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的作者张树华同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他80年代中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那几年,正值苏联和俄罗斯社会发生激烈变化之时,他亲自目睹和经历了当时苏联和俄罗斯发生的巨变,其后又曾多次到俄罗斯进行学术考察,所以他对这些年来俄罗斯社会变化的真实情况感性知识较多,感受也较深.他90年代中从俄罗斯学成回研究所工作后,一直从事俄罗斯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研究,在这方面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我看过他写的一些论文,感到他常能提供许多新鲜的材料,提出不少给人以启发的见解.他这几年着力于写一本专著,想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介绍和探讨一下俄罗斯社会10年来发生的巨变,包括社会的状况、它的变化过程、变化轨迹、变化的文化思想基础等等.现在,这本以《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为书名的专著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进入转型时期,其媒体也进入寻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文化、政治衰退,民众意识形态处于混乱、迷茫状态的特殊环境下,东正教报刊异军突起。它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丰富、繁杂的内容体系。它为宗教信徒和广大民众解读俄罗斯文化提供了一个承接平台,而且成为转型期宣传政治及社会政策的话筒。  相似文献   

3.
关于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型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1998年秋天爆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又给学者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素材。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项目高级助理安德斯·阿斯朗德在《外交季刊》1999年9-10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俄罗斯的倾塌》一文。该文以俄罗斯金融危机为契入点,分析了从苏联解体前后到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和社会因素,揭示了金融危机深层次的背景,同时也分析了西方援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谈苏联解体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В.В.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应邀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做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苏联的解体,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也是世界历史范围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 西方的主流观点是:这是一场民族革命,是苏联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2 一些学者从当时的具体政治经济形势方面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3 一些人…  相似文献   

5.
苏联1932—1933年饥荒问题最早由在西方的乌克兰流亡者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这个问题在乌克兰被公开提出。苏联解体至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学界以及政界就因饥荒死亡人数、饥荒发生的原因、斯大林对饥荒应负的责任等问题展开争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苏联历史档案纷纷有选择地解密。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不仅为我国的苏联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我国的苏联史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科学地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准确地总结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第一手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政府提出的全面改革战略,引发社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反思,然而当时并没有得到戈尔巴乔夫的足够重视,因此没能在改革初期得到宗教界的支持和认可。罗斯受洗一千年纪念后(1988年),宗教信仰的发展迎来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苏联解体后,宗教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并在1995年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宗教组织的发展壮大,对苏联乃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的自由意志,最终成为左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与中亚国家关系初析王鸿余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巴基斯坦不再是抵御苏联南下的前线国家,战略地位急剧下降。1990年美国借口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根据《普雷斯勒修正案》对巴实行制裁,...  相似文献   

9.
正一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生活在北方农村的一个少年,在上学读书和放学割草、干农活儿之余,于我来讲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手捧一张报纸副刊,陶醉于那些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村(也叫生产大队),订有《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和《邯郸日报》,照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订有党报。当时,文学艺术历经十几年寒冬的萧条,刚刚迎来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这些报纸副刊版面上经常不断地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剧变使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锐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如今苏联解体已经20余年,但国内外在有关"苏联解体原因和后果"等问题上的争论仍十分激烈。苏东剧变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为保持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有必要深入总结苏共失败的历史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共产党"掌好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十年后的再思考——《苏联灭亡之谜》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90年代的苏联剧变乃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吸引了学术界的目光.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学界、俄罗斯和两方学者对此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做出了相应的解释.目前,苏联解体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俄罗斯当局根据趋于严峻的安全形势不断对其“现实遏制”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作为俄军事战略主要依托的核战略及核力量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充实,更加强调“先发制人”思想,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其盟国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一、俄罗斯核战略的调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核战略几经调整,从叶利钦时代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到现在宣布将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俄核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一)对所处安全环境的分析更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颁布的《军事学说》认为俄面临的安全环境甚为理想,甚至没有明确的作战…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2006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谭索的新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该书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戈尔巴乔夫六年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对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论述与分析,对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做出了理论性的总结。现在学界一般都称“苏联解体”,该书认为,苏联不仅仅是解体,而是毁灭。在俄罗斯,不仅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已被摧毁,而且连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苏维埃”这个革命政权的名称也于1993年10月被叶利钦的坦克、大炮所粉碎。所以,使用“苏联的毁灭”这一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与中国互为最大的邻国。自17世纪中俄两国成为邻居以来,中俄关系在中俄两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中都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中俄东段边界问题更是成了中俄和中苏外交交涉的重点和难点。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前,在中苏两国75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中,东段边界线(即中国东北与苏联的共同边界线)达4300多公里,占57%。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联邦的边界几乎全部集中到了东段。因此,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一直是中俄两国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的研究经历了沙皇俄国时期、苏联时期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原因 ,20世纪80年代是中越两国关系曲折发展的时期。到了80年代末 ,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亚洲格局也有了大的改变 ,中越关系走向了缓和与友好。1991年11月5~10日 ,应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邀请 ,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 ②武文杰率领的越南高级党政代表团正式访问了中国。党的总书记与政府的最高首脑一起去访问一个国家 ,可见其访问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  相似文献   

16.
合作现状 中苏两国80年代中期的军事、政治对抗的缓和及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政治关系的正常化,给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和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在1985—1991年期间,在前苏联的对外贸易中,同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的贸易额从16.5%上升到30.1%。在边境贸易中,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仍继续扩大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关系。1992年,中俄两国的贸易额为38.47亿美元(超过俄罗斯对外贸易额的5%),比1991年增长了27%。1992年期间,俄中之间的贸易额(按俄罗斯驻中国商务代表处专家的估算约为90%)主要来自俄中两国之间建立的直接联系的经贸合作,其中包括边境贸易。俄中两国建立起来的直接合作及边境贸易合作经贸业务方面的主要伙伴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各省。贸易额稳定在易货总额的80%以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越俄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于 195 0年 1月 30日与前苏联建交。在抗法、抗美的艰苦斗争中 ,越南从中国和前苏联等国那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援助。 1975年全国统一后 ,越南奉行一边倒向前苏联的外交政策 ,1977年 5月加入经互会银行 ,1978年 6月 2 9日加入经互会。 1978年 1月 3日又同苏联签订了有效期为 2 5年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友好互助条约》 ,建立起双边同盟关系。 80年代后半叶 ,前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 ,苏联最终解体。此后 ,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俄关系也在起伏中恢复、发展和重新定位。一、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8.
俄报载文称,苏联解体时居住在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人有2560万,其中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1270万,在哈萨克斯坦有620万,在乌兹别克斯坦有170万,在波罗的海3国有172.6万,在原苏联其它共和国有300多万。在苏维埃政权年代,这些俄罗斯人对非俄罗斯共和国的开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些俄罗斯人在“近邻外国”的生存基础受到动摇,由此而产生的“俄罗斯人问题”正日益尖锐。  相似文献   

19.
1917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低谷。随着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崛起,再次激发了学者研究十月革命史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今春在上海举办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新生代作品展》对于了解俄罗斯美术的现状,探讨近十年来涌现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新生代美术思潮的起源、表现、性质和命运,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造型艺术研究的学术动态,显然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