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璠 《小康》2011,(12):32-34
最低工资上涨了,个税降了;教育账单上涨了,医药账单减少了;物价仍在涨,房价还不跌。一个普通家庭2011年的流水账背后,诠释着中国居民2011年的悲喜曲线图11月18日,陈丽华从报纸上看到"武汉市中心城区月最低工资从900元上调至1100元"的消息后,兴奋地给老公打了个电话,"下个月,我又能多赚200元了!"在做了18年家庭主妇后,47岁的陈丽华又开始努力工作了,虽然她拿到的只是武汉市最低工资,但她说,"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今年都是不寻常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2,(1):10-13
2011年,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中国也在飞速前进。在前进的洪流中,有我们每一个防灾减灾人的足迹;在每一瞬间,我们都见证着世界和中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这一年改变了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媒体都以这样的口吻总结即将结束的2011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报告,2011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在国际的舞台上,2011年无疑也是"灾难与骚乱交织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减灾2011     
2011年,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中国也在飞速前进。在前进的洪流中,有我们每一个防灾减灾人的足迹;在每一瞬间,我们都见证着世界和中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这一年改变了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媒体都以这样的口吻总结即将结束的2011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报告,2011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在国际的舞台上,2011年无疑也是"灾难与骚乱交织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六问TD     
孙晓青 《小康》2008,(5):62-64
2008年4月1日,中国的3G手机掀起了红盖头。虽然那天是愚人节,却真正是TD-SCDMA的诞生日,这也意味着中国通信业已经拉开了变革的序幕。但是,当下人们实际关切的问题是,TD能否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还抱有很多疑问。  相似文献   

5.
中国魔术热     
<正>中国魔术热了吗?不管怎么样,魔术的魔力开始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转悠着了。好像有点热了,这魔术的狂热。其实,每时每刻,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魔术都在我们脑海里回荡着。自童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孔雀》一直存在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中国平民的史诗”,反映了那个年代普通中国大众的生存状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孔雀》讲述的一个中国家庭的特例,是一种超现实的臆想。然而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我们并不指望一部电影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和教化,对于《孔雀》,只要它能唤起你温暖的回忆就够了。“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70年代的夏天,我们一家五口一起在走廊里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3,(12)
一个人在全国共有几套房,能否实现便捷联网查询?转让房屋,能否不用土地、住房部门两头跑,一下就办好?同一块地,国土部门认定是园地,林业部门认定是林地,征地补偿时发生纠纷怎么办?急着用钱,到银行办理房地产抵押,银行能否迅速了解你的房、地状态?……类似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却无一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就在于不动产登记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2011的征途     
时光匆匆,我们还来不及珍藏一枚历经四季流转的叶子,岁月的脚步就已经印上了新的年轮;白驹过隙,我们还未曾想作别一路相依相伴的温暖,日月的光辉便已投下了新的背影。踩在2010年坚实的土地上,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了2011年。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1年,《中国减灾》杂志迎来创刊20周年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9.
她是名校硕士,却义无反顾追随身为警察的丈夫来到边境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害怕寒冷,不习惯北方生活,却最终定居在中国最北最冷的村庄。她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中心学校老师郭素丽,丈夫是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观音山边境检查站教导员赵鲁杰。他们扎根祖国的"北极",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书写着温暖的"北极村童话"。2020年,赵鲁杰、郭素丽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8)
正买房买地加杠杆,造假炒作,导致了投资投机下的地产虚火。但是,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2016年中国楼市波澜让人印象深刻,背后的五光十色值得探究。对崇尚安居乐业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梦系神萦的温暖目标,房子也日渐成为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在追踪楼市调控新政一个多月效果之时,人们同样追问,是什么推动了这一轮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正渐行渐远,并已成为一道背景。但这一年的中国经济,却颇值得我们回味。  相似文献   

12.
凡星     
见过无穷无尽苍穹中那亿万颗数也数不清的星星吗?为了那湛蓝天空的安宁和温暖,每颗星星都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着,每颗星星都全力地散发出光和热,就象我们这块热土上生活着的善良正直的人们一样! 在我们的保安队伍中,有一位已做了父亲的保安队员。虽然一家五、六口人全靠他一人微薄的工资养家,家庭负担极重,生活十分困难,但朴实憨  相似文献   

