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永庆 《前沿》2013,(14):25-26
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重点,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探索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必须重点发展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搞好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包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价值诉求;明确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建构社会责任的分担格局,及时妥善地解决各种社会建设难题;提升社会组织的综合能力,重塑多元社会建设部门的合法性基础;实现制度建设的持续创新,建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建设本质性特征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生计的实际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也是评判党和政府改革开放与社会建设成就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民生问题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建设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化与展开,与社会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价值功能具有一致性,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社会建设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权利保障,共同富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的民生观: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一直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不断为保障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幸福而奋斗,他的民生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当代中国形态,对于当前我们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社会结构侧重于"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的问题,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想动的一定能动"。改善民生侧重于"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包括形成多样化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包括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实现社会公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正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实现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当前的社会现实背景下社会建设的意义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文化反哺即反向社会化是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中正在发生的一场划时代革命。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达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深层的在于它意味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的革新。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农民工家庭中“文化反哺”现象研究的“缺席”,通过对进城农民工的个案访谈和调查研究,分析了农民工家庭中文化反哺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倾力于陕甘宁边区经济政治军事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推动边区的社会建设.通过努力,初步解决了广大民众基本生活需要,把群众从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等疾苦中逐渐解放出来,使其物质上逐步富足,政治上崇尚民主,精神上追求自由,因而堪称当时全国社会建设的标杆.这些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基础,蕴含了前人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即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建设理念;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党群关系;充分重视社会调查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究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历史,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克服困难,不断摸索、发现和积累的社会建设经验,可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敬海新 《前沿》2011,(19):127-131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姜晓贞 《前沿》2010,(16):45-48
毛泽东的罪犯改造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作为认识罪犯改造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为重要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思想为重要手段,以实现将罪犯改造成为新人为根本归宿,进而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罪犯改造道路,成功地实现了改造战争罪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保卫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的艰巨任务。本文有针对性地对毛泽东的罪犯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学习型公安机关建设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学习型公安机关”这一主张的提出,根源于我国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会背景,顺应了世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历史潮流。建设学习型公安机关是公安机关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安机关肩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强警”战略目标的直接动力;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公安工作近期主要奋斗目标的现实措施;是促进民警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析生态社会的基本要求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赞平  康定华 《前沿》2010,(14):138-141
生态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构建生态社会是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烈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态社会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生态社会的建设思路,试图为生态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抓好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们己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面临问题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要从四个基本途径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牢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清 《前沿》2001,2(12):22-26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与世界发展潮流相适应 ,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新发展观。其基本内容是 :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以社会稳定为前提 ,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 ,以体制改革为动力 ,以对外开放为条件。同时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综合的发展观。系统研究和把握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对致力于社会发展的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抓好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们己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面临问题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要从四个基本途径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牢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此发表过许多重要指示,对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举措及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精辟地阐述.文章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全面归纳,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早期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理论月刊》2001,(2):25-27
毛泽东在早期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把握了实事求是、眼睛向下、甘当群众小学生和科学分析的基本原则,这种科学的态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