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英武 《群众》2022,(5):29-30
绿色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特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形态,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取得新突破,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不断深化,产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支撑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断壮大。然而,当前节能减碳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瓶颈,绿色消费潜能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竞合的国际博弈日益激烈。因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从前瞻视角探讨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3.
赖力  张婧欣  曹圆媛 《群众》2022,(4):38-39
<正>绿色低碳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鲜明特征。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给江苏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产业绿色低碳竞争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涛  何小洲 《群众》2022,(12):19-20
<正>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义重大,是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形成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江苏物流规模全国领先,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32.8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1%左右。加快推动我省现代物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应对之策:能力建设与管理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它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竞争,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避免在这场竞争中错失良机.增强经济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契机,只有行动起来,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变革,提高政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殷凤春 《群众》2022,(18):51-52
<正>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2022年2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明确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7.
徐曙海 《群众》2022,(6):10-11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镇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镇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镇江时的谆谆嘱托,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贵州政报》2023,(1):78-79
<正>一、出台背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坚持系统观念,用全生命周期理念理清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过程,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明确了经济全链条绿色发展要求,推动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近年来,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理念重塑城市,用低碳思维和低碳技术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开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管理等创新转型,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要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早日布局,抢占先机,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衔接,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推动我国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1.
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石化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低碳转型,以技术引领低碳发展,注重低碳技术创新优化布局,加大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党建引领保障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是造福后世子孙的伟大事业。站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作出了系统部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以此为遵循,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新发展理念,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发展低碳经济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关联性,因此,制定低碳经济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充分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小莉 《人民论坛》2011,(9):146-147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发展低碳经济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关联性,因此,制定低碳经济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充分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甘霖 《中国发展》2013,13(4):86-88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外延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这种粗放型城镇化模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是巨大的,必须尽快向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环保低碳的绿色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背景下,未来五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国际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激励机制、多维度耦合、低碳经济转型中的技术逻辑以及对社会资本的传导机理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作为具有中间投入要素特征的经济变量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转型;通过公众社会参与渠道内化社会资本积累能力的最优选择行为,能有效降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型经济行为,从而减缓由于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社会资本的加速积累能力为稳增长与经济下行保持合理区间提供了稳压器作用。同时,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对社会资本在低碳经济转型中的传导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在国际社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讨价还价的背景下,未来五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吸收国际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沙勇  顾兴 《群众》2013,(5):51-5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发展”,不可忽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阶段,要把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让民营企业担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顾晓彬 《群众》2023,(20):28-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近年来,常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美丽常州新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