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经济必须高度警惕滞胀风险1、通胀显著上行,风险加大从物价指数上看,从2009年3月起,物价指数大幅攀升,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同比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从目前看,食品价格的上涨仍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动态来看,非食品价格已经连续5个月维持升势,今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的推动值得关注。成本增加推动物价上涨,如果需求并未增加,高物价低需求必然导致滞胀。  相似文献   

2.
世界看中国     
《侨园》2011,(1):64
中国开始反通胀"保卫战"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府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各类食品和棉花的价格上涨,并增加已经实行了价格管理的燃料的供应量。中国消费品价格上涨主要限于食品和能源,政府决策者希望不要再扩大范围。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是全球性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滞胀"风险。"滞胀"的成因包括国际商品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结构转型成本上升等因素。在我国传统的调控体系中,由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的"滞胀"可以通过降低工资来应对,但工资上涨恰恰又是诱发我国"滞胀"的原因之一,而且工资上涨将是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常态。因此,如何从供给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以消除企业成本上升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成为今后我国设计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关于中国是否已进入高通胀时代的讨论成为热点,多数人认为中国确实已步入高通胀时代,对于这样的判断,笔者并不能完全认同。如果用中国已进入结构性通胀时代来表述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物价走势似乎更为准确。如果价格指数的上涨是由篮子中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引起,我们可以说经济发生了全面性通货膨胀;如果价格指数上涨是由篮子中某一类或某几类  相似文献   

5.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相似文献   

6.
杨维  逄玉涛 《求知》2012,(1):30-32
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2011年上半年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本轮物价上涨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变化特点.即由前几轮单纯食品价格拉动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转变为多数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由以往单一的供需拉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多重因素相互交织、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2,(6):4-4
与上一轮有所不同的足,本轮通胀具育全面通胀特性,表现在不仅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而且非食品价格(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CPI)和核心通胀(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CPl)均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8.
刘客 《党政论坛》2011,(16):9-9
1.气候异常导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多地异常天气的影响,蔬菜、水果及部分养殖业产品的供应量减少,致使食品价格上涨明显。2.油价上涨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首先,油价的上涨会带动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传输到非能源产品当中。尽管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会使这一传输过程更长一些,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食品价格上涨不是通胀压力的根本原因当前粮价上涨主要由于以下因素:首先是粮食生产成本的上涨。今年,大多数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意味着人工工资的增加,而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中劳动工资成本上升也非常明显。另外,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普涨局面,自然会在农产品价格中有所体现。其次,今年前7个月,整个农业处在极端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尽管其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有限,但会令人产生秋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农产品收购、储存、营销等领域,使得农产品价格上升。第三,农产品价格上升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5%,食品价格持续攀升是引领CPI上涨的主要动力,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扩大对CPI上行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后一段时期CPI上涨压力仍较大。宏观调控应以稳定物价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结构性物价上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切实有效地管理好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1.
一、未来物价上行压力不容忽视(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强劲。首先,粮食、蔬菜、猪肉价格上涨引领食品价格上升势头。2011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上涨态势。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增加使得蔬菜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同时,当前我国猪肉价格正处于上行通道中,我们认为,猪价在2011年上半年至少上涨10%以上。其次,棉花供应紧张,棉价上涨势头迅猛。棉花短缺的局面将日益严重,未来一段时期内棉价将仍然处于高位。而棉花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世界粮食、能源、金融问题同时升温,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四成最高达到每桶147美元,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60%以上,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不断翻新,各国政府在抑制通胀与防止经济下滑平衡木上谨慎前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份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不是上游工业品价格向下传导的结果,而是来自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自2003年起已连续17个月上升,价格涨幅已由1%左右的涨幅扩大到4%,并有继续扩大的态势。对此,目前各方观点不一:有专家认为,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已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由此引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扩大;也有专家认为,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并没有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扩大是由别的原因引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世界粮食、能源、金融问题同时升温,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四成最高达到每桶147美元,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60%以上,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不断翻新,各国政府在抑制通胀与防止经济下滑平衡木上谨慎前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份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高辉清 《学理论》2008,(5):55-55
所谓物价“结构性上涨”,指商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由部分商品(比如猪肉、粮食)的价格上涨所带动的。  相似文献   

16.
货币超发才是通胀根源《人民日报》2011年7月19日刊登周其仁的文章指出,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治理通胀的货币指向和价格指向,究竟有什么分别呢?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常通过物价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梁优彩 《求知》2008,(7):14-15
今年1月~4月主要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表明.通货膨胀压力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正面临着近12年来最严峻的通货膨胀威胁。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8.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1%.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20%,继续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1月-4月.在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带动下.我国CPI同比升幅除1月为7.1%外,后3个月都超过了8%。尽管4月CPI比3月有所回落.且猪肉、鲜蛋等前期涨幅较大的食品价格出现趋稳迹象,但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输入型成本推动、工资上涨和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是推2动01210年10三年季以度来我我国国物物价价涨持幅续会上小涨幅的度三回大落因,但素随。着预美测国结经果济显复示苏,2好01转2,年20通11胀年压三力季很度大以,后但我仍国处输于入可性控通范胀围压之力内再。度人加民大币,2汇01率1升年值和和提高利率可以有效降低物价涨幅,但也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物价上涨备受高层关注,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以下;高层强调对当前经济形势既要看到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仍未改变,也要充分认识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害8月8日,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通胀的压力在加大,"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