13.
蒋卫武 《小康》2007,(8):66-71
预测房价是升或降,好像变成了“多此一举”的事情。尽管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调控“发烧期”的房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房价只涨不降,房源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近5年多来,美国房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房价疯涨的俄罗斯,房产专家预测2006年全俄各地平均房价将上涨25%-30%,莫斯科甚至超过50%。此外,在一些房价涨幅“还算正常”的欧洲城市,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2001年至2005年,房价的年均涨幅也在10%上下。对照国际上的房产热,或许我们可以用十个中国代表性城市房地产的个性化上涨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注释。  相似文献   

14.
总理批评,高层督办,人们终于等来了网络提速降费. 有段子调侃,在度假酒店如何区分各国人:抵达酒店后,德国人会询问酒吧营业时间;澳洲人询问附近海滩能否冲浪;美国人询问酒店游泳池的位置;意大利人会问到第二天天气能否在沙滩晒日光浴;中国游客只会说一句:有免费wifi吗?  相似文献   

15.
<正>当泛黄的日历翻过2014年的最后一页,充满了酸甜苦辣的又一个365天与我们挥手告别。这不平凡的一年,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泪水与感动:可曾记得台风扫过的满目疮痍?可曾记得干旱肆虐的龟裂土地?可曾记得地震过后的片片废墟?但让我们心存温暖、久不能平息的,还是这一年在灾难面前,不断被见证的"中国力量"。难以忘记党和政府生命至上的救灾理念与人文关怀,难以忘记举国上下汇聚一起的爱心与力量,更难以忘记灾区一张张脸庞上的不屈与坚强。  相似文献   

16.
婚外情,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和事情了,可有时候真的让人弄不明白,男人女人都有着看似让人羡慕的家庭,却又为什么都各怀心事,在别人那里寻找情感的安慰和温暖?而在那些看似爱意绵绵的婚外情里,又为什么没有几个人会真正走出原有的婚姻?是时代的发展,让婚外情的高级阶段降临了吗?还是男人女人真正的领悟了婚姻的真谛,让婚外情以一种更为现实的状态加以存在了呢?婚外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男人女人又究竟为了什要婚外情,却又不离婚呢?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7)
正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奥运冠军陈一冰等16位不同行业领域的人,讲述了在2016年最能触动他们的中国故事,其中有融融的暖意,有满满的正能量,也蕴藏着许多中国人共同的愿望温暖、正能量、充满希望——这是在"2016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国人年度感受"调查中,国人在2016年这一年当中最强烈的三个感受。哪些事情、哪些政策,让国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哪些行动、哪些话语,给予了国人满满的正能量?对于未来,国  相似文献   

18.
张孝萍 《友声》2014,(4):37-38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时候因为战争而被遗弃在异国他乡,却被善良的中国人民养大;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却时刻都记挂着那个中国的家……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日本遗孤。日本遗孤,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可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群?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到底有着怎么离奇的人生和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直到2009年11月,一个叫做"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前两天还是摄氏二十几度,现在却只有零下二度了,天气骤然变冷,刚刚流动的温暖又被凝固了,窗外的狂风卷着黄沙不知疲倦地刮着,狂啸了整整一个冬季的寒风本该好好歇歇了,可它却又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开始了一个人奔跑和欢呼的游戏。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这首《代团歌》,似乎想借这首歌中的某种力量唤醒躲在温暖被窝里的21世纪的学子们。嘀嘀咕咕地从暖暖的被窝中爬出来,招架不住耳边一次又一次的“五四的火炬,唤…  相似文献   

20.
紫 金山 ,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仿佛每个人都能毫不犹豫地把它与天文台联系起来 ,可是除此以外 ,我们还有多少了解呢 ?这个词汇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意味深长却又不为所知的历史呢 ?中国现代天文学生命何以薪火相传 ,代代相依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科学圣地丛书 ,由江晓原、吴燕写作的《紫金山天文台史》一书 ,给出了答案。在这本书中 ,作者围绕紫金山天文台的背景、创建和发展 ,以大量的资料数据 ,详实地介绍了中国现代天文学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坎坷历程。从清朝耶稣会士来华参与到钦天监的历局工作起 ,中国天文学现代化的脚步就已经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