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疾儿童拥有财产对提高他们的生存、接受教育和成年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这一问题往往受到忽视。因其处于极为劣势的地位,残疾儿童的财产不仅在取得途径上存在困难,家庭并不能保障残疾儿童的财产权,甚至其财产遭到家庭成员的剥夺,法律对残疾儿童财产权保障不力,缺乏特殊的保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立法确认残疾儿童财产范围,区分亲权和监护,引入监督机制,探索财产信托制度,以期有效保障残疾儿童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要闻要论     
正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措施,推动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升级;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部署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给他们更多帮扶和关爱。为更好保障广大残疾儿童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会议决定,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从今年10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经济困难家  相似文献   

3.
儿童失明以后,对身体运动最可能、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出现盲态,这是视障儿童的一种特殊动作与行为习惯,而且肯定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初入校的盲生,盲态各种各样,有些伴有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在家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离开家长的呵护便产生许多恐惧感,心理上陷入无能为力的困境;在家无人管理的学生,则属于多动型,不能长时间坚持在教室里坐好上课心理上自我封闭型的学生,大多从小被家长“扔”在家里,到学校后,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残疾儿童117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9.5%,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3%。他们既是儿童中最脆弱的群体,也是残疾人中最弱小的群体。对他们给予特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公共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是指对0-6岁残疾儿童以康复为中心,以教育为基础的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它以残疾儿童为实施对象,以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指导中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普通或特殊儿童幼儿园,家庭、社区为实施,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十年中针对具有特殊教育需求残疾儿童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全纳教育理念的出现并且逐步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围内对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残疾儿童的父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正在尽力为残疾儿童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创造各种便利的条件,以便最终让其享受到与健全儿童一样多或者相差无几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7月4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残联举办了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家长培训班,来自全县30多名脑瘫、智障、自闭症、聋儿家长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邀请到了上海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师,针对残疾儿童家长心理疏导及残疾儿童心理、家庭亲子关系、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并与参加培训的儿童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1994,(12)
湖北省松滋县庆贺寺乡水岩屋村残疾儿童蔡海军,做梦都想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读书,但因家庭困难不能如愿。村小学校长张贤清了解情况后,请学校免去他的学杂费,背起海军来到校园,圆了一个残疾儿童的读书梦。  相似文献   

9.
图片报道     
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关心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经常组织人员深入残疾儿童中间宣传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六一"前夕,法官们又来到市盲聋哑学校举办"献爱心、送温暖法制宣传报告会",并当场向2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学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11,(9):14-14
8月11日是全国第二个“肢残人活动日”,家住抚宁县大新寨镇迷雾村的7岁脑瘫儿童武亚婷幸运地获得了一辆由“明门慈善基金”捐赠的价值万元的“便携式残疾儿童轮椅”。为减轻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的“出行难、护理难、负担重”问题,秦皇岛市残联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7月20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台湾明门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明门慈善基金”,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16日,"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在青岛市儿童医院正式奠基。这标志着1995年3月27日青岛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议案得到了落实。儿童的健康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减少残疾儿的出生率,促进现有残疾儿童的康复,有效地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调查表明,青岛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年来没有一处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机构,很多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使一部分本能经过治疗成为正常儿童或残而不废的儿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致使终生残疾。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室写出了关于建立"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的调查意见,由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鸿德同志领衔提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和推广各地发展特殊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国家教委、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文,表彰1994年发展特殊教育,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197个县、市、区。这些地区的政府重视特殊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凡3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均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30万人以下的都在普校设置了特教班;普遍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盲、聋、智残儿童入学率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县、市、区分别达到80%以上,其它地区的也分别达到了60%以上;其中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文件精神,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贫困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其中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残疾儿童。涉及视力残疾儿童、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残联特制定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总体规划,指导、监督项目在各地的具体实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了最后一年,本栏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做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建立已经60多年,但就制度特征来说,仍然是"狭义"的儿童福利,而不是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儿童福利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孤儿和弃婴、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大病儿童等群体已经达到一亿以上。但目前中国儿童福利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儿童福利的制度安排明显缺位。未来中国应从国情出发,建构普惠制儿童福利模式,通过"津贴+服务"的形式,在福利供给的目标群体上从特殊儿童向全体儿童扩展;在福利的提供手段上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通过社区平台提供福利服务,注重法制建设,拓展投融资渠道并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5.
39年前 ,19岁的青春少女蓝美英 ,走上教书育人岗位时 ,万万没有想到 ,她在传道、授业、解惑中风风雨雨走过了32个春秋后 ,一张任命书 ,把她送来当残疾儿童的“妈妈”。又是六、七个寒暑从身边匆匆流过 ,生来就喜欢孩子的她 ,和以前一样 ,以一种难以割舍的使命感和春风化雨般的真诚 ,又赢得了一批又一批盲、聋、哑、疾、呆儿童及其家长们由衷的信任和爱戴 ,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亲切接见 ,并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合影留念———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1992年7月 ,52岁的蓝美英 ,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残疾儿童家长的希望 ,毅然…  相似文献   

16.
正为解决困境重残儿童在医疗、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2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对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农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实施救助抚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省连片特困地区58个贫困县农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集中救助抚养工作做出部署。为落实好《意见》精神,甘肃省民政厅提出了更具体要求。甘肃省武威市儿童福利院从实际出发,聚焦特困地区重残儿童,自2012年起,开展了政府免费代养特困地区困难家庭重残儿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儿童受益、家庭致富、困难群众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残疾人》2011,(1):5-5
推荐理由:开启无声之锁,成就希望之途。 他们是聋哑儿童,与同龄人有着同样的求知欲望,却面临着严峻的教育困境。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部长柯沫夫介绍,广东省目前有0~14岁听力残疾儿童5.94万人,其中4.33万人来自农村。然而目前,广东省残联举办及社会力量兴办的针对0~6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机构仅129个,在训的听力残疾儿童只有1307人。聋哑儿童教育发展面临着学位不足、师资短缺、教育难度大等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18.
残疾与歧视:——儿童生活史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超过500万的残疾儿童,其中80%生活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村的残疾儿童生活贫困.并且缺少基本的医疗、教育和提供给残疾人的服务.本文通过对江西省H县的残疾儿童个案研究发现,残疾儿童还可能遭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同伴和社会的歧视.社会歧视对儿童的一生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反对歧视残疾儿童.  相似文献   

19.
儿童福利事业的定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凡 《中国民政》2001,(3):21-22
近年来,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选,我国儿童福利事业正在突破传统的孤残儿童照料理念和方式向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转换。如何给儿童福利事业一个准确、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关系到儿童福利事业今后将如何发展的现实性、方向性问题。 一、儿童福利事业亟需重新定位(一) 对象定位:由单一的收孤残儿童扩大到服务社区所有儿童传统的孤残儿童照料模式,是单一、封闭的照料模式。从对象群体来看,我国对儿童福利事业的界定范围过于狭窄,只被限定为对孤残儿童的收容照料,残疾儿童属于这个群体中的特殊对象。按照这种定位,儿童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情况,那么,如何做好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呢?尊重与爱残疾儿童少年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经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嘲弄,作为老师首先要尊重残疾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和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