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人戏言: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有人反击:中国啥都不缺,就是缺人才。 的确,中国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成为最最短缺的生产力要素。 一位外国学者几年前断言:中国虽有十亿多人口,但多是消费性人口,真正的经济人口只有一个亿,这是中国面临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2.
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从孩子变成“成年人”的过程。有一句话很扎心,说中国现在最不缺拿着高学历的“巨婴”,最缺的是有一技之长的成年人。的确,无论环境如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成年人都是最吃香的。最近一个女友跟我絮叼她侄女的事:“她大学毕业后,总觉得普通工作配不上她的学历,除了所谓的精英层工作,啥都不愿意干,又说要考研、考公务员,4年过去了,还靠父母养着,关键是父母也觉得一个大学生干普通工作不合适目前还荒废在家里。”  相似文献   

3.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曾广为流传。其实,自有了人类文明之后,在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然而,人类常常犯下有意识戕害人才的过错,下面要介绍的就是这种过错之一——苏俄政权初期将大批知识精英驱逐出境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4.
3月11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的人口问题不缺数量,不光是现在不缺,未来几十年,未来一百年都不会缺人口数量.”并指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人口的素质,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引发社会热议. 不缺人口,而是缺素质、缺结构,这是一句既现实、又前瞻的大实话.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中国现阶段根据人口发展进程作出的重大调整,也是一次惠民生的松绑.但是从调整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来看,这个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具体细化.中国未来面临的发展竞争,是人口素质的竞争.而人口素质、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和经济因素.那么,眼下最需要“刺激”生育意愿、鼓励生育的主体,无疑应该是既具物质基础,又有良好知识结构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李铁 《乡音》2011,(5):17-18
中国最缺的是钱,最不缺的是人。这一观点几十年来在国人脑中可谓根深蒂固。人们很难相信,这个一直致力于拼命控制人口增长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居然闹起了民工荒。一些长期想方设法将农民工挡在城外的城市,如今却恨不得跪求招工。  相似文献   

6.
直言,就是有啥说啥,是啥说啥,无所顾忌地说出实际情况或看法。而今,能听到直言实在是不多。即使是人大代表,在议政、督政时能直言者也属风毛麟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战略。”这是我近30年从事人才研究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个认识框架下,笔者就中国人才在21世纪的战略走向,谈七个方面的战略思考,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战略。”21世纪中国人才发展坚持什么战略方向,笔者从七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中国不缺演讲家,缺实干家"。这话不一定全面,却不无道理。有人善讲,大会小会,从不打怵;甚至不用稿子,一讲就是一上午。其实,所讲的话,竟是一些漂亮话。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小康》2005,(5):14-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小康作为衡量中国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在一个13亿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如果素质低,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教育小康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时事报告》2014,(7):6-6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从“0”到“1”,实业家的作用就是把“10”变成千万。中国不缺在数字后面加“0”的人,最缺的就是把“0”变成“1”的人。  相似文献   

12.
叶海林 《时事报告》2013,(11):42-43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印度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大国,是中国寻求建立多极世界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有人认为,印度是阻挡中国进人印度洋实现蓝色海洋梦的主要障碍之一;还有人认为,印度是与中国有着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争端,并始终不肯放弃对西藏不恰当想法的重大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人才希望是云南最大的希望,人才差距也是目前云南最大的差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云南不缺资源,不缺市场,也不缺勤劳勇敢的人民,云南的滞后主要是人才的滞后。——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纪恒"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005年的冯氏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幽默"真实地道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在中国经济社会剧烈转型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现代"人才红利"的优势正逐渐显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无不对高端、高层次人才抛出绣球,求贤若渴的背后,也昭示着人才的缺乏和流失。201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14.
与其说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不如说最缺的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若没有高尚的品德,才华越高,职位就越高,其所带来的杀伤力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共产党得天下,多大程度上是因为赢得了农民? 温铁军:建国前夕,中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城市人口不到15%,其中工业人口不到5%,所谓国民就是农民。因此,从阶级革命的角度讲,新中国的建立是农民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时尚”这个词,马上就会让人想到满街超级肥大的牛仔裤、色彩鲜艳的T恤衫、染成各色的奇形怪状的头发等等,不一而足。有人说,时尚似乎就是疯狂就是放纵就是随心所欲就是老头儿老太太们不屑与鄙夷的神情;就是跟潮就是追风就是人云亦云就是姑娘小伙子们津津乐道的内容。但是,如果有人问:时尚究竟是什么?我想,大概谁也说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恐怕得承认,那就是在我们的观念里,时尚被误解了。近年来,中国以飞快的步伐跻身世界大舞台。加入世贸、申奥成功、足球出线等都告诉我们:中国已不再只是观众,也开始踏上世界大舞台,…  相似文献   

17.
周晓红 《创造》2010,(5):82-83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21世纪将面临劳动人口最高峰、总人口最高峰、老年人口最高峰。围绕着这三大高峰,将形成为15亿-16亿人口解决吃饭问题,为8亿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3亿-4亿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等三大发展问题,而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11)
<正>"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名言,今日依然适用,在整个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教育仍应是重中之重。中国现在什么行业最缺人才?金融、信息,还是建筑、医疗,回答可能是全面的,无论是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面临人才匮乏的情况。在当下创业风潮涌动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地方都感受到了人才瓶颈所带来的弊端,招才揽士成为各地官员的首要任务,有的地方城市甚至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个原理,m1做“精神变物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重要指导方针:“精神文明建设要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是的,这在达茂旗联合铁矿得到有效印证。——提高人的素质是征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铁矿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关召。年产铁精粉20万吨,创利税1300多万元的达茂联营铁矿,起步时的维艰令世人难以想象:17万元的乡镇企业扶贫贷款,几十名附近的庄稼汉,资金、技术、人才,一切都缺,而最根本的还是技术和人才。连矿长李志强当时也是一个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的“门外汉”。至于矿工们(实际上是民工…  相似文献   

20.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