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鹏华 《当代思潮》2012,(12):64-67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宛如初冬十一月的天气,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欧洲有关国家主权债务形势突出、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朗、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加剧了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使世界各国现在面临的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6,(5)
公共债务风险是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其原因学术界莫衷一是。笔者从经济治理理念的角度对公共债务风险凸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首先梳理了经济治理理念的变迁;其次通过辨析新自由主义经济治理理念的内在矛盾,分析了经济治理理念与公共债务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经济治理理念的未来改革方向。分析结果指出,微观领域仍然奉行新自由主义理念,但宏观调控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公共债务风险凸显的症结所在。回顾历史,对当前主要经济体而言,如要摆脱公共债务危机,重新考虑克林顿和布莱尔执政期间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或许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唐任伍 《人民论坛》2012,(30):47-49
美国连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印钞速度,稀释巨额公共债务,变相"赖债"。中国陷入"美元陷阱"不但无法脱身,而且越陷越深,成为"美元陷阱"的最大受害者美国债务缠身为何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总规模余额超过15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达到了101%,但美国却没有丝毫债务危机发生的迹象。为什么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希腊、冰岛、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频发、政府信用大幅下降乃至垮台之时,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不但没有发生欧洲那样严重的债务危机,而且仍然出手阔绰,大手大脚花  相似文献   

4.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数字天下     
发达国家债台高筑截至2011年7月21日,全世界86个国家和地区的债务总和接近4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约合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2010年GDP的总和。若按照全球人口70亿人计算,45万亿美元债务让地球上的每个人背负6428美元的债务,折合人民币4.14万元。  相似文献   

6.
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瓦解美国在世界的信用和领导力。说到底是美国将自己送上了举债体制极限的末路,标普下调评级很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有充分理由美国债务状况堪忧,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上升。美国已经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外债率逐年上升,而当前美国14.29万亿的国债已经占到了全  相似文献   

7.
陶士贵 《人民论坛》2023,(21):70-75
美国两党将“债务上限”作为斗争工具和妥协的产物,美国长期累积的巨额财政赤字、公共债务制度上的缺陷、美元作为国际债务货币的特性以及经常项目长期赤字只能靠举债来弥补,这些是美国巨额债务形成的根源。美国国债资金除用于医保和社保外,还主要用于利息支出、军费开支及巨额的额外拨款等。美国“双赤字”的增长模式加上产业“空洞化”、国债利息支出增长过快、支出结构和期限结构扭曲以及依赖美元霸权维持高负债决定了美国国债的不可持续。美国的巨额债务,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振荡风险,导致美国逆全球化和催生制裁经济模式,将对美债持有者带来巨额损失,并引发美国的部分银行危机,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醒。  相似文献   

8.
盛夏已过,全球对世界经济的担忧仍未降温,依然处于经济大衰退的恐慌之中。在标准普尔以及同属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分别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与日本国债评级的同时,欧元债务危机又卷土重来,阴云笼罩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加,中国是否即将发生债务危机呢?我们认为,目前社会上关于中国债务危机论的认识是片面的,需要加以纠正。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局部风险性问题,其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一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地方债的审计为了摸清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国务院决定,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分别于2011年3月-5月、2013年8月-9月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这两次全面审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德国模式”重新得宠。若非德国经济这根“定海神针”,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已经把欧洲带入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对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夫妻离婚诉讼中,涉及夫妻债务的问题越来越多,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对于认定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共同偿还,而夫妻一方单独债务则应由夫妻一方个人清偿,这必然涉及夫妻共同债务或个人债务的界定问题。文章认为,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在处理离婚债务时必须严格界定该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一方单独债务。  相似文献   

12.
欧元区财长6月9日下午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电话会议,讨论西班牙面临的债务危机。西班牙政府也终于在此次会议上向欧元区请求援助,成为继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后第四个申请救助的债务国。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申请救助凸显欧洲债务危机形势严峻,欧洲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推出重大战略举措加以应对。欧元区发展处于十字路口,或是新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公众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和监督管理更加关注。当前,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实际,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梳理,甄别不同债务,分别进行监督管理,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一套控制有度、管理有方、监督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夏斌 《小康》2013,(9):19
尽管中国不会发生像美国底特律政府破产的现象,中国政府作为整体政府而言,财力基础雄厚,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但是对于个别地方政府无视法纪的行为,必须要用特殊的办法严肃处理,以防后患。关于地方债务问题,之前国家审计署对36个地区的债务问题进行了审计,目前又在布置对全国地方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发展高铁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但债务危机使部分国家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近期难以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除非有融资制度创新使融资成本显著降低;短期内新型经济体继续引领世界增长,并在高铁建设领域有一定潜在需求;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紧缩货币政策预期下,高铁建设成本增加,因此高铁应抓住时机尽快建设成网,并适时实现"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6.
税收补充债务制度,对于我国现行税法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纵观其他国家和地区,税收补充债务制度得到了高度重视.把债的观念引入到税收法律关系之中,不仅合乎法理,也是税法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税收补充债务制度,正是建立在税收债法理论基础之上,对税收债务承担方式的一项特殊规定,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税收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欧洲债务危机下的浙江外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东 《今日浙江》2010,(13):34-35
2010年以来,南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深了各国对世界经济会否二次探底的担心和忧虑。浙江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大省,外贸依存度高,欧盟又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发展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两岸经贸交往的大背景有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世界范围看,2008年第一轮金融危机已经基本过去,但是2011年出现的第二轮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的财政悬崖,至今前景未明,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引发这些危机的根源未见有任何改变,发达经济体改革的意愿暧昧。从大陆方面看,对于GDP增长的热情也正逐渐让位于对经济效率、产品质量、环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地区适度的政府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经济建设职责不断加重,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政府通过举债建设,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对辽宁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及成因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地方债务本质的认识,对帮助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处于震荡调整期。发达国家经济目前正处于不均衡复苏状态,总体仍未摆脱衰退迹象。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多边协调机制影响力下降同区域协作加强形成强力反差,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突显.全球治理充满矛盾。鉴于此.世界经济中长期的震荡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受到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