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文化价值观不断涌入,并与东方文化价值观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对我国高校学生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一定影响。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所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文化价值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德国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并不宽容的政治、文化环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德国女性在两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专政时期以及40年的两德分裂中不断争取政治参与的权利。两德统一后,德国的联邦制度、混合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都为女性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政治实践平台。德国历史经验说明,女性政治参与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也是与民主发展、女性观念变化、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相一致的现实过程,女性政治权利的进一步发展要依赖于这些条件的进一步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广告业乃至世界广告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对广告创意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使广告烙上了东方文化的显著标记,使其散发着深厚的内涵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德国分疆裂土,并成为欧洲冷战中心,是东西方争霸的“前沿阵地”,它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西欧对抗东方阵营的力量。由于德国的重要地理位置等因素,这迫使西欧必须联合西德,壮大联合力量共同应对来自东方阵营的威胁。所以,德国的分裂有助于欧洲早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薛原 《探索与争鸣》2024,(2):162-176+180
欧洲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是一个难题:它们往往在作为民族国家的坚守、对共同政治文化的接受,还有作为“欧洲人”的共同身份这三种立场之间摇摆不定。在欧洲逐步迈向“超国家”共同体的今天,德国的集体认同对于认识欧洲民族国家与欧洲国家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它深刻影响着德国国内的稳定和团结,主导着其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也构筑着德国未来发展的愿景。二战以后,德国以逐步削弱“德国性”、接近“西方”的方式获得国家集体认同。这就是代表德国民族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及代表政治文化的“宪法爱国主义”的争端之所在。而这一对矛盾,在欧洲层面可以得到疏解和升华。欧洲文化价值共同体与欧洲宪法爱国主义合一的愿景,可以成为德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集体认同构建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魏玛共和国(1919-1933)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也是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最早时期。魏玛共和国的政治教育如同其短命的国家一样也是不成功的,尽管其政治教育工作设想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却为当代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1年岁末,初冬的京城下了第一场瑞雪,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朗润园显得格外寂静、空灵,人行其间,有一种超然之感。就在这个曾是前清“万园之园”的一幢陈旧小楼里,名扬四海的学界泰斗、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大师慈眉善目,心鹜八极,思绪翱翔九天,以“东西方文化互补”,道德完善对东方文化复兴的促进作用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识见。东方文化必将全面繁荣记者:季老,您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研究,创建了完整的东方文化学术体系,由于这一体系是在您学贯中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您在时下学术界提出“21世纪必将是…  相似文献   

9.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派和以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围绕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差异何在、能否调和,以及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展开了一场论战。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的继续,是知识分子将国家出路与文化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思考,进而寻求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而掀起的论争。这场论战发生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许多新的特点,它对后来中国文化的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一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使激进主义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化朝激进主义的方…  相似文献   

10.
金雯 《群众》2000,(2):51-52
企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表现出相当大的不同。只要你到中外合资企业去了解一下,你就能亲身感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研究这种文化冲突,对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瞬息万变、色彩纷呈,给人们带来悸动、带来兴奋,带来希望。然而当泥沙随着湍流冲到眼前时,更给人们带来惶恐不安,原因何在呢——改革开放使每一位国民得以放眼今日世界,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东西方的差异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撞击着人们的情感。正值我们惶然茫然之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莘莘学子们在涉猎了大量东西方文明、东西方文化之际却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楼的访谈录——  相似文献   

12.
人格是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国民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凝集及其体现。东方文化决定了中国传统人格的是本特征,也对现代人格的转型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人亟须对自我人格和传统文化作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调整,使其包括人类现代理性和多元人的行为方式、以全人类发展为已任的角色认知和需求取向。具有面向未来、创造未来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辛斌 《现代领导》2001,(5):16-17
“新经济”潮起潮涌。世界东方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等国家、地区,到底足受西方文化还是受东方文化影响推动其经济发展过程的?专家学者们对此意见不一。新加坡李光耀原来认为是东方文化,后来又说是西方文化,最近还是认为东方文化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5,(3):F002-F002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法互办文化年,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地时间2月5日下午,第46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在德国慕尼黑开幕。作为首位参加这一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部长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和精彩答问,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主席伊申格尔说,杨洁篪的出席,“对会议本身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不能真正讨论德国乃至欧洲的安全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德国政治教育。曾经历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国民教育”(Staatbuirgerliche Erziehung)、资产阶级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Staatund Volk Bezugspunkte politische Bildung)、纳粹统治的第三帝国时期的“政治教化”(Politische Erziehung)等历史形态。二战以后.鉴于联邦德国政府揭露并深刻反省纳粹统治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17.
周觉  杨正泉 《人权》2003,(1):13-15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东方文化与人权发展”国际研讨会,现在开幕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中国各地的来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北京十月,金风送爽,气候宜人。我们在这里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东方文化与人权发展”这一重要课题,是一件非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中部小城魏玛坐落在温斯特鲁特河和萨勒河冲击的平原上,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美丽古城,城外树木葱宠、绿草成茵,城里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兰色的萨勒河支流从魏玛城飘然流过,把城区分成东西两大部分,城东是老城区这里保留着很多古老的教堂、宫殿和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及雕塑,尽管老城区街道较为狭窄,但古树繁茂、环境幽静,别有一番古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既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又吸收了多种外来文化。本文通过丰富的资料,指出中华文化充分吸收了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东南亚文化,是古代东方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高校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当前,世界风云变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高校作为科学文化的殿堂和制高点,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随着高新技术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