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志乔 《岭南学刊》2000,(5):74-77,70
公司能力问题是公司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国两制”下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两地的现行法律性质不同 ,分属于不同法系。鉴于两地经贸合作日益频繁 ,对比两地公司法律制度中公司能力问题的有关规定 ,借鉴相互间的做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司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公司诉讼制度是公司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公司法各项目标的保障.为从程序上和实体上解决各类公司纠纷,平衡公司法人、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法律秩序,应改革现行公司法的架构,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市场法治要求,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公司诉讼制度,其中重点应解决好公司资本诉讼、公司僵局诉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司依法终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我国的公司解散、清算制度较为宏观,由此使得公司终止司法实务中的操作性和适用性都难以遵循章法。完善公司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制,使公司终止能够有法可依、有序进行,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司股东、职工、债权人的利益,维护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4.
肖文荣 《求索》2013,(1):180-182
休眠公司主要指停止经营活动、丧失营业资格而未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注销登记的处于一种特殊状态的公司。尽管休眠公司在存续期间没有任何重大交易,但是此类公司自公司成立之后到注销登记前都具有公司法人人格,因此域外法律都显示出对休眠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价值趋向。而我国现行立法缺乏对善意休眠公司的司法保护机制,公司解散清算制度也不利于债权人寻求司法救济渠道,另外,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无法遏制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趋向。这都导致休眠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基本上得不到保护。公司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利益相关者,公司对利益主体的保护首先应体现在对其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上,这样才能体现公司法律制度对公司参与人利益的均衡保护。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分立是上市公司重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其实现经营专业化、效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公司分立法制发展相对滞后,现行法律规定也极为简单,在法律实务中,不仅无法解决分立的方式、分立的对价等公司分立本身的问题,更无法回答上市公司进行分立后,上市资格是否可以继受等特殊问题。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分立制度缺失的状况,完善上市公司分立制度,我国有必要明确上市公司分立的概念,引入吸收分立来丰富上市公司分立的方式;同时,建立公司上市的特别审查制度,对分立公司与继受公司是否可以同时上市、上市协议是否可以转让等公司分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明确规范;调整上市公司分立中债权人保护的规则,将继受公司对分立前公司债务所承担的连带责任在期限以及责任范围上进行一定的限制,可进一步激发上市公司通过公司分立的方式调整自身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公司境外上市的趋势及对其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出发,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对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的现状,进而论述了我国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生 《理论月刊》2008,(9):162-164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发展至今,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从西方公司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旨在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股份回购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立法模式,这一立法模式选择有其制度上、理念上和股份回购制度本身的原因.通过逐一检讨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这些弊端都不足以构成在原则上禁止股份回购的理由,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这些弊端都可以得到规避和抑制.为了缓和在原则上禁止股份回购之弊,我国在未来的公司立法中,应该采纳"原则许可,例外禁止"的立法模式;当前,应该扩大股份回购的合法类型,并在股份回购的决定机关、程序、财源、数额、时机等方面尽可能由公司自由决定,体现公司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张娟 《前沿》2003,22(9):125-129
一人公司 ,也称独资公司 ,是指股东仅为一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面对着一人公司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断发展 ,对于它的作用以及法律地位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本文仅就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司章程是实现公司自治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基于公司章程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现就公司章程存在的必要性、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章程的涵盖内容、章程规则与公司法的冲突以及违反公司章程的法律责任等方面问题展开探讨,以期重视和提升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为公司章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思路,完善当今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的多次修改与公司资本制度密切相关,使债权人利益保护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修改与域外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有相同内容,适应了国际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趋势。应完善公司股东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的规定,完善股东的出资义务和信息服务体系法律规定,以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12.
李学成 《人民论坛》2012,(23):74-75
私法上的"人格"有多重含义,公司人格中"人格"应从权利主体的含义来理解。公司人格具有法人性,公司人格的法人性存在一人公司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例外。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独立人格的补充和强化,它有利于将现实中的"假冒"公司涤除,有利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纯正化"以及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份数据显示,雅虎在美国市场独立访客有1.78亿,这与谷歌的1.82亿访问量十分接近。而且,雅虎在新闻、体育、财经、娱乐、地产等领域的访问量都是第一位。互联网公司向来靠流量和关注度制胜,但雅虎的公司市值从2003年之后就没怎么增长。其2010年利润为7.73亿美元,连谷歌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雅虎为什么赚不到钱呢?首先,雅虎一直将自己定位于一家媒体公司,不是技术公司,而互联网业务主要依靠技术推动。  相似文献   

14.
张敏 《人民论坛》2012,(14):70-7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股东利益是公司的核心,债权人以其对公司的借贷资金作为特殊出资,与股东共同承担投资风险,是公司中仅次于股东的利益相关者,应对其加强保护。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有其正当性。但债权人对公司的介入只能是适度的,而不是全面的参与。此外债券持有人与银行债权人应有相区别的介入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方石 《求索》2010,(5):57-59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战略之间存在着更为直接紧密的联系,但以往文献较少研究,本文在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战略的相关性基础上,以公司战略行动作为公司战略的量化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战略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股权集中度和两职合一是影响公司战略的最显著的变量。同时也为量化公司战略指标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三十年接管行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大多数研究关注于成功的接管,尤其是研究接管行为对被接管目标公司和竞价公司双方股东财富的影响。与成功接管不同的是,被迫放弃的接管行为(即接管放弃)相对而言受学术界的关注较少。这种令人惊讶的现象是因为相当大比例的接管竞价不成功。本文试图通过对接管失败方面文献的综合调研来说明这种研究上的偏颇。本文关注于两方面文献:第一,回顾和讨论可能影响接管结果的因素;第二,分别从目标公司和竞价公司的角度考察接管放弃的后果。还要分析未来的研究领域,这将进一步深化公司对接管放弃的因果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选取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价值的EVA指标,运用甘肃省17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VA反应的公司价值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股权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公司价值提升;由于对经理层激励的不足导致其与上市公司价值负相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公司价值会增加;董事会治理从规模、结构、行为和激励方面对公司价值存在不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公众对公司性质与作用的反思。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司既是社会繁荣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公司与社会共生的关系决定了公司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惟有真正认知公司社会责任的伦理价值所在,我们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与道德由相互博弈转为相互融合,使得公司在动机上具有正当性,从而使其行为合伦理性,最终达到社会公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实际上,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中,专业灭蟑螂、灭鼠公司不算少,有面对企事业单位的大公司,也有面对家庭的小型公司。  相似文献   

20.
焦建玲  王平心 《求索》2010,(5):54-56
本文以一起外资收购内资、协议股权转让和部分要约收购的典型案例—SEB收购中国苏泊尔公司为研究对象,遵循现有研究文献的一般研究理路,从公司治理的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力论了公司内部治理环境与公司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公司剩余收益权与生与索取权的对应匹配、公司激励制度的优化、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等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中西文化的渗透融合,也将进一步促进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强化与位归。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变化与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变动是互动的,认清这种互动,将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管理者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