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一月九日,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一间宽敞的会客室里,年逾七旬的拉娅·奥斯特洛夫斯卡娅老人对来访的中国学者说:“感谢我的书的中译本译者郭锷权,他把我的《永恒的爱》一书介绍给中国读者……”。  相似文献   

2.
史飞翔 《各界》2014,(9):84-85
1955年9月17日,冲破重重阻挠,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及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10月8日上午,钱学森踏上罗湖口岸。一上岸,钱学森仿佛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当时,一帮记者围着钱学森。其中一个香港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了一个问题。钱学森当时就说:“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讲中国话。”这时,这位记者解释道他只会讲广东话和英语。钱学森说:“我想普通话在中国用得很普遍,你是中国人,应该学会讲普通话!”从那一刻起,钱学森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他走了,走得似乎有些 突然,也有些过早了 点。这只是我们的一种心愿,不希望他离开我们。其实,他走得是那样从容,那样平静,安然入眠似地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听到说,陈沂同志走了,我还是不禁一怔,还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我们不愿他真的就这样走了。记得在为陈沂同志九十岁生日祝寿时,他招手叫我坐到他的身旁,很高兴地同我合了一张影,尔后抓着我的手说,没想到我陈沂能活到这么大年纪。我能理解他讲这句话的意思。以前,他多次讲过,要抓紧时间,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他还讲过,我们耽误的时间太多了,要…  相似文献   

4.
“1949年我31岁,担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亲眼目睹了开国大典。“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谈本刊驻莫斯科记者盛世良王南枝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轻捻银须,朗声笑道:“十月份我三喜临门:我有幸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50周年;我略尽绵薄的俄中建交50周年;我首次踏上中国大地60周年!”齐老年过八旬,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说:“我这辈子同中国有缘。1939年10月1日我从莫斯科起飞,到乌鲁木齐,开始了近11年的驻华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位职工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什1车间主任,经常给涨不上工资的职工做思想工作,总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可有一年他也没涨上工资,。C里就有了点情绪,职工就拿他说的话来给他做工作,他听了觉得别扭,觉得以前做思想工作简单了一些,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要想打动职工,你必须站在职工的位子上,用体谅、理解去关心他,用你的热情去温暧他,使他觉得你是为他好,处处为他着想。记得一位支书跟我讲,他们车间有部分职工炒股,工作时常分心,车间有的领导说来点行政命令,制止职工炒股,当时他就…  相似文献   

6.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7.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8.
程青 《瞭望》1999,(26)
从通第一次电话,我就感觉出马啸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他说他给下岗的朋友开心理调适课,只是为了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自己并不愿意被宣传。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采访,恐怕只能说是他被另一种热情打动。但他跟我说好,发表时不登照片,也不用他的本名。我理解一个质朴的人希望过一份质朴的生活的心情。而通过对他的访谈,我也理解了一个质朴的人希望别人也能过上跟他一样质朴美好的生活的心情。马啸是成人教育的老师,1996年以来他利用许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下岗职工的心理状态,在崇文区成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下岗职工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上讲。…  相似文献   

9.
正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二十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1,(16):21-21
总书记讲话,我也跟广大网友一样,是同时听到的,之前我也没看到。我有幸到了人民大会堂,直接聆听这个讲话。可以说是近距离。所以,事前了解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所以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领会总书记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一万多字,讲了个把钟头,应该说很简练。给我印象很深的,总书记讲话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初次听到蒋铁柱这个名字,我有种强硬和刚直的感觉;一旦见了面,却觉得“名不符实”,他总是笑嘻嘻的两眼眯成缝,可以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去请时任上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蒋铁柱,来给我任职的南市区的干部们作报告、他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据有理,  相似文献   

12.
丁启阵 《各界》2011,(9):2-2
读过鲁迅散文《藤野先生》的中国人,数以亿计。鲁迅在这篇深情怀念藤野先生的文章中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方先觉是个纯粹的军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懂政治。他这个人很豪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不少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方大炮”,就因为他敢讲话,不顾后果。  相似文献   

14.
李杨 《党政论坛》2008,(22):40-41
2008年9月12日,黄宗英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就在1980年10月5日,赵丹向妻子交代身后事的这一天,赵丹还跟黄宗英说,他有要紧的话要对组织讲。黄宗英说,“那我打电话给夏衍吧。”赵丹沉吟道:“胡乔木,他管宣传。”当时,夏衍是全国文联副主席;胡乔木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4,(24):51-51
我们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我主要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中国应该具备一种历史的角度 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说起。前几年我回山东高密去为我的父亲做寿,整个家族几十个人都参加了。我父亲说他一辈子经历了很多的时期,他认为最近十几年,是他这一辈子中所过生活最好的一段时间。他总结说"中国感谢共产党,高密感谢吴建明"。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这里讲三个问题。一、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小平同志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他之前没有人这样说过,他说得非常准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们这个民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应该说,在和知识经济相对应的这个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是落后的。这种落后状况至今没有完全改变。我们的铁路部门一公里用37人,美国是1.3个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其他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差距,都是非常严峻的。我们自己采出来的油没有从外国买来的便宜。我…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所以我谈文化,带有文人谈文化的特点。我还告诉各位,我有一个独特的体会,因为有一阵西方世界谈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对这个也很紧张,老怕被别人和平演变了。我最近怎么体会到我们中国也有能力把洋人和平演变了呢?现在很多洋人到中国,你去他家的时候,他弄一大盘生菜,两片面包就算是请你吃了午饭了。可是他要是到你家里,你要是给他这个,他甚至很公开地说,你们家吃饭  相似文献   

18.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19.
王晓军 《团结》2010,(3):10-13
2007年7月.在民革陕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李晓东当选为新一届民革陕西省委会主委。在当选感言中.他一次次的致谢,感谢组织和大家的信任。他说,“信任是一种重托和责任,我们将努力工作。担负起这种责任”。在采访中,李晓东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古巴著名运动员罗伯斯在一场生死际遇的沙漠经历之后.面对闻讯而来的媒体说:“这10天比我20年的收获还要多,因为我学会了一步步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朋友从外地回来,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上个月,我去胶东,经过一个村子,突然,一条大狗从远处向我冲过来。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