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让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实惠和切身利益,应该以开放和主动的心态"与民共谋","与民共建","与民共享",吸收民间智慧和力量,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体现人民切身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要问民之忧、解民之难、纾民之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人民"一词贯穿始终,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当前,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我区法治社会建设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鲁钟鸣 《政策》2003,(12):9-9
相当一段时间,我们说某某官员如何勤政为民,便会赞其曰"爱民如子"。如今析之,这"爱民如子"说,并没有准确定位官与民的关系。因为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故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仅仅做到"爱民"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做到"畏民如父"。只有"爱民"才能扑下身子真正为民服务,只有"畏民"才能有所畏惧,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有何奥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为何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答案很简单: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能以最明确、实际、科学的理想信念唤醒和凝聚人民,使人民"信",使人民"立";中国人民也坚信这个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孜孜以求、前仆后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奋斗的伟大政党。  相似文献   

5.
王东洲 《中国人大》2009,(Z1):14-15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朴素而深刻地道出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源流关系和血肉联系。感人民之恩是人大代表之德,行为民之举是人大代表之本,做利民之事是人大代表之责。我在人大工作岗位上始终恪守这样三条基本准则,务求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时代,应当继续坚守"民政",并围绕"民"来凝练和阐述民政,使新时代民政的"民"字特色更鲜明,让新时代民政的品牌更响亮。一是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3,(8)
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  相似文献   

8.
正"小康"是中国的固有名词,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且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小康"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译注》(程俊英著,2004年版)解释是"人民劳累真苦死,要求稍稍喘口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科学》2013,(6):2-3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经过今后5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民信"显得尤为重要。得民信方可得民心。取民信、得民心,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兰考县人大常委会突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建设定位,紧紧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正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2000多年前《诗·大雅·民劳》就直白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中华民族追求小康美好生活的目标从未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牢记这一初心使命,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不断向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之一,表明了我们党重视人民的民主政治权益,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平正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3.
人民的分量     
《群众》2017,(13)
正如果要找汉字里面分量最重的词,"人民"即使不名列榜首也一定名列前茅。"人民"一词古已有之。词语不是个孤立的单元。我国古代的"人"和"民"并非同一概念。"人"就是指人的生物个体和思想、文化、教育个体,而"民"则是指社会的最底层成员。那时的"人民"指的是与君主相对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的平民、庶民、百姓。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人民",一般指贵族阶级而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相似文献   

14.
由民作主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的铮铮誓言,正气回荡。封建时代,老百姓是当羊放的,做官的任务是"牧民",能有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怎能不令黎民百姓铭感于衷。人们自发地为海瑞等清官立碑建祠即是明证。这里的"为",主要指替代的意思。当官的,要为百姓拿好主意,办正经事,为百姓伸张正义,替人民做主,使奸佞不得售其奸。推敲一下,如今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仅要"为"民作主,更重要的是真正"由"民作主。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主体,不要你去替他作主。人民是主,干部是从;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要为主人服务,干部要为人民服务,主人使唤我们这些公仆为他们办事,这才是真正摆正了主从和主仆的位置。民主民主,光为民作主已远不够了,要由民作主才对。东北几省前一阵推行"海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和乡人民代表。上面不像以往提候选人,  相似文献   

15.
任仲夷的群众观主要包括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实践观、使人民"由穷变富"的利益观、"由民作主"的民主观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任仲夷的群众观及其对群众观的践行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必须继续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在十八大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亦是亿万中国人的千古祈盼。小康社会始于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是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即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上下求索,执著前行。  相似文献   

17.
"人"与"民"是有所区别的。上古的时候,前者指的是"自由人",而后者指的是"奴隶"。后来,这两个字逐渐合而为一,变作了"人民"。到了近现代,"人民"这个词的份量日益加重,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与"民"的迥异含义被人们所提起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人"与"民"这两个字义的独立性即便是在现在,也仍然是存在的,有些地方仍然必须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字,而且要各就各位,不得僭越。比如时下流行的所谓的"电影人"、"画人"、"音乐人"等,若把这里的"人"换作"民"则就非常别扭;同样,若把"移民"、"烟民"、"股民"等中的"民"换成"人"也会贻笑大方。这里面,既有群体与个体概念之别,又有特定人群与普通人群概念之异。人与民各自的古老含义虽然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6)
正1895年4月17日,清廷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5月8日,《马关条约》"换约生效"。日据台湾当局将1897年5月8日作为"台民去就"的最后期限,逾期仍留在台湾的人民即被视为日本的"新领地人民",质言之,即被动地取得日本国籍、被动地丧失中国国籍。日本《有关台湾住民之国民身份令》(1896)第2条称:"至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未离开台湾总督府管辖区域以外之台湾住民,根据《马关条约》第五  相似文献   

19.
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广大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  相似文献   

20.
温州经济的最大特色在于"民"人民论坛记者: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温州一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之一,您怎么看待温州民营经济?陈玲玲:在学习胡锦涛同志十八大报告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温州经济的真谛和精髓在于发挥民间活力和市场机制灵活的优势,其最大特色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