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节前,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车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临近2018年春节,春运也即将拉开大幕。"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哪怕路途遥远,历尽千辛万苦,也难以阻挡人们回家的渴求和热切。然而,买票难、坐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问题,却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回家之路。在农村,通村公路被称为"春运最后一公里",泥泞、跋涉是很多人的回乡记忆。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不断见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时,串联城乡的农村公路也考验着社会发展的深度。近年来,随着农村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据考证,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春运"也应运而生。然而,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古时候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与今天不同,古代春运的主体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所限,古人春节也面临"回家难"。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有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
正摘编自1月6日台湾《旺报》近日,《湾生回家》作者田中实加被揭穿假造身世,不得不对外界道歉。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吕謦炜的评论文章说,明明是台湾人,却要称自己是日本人以牟求利益,这种以"当日本人为荣"的态度是历史观的全盘错乱,何其荒谬!一些人之所以会以"当日本人为荣",是因为对那段时期的历史不了解全貌;令人叹息的是,还可能是有些当权者不愿意人民掌握历史的全貌。正是从李登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纸尿片、纸尿裤本是婴儿或病人的用品,但最近在广东顺德,一些打工者竟然也购买成人纸尿裤“备战”春运。一位打工者这样解释,“上次春节回家,火车上人挤人,连厕所里都站满了人,上厕所比买火车票还难。”  相似文献   

5.
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3月12日起至15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一、二、三、四号机组又相继发生爆炸或起火,这么重灾巨难之下的日本人表现出超然的沉着。有的媒体在对日式"镇静"表示出钦佩的同时,反问中国人如遇此天灾会怎样,但笔者另有看法:这种日  相似文献   

6.
正不少中国游客在日本购物时,尽管是日本品牌的商品,也会仔细查看一番,了解产品是否是"日本制造"。如果商品不是,他们可能会立刻就放下商品,不再看第二眼,对于"Made in Japan"的执念之深让人惊讶。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代表的就是"良心品质""匠人精神"。日本人对于产品质量要求之严格世界闻名,甚至形成了日本人自己骄傲的"强迫症"。  相似文献   

7.
依照日本的《消防法》,消防队的职责除救火防灾之外,还有水难救援之责。凡有溺水者,消防队接到求救信息之后,必须立即出动前往救援。 当然,水难救援是要有特定的技术和设备的,水难救援人员也必须接受特殊的训练。 日本东京消防厅的水难救援队,创办于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昭和五十一年(1976年)扩充为4个队,1998年底,扩充为6个队,100多人。 水难救援队,除了执行扑救水上火灾外,主要任务是救助发生水难的船只乘员和游泳溺水者脱险。日本是个岛国,水域面积较大,水上运输作业,捕渔作业以及港口作业等较多…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17)
正2021年,又是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的新高。但是,在采访当中,我们看到这个"难"不是找到工作难,而是找到心目中合适的工作难。高校毕业生现在面临的情况也和过去很不一样了,大家在工作的选择上更多的是"不将就"。但同时,"眼高手低"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谭畅 《小康》2013,(7):66-68
"上学难"以及留守儿童如何"长大"等问题,为重庆农村教育带来了烦恼,定向培养全科教师,让"用体力挣钱"获得尊重,能为教育问题"解忧"吗?这是一个酷热的夏天,烈日穿过教室的窗户,炙烤着小学生的皮肤,因为估摸着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即将结束,几个调皮的男孩坐在凳子上的屁股已经不安分起来。"留校的乖乖吃饭,回家的千万注意安全,天再热也不能去路边池塘里耍……"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
正恐归族是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却有很多辛酸的原因。春节临近,春运抢票也进入"白热化"。又逢一年春节团聚,一些人苦恼于返乡途中的"一票难求",但也有一些人却因担心节日烦恼,对春节团圆百感交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就意味着团聚,但是近年来,有个新名词几乎每逢春节都会被舆论关注,这就是"恐归族"。近乡情怯,对于漂泊在外的他们,为何"恐惧"回家?  相似文献   

11.
<正>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回家团圆享受家的和谐,这就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伦理。春运期间,相当于半个地球的人在短短40天时间里大迁徙,"春运难"从单纯的交通问题已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春运期间走得了,走得安全、走得方便、走得舒适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4年春运,是组建铁路总公司后的第一个春运,铁路总公司发出了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春运动员令,提出"三个出行"  相似文献   

