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12,(5):17+33+43+90-96
公共政策执行视角的中国社会整合李倩在《长白学刊》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社会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中国当前社会整合滞后于社会分化,从公共政策执行角度分析主要在于:政策执行的公平性缺失影响社会的利益整合,公正性缺失影响社会的价值整合,合法性缺失影响社会的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关将公共政策方案付诸实施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缺乏有效的执行 ,再好的政策也只是空中楼阁 ,缺乏实际意义。公共政策执行是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进行的复杂活动 ,受到系统内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 ,研究公共政策执行系统 ,对于指导政策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共政策本身公共政策的执行 ,必然是以所执行的这一公共政策为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身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公共…  相似文献   

3.
周丽婷 《岭南学刊》2007,(4):51-53,78
政府信用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政府信用与政策执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统一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两者具有共生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的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信用缺失情况,有必要从制度、政策、利益等多重视角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建构政府信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是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根本性环节.决定了公共政策方案能否疾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作为一项特殊的公共政策.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能否实现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政策目标.同样取决于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例,从学理上分析影响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效执行的要素.对完善国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推动地方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执行无疑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制定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社会政策是政府治理的关键任务。智库作为"知识"的代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角色定位—影响机制分析—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看,智库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包括决策咨询的"外脑"、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以及社会管理的"监督者"等;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视角,智库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三个环节。构建适应社会管理发展需要的智库体系,亟待营造有利于智库建设的制度环境、保障智库研究经费的多元化和提升智库影响社会政策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增强政策的合法与认可、强化权利的监督与制约、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作用.但由于受公民自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参与渠道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建立协调利益机制等渠道和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共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公共资源产权制度缺失、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偏离、公共资源政策工具体系存在缺陷、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缺位等几个方面.为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强化公共政策执行的目标指向--维护公共利益、建立并完善公共资源政策工具体系、构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执行阻滞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政策执行阻滞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扩大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和政策执行停滞化等现象。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价值取向因素是较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导向,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正确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线.因此,分析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元政策与制度环境、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弹性等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政策设计理论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实质性内容,谋求政策质量的改善。美国学者施奈德和英格兰姆将社会建构思想引入政策设计的研究中。通过分析在政策目标群体或知识的社会建构主导下,各种决策背景中的政策设计对于民主的促进或阻碍影响,目的在于倡导一种能够整合问题解决、民主价值、公民精神和社会正义等多种价值的政策设计规划,推动社会民主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公共政策间各关联的环节结构已有了很大变化,已从原有单一政策的形成链条上的各环节关联,拓展到了不同层级间政策环节的关联,直至目前已形成了立体的、多维空间下的公共政策网络环节关联。为有效协调好多维公共政策网络中形成的相关政策环节,需要建立一种基于集成化思想的政策网络管理理论模型,进行政策执行创新,包括以整体的观念构筑公共政策网络、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健全适应政策网络管理的协作型执行团队、建立合理的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中西公共政策主体的比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乃至调整。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由于在管理中地位的不同,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主体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所以从公共政策运行的各个阶段,来关注公共政策主体的发展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仰文 《桂海论丛》2011,27(4):93-97
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公共政策冲突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政府,挑战着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公共政策冲突的产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公共政策用语选择的模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客观影响,也有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偏差、公共政策制定技术的匮乏、政策执行人员素质的良莠等主观作用,更有公共政策稳定与制度变迁的矛盾、双重行政管理体制的交错摩擦、政出多门的政策决策机制以及政策内容执行的现实困难等复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强调公民之间非正式的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些参与中的规范,包括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互惠、社会关系、合作网络、公共精神等。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以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为基础的,而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则是以社会资本充分发展为前提的,如果社会资本存量不足,政民良好合作就无从谈起,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也就难以实现。社会资本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存在着内在关系,加强社会资本的积累,构建社会资本积累与公共政策执行的互动关系,可以解决政府公共政策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贾杨 《长白学刊》2015,(2):62-66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公共政策由设计方案变为现实的必经之路。以环境政策为例,通过解释性框架构建和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情况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变量。政策执行困境的化解需要从调节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入手,并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执行缘何失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执行失真是指公共政策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政策内容不符、偏离政策目标、违背政策精神的现象,公共政策执行失真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即抵制政策、截留政策、架空政策、敷衍政策、替换政策、损缺政策、附加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真所带来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执行成本扩大、行为和价值导向偏离、政府信誉受损。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包含如下"理性"标准:效率标准、效益标准、公平性标准、回应性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困境有:政策悖论、结构困境、效果瓶颈。如果公共利益无法得以实现和维护,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将增加。完善公共政策,应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完善公共政策各方利益均衡机制、加强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的预期分析能力、完善公共政策问责制度、强化公共政策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资源和前提条件。信息失真可能影响政策本身及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影响政策解释与政策分解、影响政策的准备与实施。客观环境的动态变化、政策执行主客体的主观偏好、语言障碍、认知差异等是引起政策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信息响应系统、创新组织架构、提高利益平衡度和信息素养、建立信息畅通的政策执行机制等方式,削减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淑影  于芳 《桂海论丛》2006,22(2):39-42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阻滞现象,严重影响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向度分析执行阻滞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着重从权力配置、监控制度、沟通机制、意识形态投入等角度探讨解决对策,不啻为克服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