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其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同时,肯定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这个“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对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秘密的理解.改变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将会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也会改变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时代的产物,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作。通过对以往一切旧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阐明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以诞生,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对旧哲学实践观的巨大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探寻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对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闪烁的理论光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鉴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特殊的"笔记体"性质,一直以来人们对其所涉及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对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貌的一个核心范畴"实践"的认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从社会历史维度、主客关系维度和哲学革命维度对"实践"概念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才能够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历史地位进行更准确的把握,从而对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哲学历程,"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程核心关键词,是解读马克思深邃的哲学思想的着力点。本文主要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三部著作出发分别从人的类特性、人化自然;实践的价值理想性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等方面诠释了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并分析马克思实践观中所映射的文化哲学意蕴。在哲学发展进程中,文化与实践是有着天然联系的,这就使得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探讨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有益于丰富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下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5.
曹兴江 《世纪桥》2009,(15):63-63,6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从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其特有之实践观。实践并非指一般的物质性活动,而是指人类特有的自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存在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以及自觉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分水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与基石。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提出的独特的实践观,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唯物史观的历史起源和逻辑基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的萌芽。实践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提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提纲》通过批判和揭露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阐明了实践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提纲》首次从实践的视角考察了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人和社会的本质问题,并作出了经典的描述。《提纲》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属性,立足实践论证了新唯物主义改造世界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立新 《学习论坛》2005,21(9):38-41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就需要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察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考察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凸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思考李国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它既是一种物质运动的过程,又是主体活动的创造性的辩证过程。这样,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薛瑞 《湘潮》2012,(1):1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是其区别旧哲学的主要特征,这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认同,但究竟如何理解"实践"却异说纷呈。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实践",即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的"对象性"思想,本文就试图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归纳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性思想。  相似文献   

10.
自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提出“能动的方面”这一概念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理解为主观能动性,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并以后者取代对前者的理解.随着对马克思原著的深入研究,现在终于有人认识到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并指出对“能动的方面”的理解,关系到对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理解;正确理解“能动的方面”,将会改变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传统理解.笔者对这些看法表示热烈赞同,同时,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在反对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等同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深入地区别“能动的方面”与能动性.能动性应理解为能动的性质,性是性质之意.性质是什么?是弥漫于事物全体,浸透于全体,与全体不可分割而共存亡的规定,是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能动性区别的是有能动性与无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统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研究视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会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理论建构、思维转向和现实变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体系以及哲学批判、政治学批判、社会学批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实践的泛化及其理论困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仁平 《求实》2005,42(11):26-29
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是一种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因而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而且将会导致许多理论困难:一、势必混淆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差别;二、如果坚持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其结果将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认识路线;三、将会导致实践范畴应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实践观点看作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实践观点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正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它从实践观、社会历史观、认识论三个层面澄清作为新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关系。《提纲》从"对象性活动"角度重释"实践",突破费尔巴哈提出但却无法深入的"感性确定性",扬弃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影响,为唯物史观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其所以宝贵,就在于它第一次把社会实践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范畴提了出来,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的界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讲的是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往我们对这一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孤立的和表面的层面上。孤立的理解是指没有把这一条和第一条联系起来,表面的理解是指没有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展示了什么样的唯物主义。本文认为必须把第三条和第一条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深入认识这一问题展示了什么样的唯物主义。这个提纲第一条阐述的是必须正确发展能动方面的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一文里已有论证。本文论证的是,马克思在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建构的起点,蕴含着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合理地介入实践范畴,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展开了彻底性批判,既有力驳斥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的致命缺陷,又猛烈抨击了唯心主义抽象能动的根本缺陷。马克思经由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双重清算,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内在体系的彻底解构,从旧营垒的困境中跳脱而出;而且以实践观为锁钥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路径,通达出一种导向科学观念本身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正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内在价值,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重大历史任务。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姜海波教授的《青年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再探》基于马克思早期文本,揭示了实践概念在马克思早期著述中的含义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正是通过实践概念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彻底超越,从而在实践观的基础上建构了唯物史观。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德栓教授的《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分期思想的批判》一文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部著作当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逐步完成他的实践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观察、理解和认识世界,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其中实践思维方式也经历了相应的丰富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