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的宪法思想是在三民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拟对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进行研究,并力图从法理的角度思考今天的法治建设。谨以此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年内广东人民出版社将推出由张磊、林家有主编洋洋百万言的《孙中山大传》。此文由其中的第二章第一节缩写而成,题目亦作更改。严格地说,辛亥革命是一个过程。追踪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酝酿、发展和形成,有利于从源头开始认识辛亥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开辟了一条通过体制外革命进行社会制度重构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了中国现代化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的伟大转变,并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长久的思想动力。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邓演达所经历的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三个历史阶段考察了邓演达政治思想的社会价值,着重探研了他把握大势,顺应潮流,从接触到接受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过程,提出平民革命和平民政权的思想,并阐明其政治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辛亥革命这场正式开启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变革事件给予怎样的历史定位与评价,至今依然充满了各种争议。无论是对事件本身,还是对事件所蕴含的各种议题,都有着太多需要作更进一步挖掘、更多视角分析的空间——尤其是对革命本身的上下探究,更是讨论辛亥革命必然要涉及的思想话题。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它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河,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教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汲取了辛亥革命民主建设中的许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逐渐代替维新改良思想而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旋律.这一思潮的高涨直接导致1911年辛亥革命的暴发和清朝专制统治的被推翻.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位伟大的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的唯一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深入了解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对武昌起义的影响,对学习和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66年孙中山生于广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伯父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使孙中山从小就受到反满清政府的思想教育。他在故乡接受了小学教育,14岁移居美国夏威夷,在国外、澳门和香港接受了高等  相似文献   

11.
张东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张东荪追随梁启超等进步党人,积极参与民国政治,发表了大量关于内阁制理论的文章,从共和论、政制优劣论、法治国论、统治权总揽论、内阁制性质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内阁制思想.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辛亥革命中,留日学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质上。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对满洲贵族为主体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爱国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从中世纪长夜漫漫走向现代文明的开端,为中华民族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理论的宣传鼓动作用和革命高潮相始终。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把中国从落后、专制统治下带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门,他的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初步实现,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和顽固,力量薄弱的资产阶级未能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但他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并激励后人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中华民国”的创立是专制时代结束,民主共和世纪到来的重大标志;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留给20世纪的中国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伟大思想成果。它的精神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末思想界,新闻自由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见解之深刻,成为当时新闻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的办报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前期、"五四"运动前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辛亥革命百年研究热中,大多数著述从史实出发,抉微发隐,立论客观、公正,深受读者好评。但也有些著述仅局限于若干孤立事实,进入了辛亥革命研究的误区,这些观点主要有三:“清末新政”好,辛亥革命不好;“立宪派”在革命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南北议和是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出乎意料快的胜利和袁世凯出乎意料的复辟,以及长期军阀混乱格局,从文化层次上探讨是因为没有充分的启蒙运动(以当时最著名启蒙学者兼革命家章太炎、孙中山为例)。要实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理想,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必须解放农民,必须发展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富裕和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创立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视研究辛亥革命的功绩、意义和经验教训,就自觉继承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振兴而奋斗。辛亥革命前,追求独立统一的近代民主中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以后,坚持以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来重新统一祖国。孙中山对国家统一思想的内涵,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动向,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最低纲领不谋而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孙中山最宝贵的政治遗产。孙中山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致拥戴。海峡两岸共同尊崇这位历史伟人,均有继承辛亥革命时期维护民族利益,保全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传统。新形势下,应以民族整体利益为重,充分利用孙中山政治遗产的重要资源,使不同政见的炎黄子孙能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伟大的爱国主义大旗下联合起来,共同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大多数共产党创始人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思想洗礼和深刻影响,由民主主义者逐步向共产主义者转变,作为革命力量的继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从这个生长因子入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成型脉络。由此得以更为深透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