12.
1945车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接收了所有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建筑。这些公务人员白天在日本人盖的建筑中办公,夜晚回家住的也是日本式的宅子。许多人对于抗战胜利后的境况,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嘲讽。因此,台湾光复后的台北建筑师们肩负重任,一方面他们必须帮助这座城市从战争中重新苏醒繁盛起来,另一方面他们心中也承受着一种难以抹灭的文化使命,就是如何把台北重建成为一座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热词     
《中国人大》2014,(2):7
春运2014年,春运已然拉开大幕,大家兴奋之余,却仍有不少人为"一票难求"而发愁。多年来,铁路运输部门一直试图解决购票难问题,包括推行实名制、增加网络和移动端渠道等。遗憾的是,这些措施虽赶走了售票窗口的"黄牛党",却催生了"网络黄牛党"——他们用抢票软件以毫秒速度刷票,10分钟刷走1000多张,大量囤票以高价牟利。对于扰乱正常购票秩序的"黄牛党",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依法严厉打击,让他们付出代价。毕竟,春运关乎着亿万人回家的事,承载着无数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差旅新规  相似文献   

14.
拒绝亲密     
这是一个新词辈出的时代,造词诀窍之一是言必称文化,之二就是反对什么就称拒绝××。一篇千字小文囊括当今文坛两大时髦,也够"潮"的,没办法,谁让咱是给《时代潮》写稿呢?!说白了,这里要说的是同事之间的关系,主要论点是不要太亲密。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下班就回家已经荣升"京城四大傻";城市在膨胀,早出晚归、东奔西跑,老朋友要见个面比登月还难;蓦然回首,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  相似文献   

15.
亲身经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国劳工有三人生还。目前只有一人健在,不久前应邀东渡日本。作为广岛事件的中国见证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落在广岛上的那颗原子弹,竟难让他灰飞烟灭。他更没有料到劫后余生半个世纪,竟以贵宾身份重新出现在往日的闰罗殿里,并且成为轰动日本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6.
聚焦世界     
《小康》2011,(7):27
"振兴日本"的下任首相托付给谁?日本《文艺春秋》日本大地震之后,首相菅直人的执政能力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尽管,"国难"之时不应再招致政治的动荡。但是,即使在民主党内部也公开了要求更换首相的呼声。一连串的改革论调正在加速"后菅直人"时代的到来。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17.
“快过年了,你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很想你。”前两天在匆忙之中收到了同学洁的一条短信,当然没什么感觉,过后静下来再看时,才真正意识到年关将近,又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家,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的印象里,家不仅是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外的一个点,更是一个能让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抛开所有的烦心事,静静的休憩一会儿的小窝。家,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个空间上很远很远的实体,更是一种心灵上很近很近的归属感。但是每次提到回家,我都没有别的同学那种急迫的想飞奔回去的感觉,反而常常是在回家前就想着不久就要离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大学三年多来,每次回家时的情景已经很模糊了,但每次离家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富得小气     
正日本人有岛国心理,固然有时狭隘,但也使得他们即使收入高居世界前列,仍然俭朴务实、精打细算。如果说日本人是富得小气,中国人则是穷得大方。中国人大度有余,精细不足,认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还抱怨日本人抠门、小气。日本家庭主妇的家计簿有工资记录、开销计划等栏目,当家理财认真考虑,量入为出,以便达到收支平衡。中国人一斤、半斤地买蔬菜,"斤斤"计较;日本人却"两两"计较,"克克"计较,买菜买肉多以100克计,小分量小包装。日本人信奉"每一粒大米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李瑶 《前进论坛》2020,(4):19-20
"每当国家有难,人民有险,你们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2月12日,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健民在听说无锡市委会副主委夏加增投身于防控一线,老母亲去世也顾不上回家的消息后,连夜亲笔书写了《写给抗疫一线农工党员的一封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农工党江苏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或奋战在救治工作的第一线,或踊跃捐款捐物,或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付博 《友声》2023,(1):13-13
1月13日,林松添会长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见日本·未来研究会代表、日本友好人士西园寺一晃教授。袁敏道副会长等会见时在座。林松添欢迎西园寺一晃先生“回家省亲”,并表示,先生一家人曾在友协大院生活多年。你是中国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在友协接待的首位来自海外的客人,先生的到访充分表明对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也见证了北京进入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