话,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能撑起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曾经有人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英国漫画家苏菲.克里特在他的漫画中表达,“女人在性别上属于柔弱的一群,让她们呆在家里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的性别是属于外出狩猎的谋生者”,不无讽刺的揭示了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世俗观念。追古溯源,女性的“柔弱”是历史塑造的。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初期,男女的地位是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人的劳动积极性,有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这就是人的“主人翁意识。”它历来是支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源。在女青工身上,这种“主人翁意识”的支配力更为显著,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妇女最初并不是社会劳动力的构成部分,而只是男性劳动力的生活附庸。我国50年代提倡“解放妇女劳动力,”以后妇女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每年新充实的劳动力中,女青工占了很大比重。由于妇女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地位具有强烈反差,一方面,“三重四德”的“积淀”在她们身上反映特别厉害;另一方面,日益觉醒的“个性意识”又在她们身上萌动欲出。所以“主人翁意识”在女青工身上反映往往特别强烈,因此,考察城市青工的“主人翁意识”,分析女青工的“主人翁”心态较于男青工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郝蕊 《学理论》2011,(10):90-91
指出了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的事业定位与婚姻定位上存在性别偏见,在教育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上缺乏社会性别敏感度,同时阐述了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学生和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教师社会性别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进男女平等的责任主体问题颇具争议。30年前,人们常常把妇女看作男女平等的责任主体,认为性别不平等的关键在于妇女自身的素质。2000年后,妇联被看作责任主体,大量的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政策建议议案最终转给了妇联,其结果妇女权益议题长期被搁置。时至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责任主体渐渐指向广义上的政府,即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要清除社会文化和制度中阻碍两性平等发展的障碍,关键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是推进男女平等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