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以"10 3"为主渠道的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在此背景下,作为亚洲区域合作积极倡导者之一的日本,推出EPA"行动计划",表明其区域合作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日本调整东亚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以扩大经贸合作深化与东盟的关系,以增加合作成员削弱中国在东亚合作问题上的作用,最终达到其主宰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目的.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差异较大,国家之间关系复杂,要想使区域合作进程完全按日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尚有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2.
产业空洞化是日本“泡沫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产业空洞化”在日本已存在许多年,在最近的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不仅推动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削弱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东亚经济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因此可能改变东亚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3.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美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的东亚政策尚未形成,但东亚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上升,将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结合美对东亚的政策实践,可以将布什政府的东亚政策归纳为"一个目标、两条轴线".该政策的特点是注重发挥军事因素的作用,以硬实力巩固核心利益,以软实力谋求战略突破,构建由美国主导的东亚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东亚区域整合的宏观形势与东亚峰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八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决定今年举行首届东亚峰会,标志着东亚区域整合进入新的阶段,其宏观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东亚区域整合的基本条件渐趋成熟,表现为国家发展目标的接近;区域经济规模扩大和区域内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强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压力等,东亚区域整合具有了紧迫性。东亚区域整合面临相互信任的缺乏、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等困难。正确认识东亚区域整合的宏观形势,对东亚区域整合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既有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 ,日本所倡导的东亚“雁行模式”国际分工 ,是一把“双刃剑” ,对日本来说已在长期发展中显露了双重效果 ,90年代以后 ,其负效果日益突出起来 ,这不仅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亚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 ,调整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形式与目标 ,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就成为日本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东亚佛教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中国汉语系佛教在公元 4世纪后期传到朝鲜 ,然后在 6世纪中叶经朝鲜传入日本。长期以来 ,佛教是中、朝 (韩 )、日三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对推进中、朝 (韩 )、日佛教界的文化交流和三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东亚一体化建设历程与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东亚一体化面临的内外挑战。基于东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正在急剧演变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中国未来的东亚战略应该重新构建,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充分估计中国崛起效应,不断优化中国对外战略,进而超越东亚一体化,在大国关系的互动特别是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基础上推进区域合作,从而使新的东亚战略符合东亚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冯卓 《东北亚论坛》2006,15(6):17-20
随着国际环境和东亚区域内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东亚各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东亚合作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然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通往东亚共同体的道路上仍困难重重。东北亚各国应认清目前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态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抓住历史机遇,东亚合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对东亚文化圈和东亚价值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历史的考察,进而分析传统的东亚价值观与构建当代价值观的关系。当代东亚各国都已成为现代化程度不同的独立的主权国家,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合作的加强和一体化的要求都使他们重新审观东亚各国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东亚价值观的作用,特别是它在构建当代东亚价值观的作用。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儒家伦理已不可能作为当代价值观的体系和核心,但就有着深广影响的传统的东亚价值观和思想文化遗产而言,其优秀成份对于构建21世纪的东亚价值观大有裨益,需要我们取其精华,挖掘、整理、诠释。  相似文献   

13.
14.
东亚地区合作形式多样.东亚峰会是地区论坛,就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以促进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东盟-中日韩合作("10 3")是基于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合作.建立东亚共同体必须以"10 3"为主渠道,辅之以"10 1"和其他东亚合作形式.中国应与东亚各国一起,坚持在"10 3"的基础上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防范日本等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负面影响和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从向西方“一边倒”转为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东亚在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上升.俄罗斯东亚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要成为东亚大国,其政策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和影响:一是基于对国际和地区均势的追求,二是出于本国平衡发展的需要,以及对自身面临威胁的认知.中俄关系是俄罗斯东亚政策的重心,同时它也积极发展与东亚其他行为体的关系.俄罗斯与东亚的关系在过去十多年里稳步提升,但也面临着俄远东地区开发困难重重、融入东亚经济空间进展缓慢、国内意见分歧等诸多挑战.在世界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在当前因乌克兰危机而使俄与欧美的地缘政治冲突激化的情势下,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加强其整体外交政策中的东亚维度.  相似文献   

16.
"汉字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覆盖于东亚,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这一地区人们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和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东亚价值观受到挑战,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也是不争的事实.其结果造成东亚地区相对缺乏认同感和整体性,使得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随着欧盟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作用的显现,重构东亚价值观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要使东亚价值观重现生命力,需要对其进行整合与扬弃,并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新"东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东亚多边议会交往迅猛发展。东亚区域合作为考察东亚多边议会交往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视角。东亚多边议会交往既体现了东亚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 又是东亚区域合 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东亚区域合作的现状也决定东亚多边议会交往尚存诸多不足, 仍处于起步阶 段。东亚多边议会交往必须从东亚区域合作的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地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8.
武心波 《东北亚论坛》2013,(6):3-15,113,125
东亚迎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大变局。为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调整了其远东战略,试图怂恿日本来全面对抗中国。国际社会长期担心的日本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快速地演变为极具破坏性的"日本风险"。"日本风险"在备个层面的加速成倍释放,正在破坏二战后的现有国际秩序,给地区大国关系,区域安全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德定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正日益凸显。"日本风险"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态度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形成的可能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日本海、东海、黄海统称为东亚地中海 ,由于环保、交通等原因 ,“东亚地中海经济圈”的现实性日益加强。根据中、日、韩现有的贸易关系 ,在三国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是互利的 ,应首选部分地区搞自由贸易圈 ,并在此基础上将俄、朝、蒙等国扩充进来 ,最终建立起“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移民的将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科的兰托·普里切特主张,新的大量移民将要破坏守护着富裕的发达国家的壁垒。他对21世纪初10年期间全世界的情况与引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移民潮的状况加以比较,得出了这一结论。普里切特主张,初期移民增加的主要因素现在仍全部存在。这些因素包括了交通、商业及金融领域不断发展的全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