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奋斗》2017,(13)
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一条新路子、两个全面、三长三短、四个坚持、五个要发展、两座金山银山和三个坚决"为主线,构建了"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建设工业强省、畜牧强省、边疆文化大省、冰雪经济强省"发展蓝图,对我省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把省党代会精神领会好、贯彻好、落实  相似文献   

2.
章述 《新湘评论》2007,(9):14-16
(一)富民强省.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面对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立足新的起点.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富民.就是要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让全省人民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强省.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实现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跨越陈希玉,傅汝仁,李成森,朱秀香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不等于就是农业强省。为此省委指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建设农业强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  相似文献   

4.
吴琦 《理论建设》2019,(5):17-21
工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安徽工业的发展。经过70年的不断探索,安徽实现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并正在向制造强省迈进。文章着重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工业发展脉络,探讨了安徽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安徽应汲取工业发展经验,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招大育强,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坚持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制造强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推进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实际上是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重大转型,重点涉及到发展理念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产业体系转型、外经贸转型、文化产业转型、社会管理方式转型、区域发展模式的转型、企业由大到强转型。只有加快实现转型,才能有效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和规模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转变的基础动力是创新。黑龙江是农业大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就必须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  相似文献   

7.
冬日里,分明有一股热潮涌动:富民强省,4个字如阳光拂煦,温暖着芙蓉国里6700万父老乡亲的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描绘的一幅和谐湖南画卷——富民,就是要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让全省人民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强省,就是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富民强省,一项惠及千家万户、泽被几千万人的大计,一个激动人心、合乎民意的目标,一场顺乎潮流、着眼未来的伟业。两个转变,简简单单一句话,蕴含的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意味着一个经济繁荣兴旺、文化特色鲜明、人民生活殷实、生态…  相似文献   

8.
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即将到来,我们面临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以什么样的教育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关系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这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实现湖北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以教育强省去推动实现经济强省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义金 《求实》2003,(3):47-49
要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一是用WTO规则做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二是用工业理念做优农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三是用经营理念做美城市,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四是用依法行政观念转变干部作风,营造县城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9,(8):13-14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让全省人民尽快过上富裕生活;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使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加快“两个转变”,为湖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杨建 《学习论坛》2007,23(6):53-56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但还不是工业强省,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许多方面差距明显。加快河南工业强省建设,要从优化工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做大做强企业、努力突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推动工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当前浙江必须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实现五大转变:(1)需要由自发地走向国际市场向自觉地利用全球资源获得新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转变.(2)需要由依靠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向依靠高、精、尖的智能型人才支撑经济更好更强劲发展转变.(3)需要由依靠提升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向以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转变.(4)需要由单纯依靠陆路经济发展向既依靠陆路经济又依靠海洋经济实现海陆一体化共同发展转变.(5)需要由目前的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发展向未来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迅速做大做强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杨舰 《当代贵州》2011,(33):63-63
11月22日.全省烟草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快烟草产业发展,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贵州烟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贵烟”品牌的突破,要抢抓机遇、弯道超越,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做强做精“贵烟”品牌,努力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四川提出“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工业兴,则四川兴。只有工业大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兴川。根据四川实际,应采取相关对策:加快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企业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15.
安徽居于临江近海的中国中部地区,由于地处气候和生物南北过渡地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优势显著、潜力巨大的农业大省。按照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富民强省的需要,我们确定了努力把我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的跨世纪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即由投入多、消耗高、产出少、效益低的粗放型方式转变为消耗低、产出多、效益高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成周 《理论建设》2013,(6):5-10,16
现代庄园经济是一种利用现代融资渠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农业开发和经营发展模式。安徽具有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各种有利条件,但庄园经济在安徽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自发产生的庄园经济现象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且存在不少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十八大的部署,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通过政府促动、市场带动、园区推动、品牌拉动,大力促进现代庄园经济发展,实现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江西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关键要适时转型,实现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转变、由强攻工业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06,(Z1)
在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确立之后,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重点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即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由自然人文资源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这是省委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从山西省情的实际出发,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谋划和推进山西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构建充满活力、富…  相似文献   

19.
正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我省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必须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2025四川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机遇一是国家战略引领。为了适应世界制造业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0,(14)
<正>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