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社会转型期主要指的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体制的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由大一统大包揽的“终身制”、“集权制”等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由国家包揽、单位负责的"单位保障制"向政府、社会、个人分担的"社会保障制"转变,城乡二元格局被打破,政府致力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给付行政的扩张促使中国行政法从以秩序行政为核心的单线结构向秩序行政和给付行政的双中心结构发展,行政法理论基础、法律原则、行政立法、政府监管、行政程序、行政诉讼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亦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而且国家包揽过多,企业负担过重,覆盖范围太小且不统一。在分析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欧各国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产生、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阶段,其共同特征是政府开始充当一定的角色,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道路。二战后是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与发展阶段,各国完成了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设立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所包含的主要保险项目和管理机构,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从单纯依靠立法间接干预,发展为直接建立统一的机构,强制性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并实行全面的监督与行政管理,政府财政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展、进而达到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欧各国出现了近20年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在经济繁荣、国家税收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各国政府盲目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保险津贴标准,增加福利项目,放宽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条件,结果导致社会保障费用的大幅度持续增长,从而使这一制度在70年代中期以后因经济危机而遇到严重困难,各国不得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最主要的做法是从管理体制上“开刀”,从“国家化”向“私有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1·部分地方教育观念陈旧、思想老化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经济,目前我国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种经济体制的大转轨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重大挑战和影响。作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转轨的过程中,必然暴露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我国的教育改革已提出并推进了20多年,但至今仍有某些地方和部门固守着自己的“领地”,封闭办学,死气沉沉。说明这些地方和部门的决策者头脑中仍然存在着政府包揽一切和管理与办学混为一谈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稳定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世界各国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自所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异,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1.量力而行原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赖于社会保障,也制约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在确定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保障水平时,应准确把握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要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劳动者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一、当前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应重视解决的问题。(一)立法体制不规范,立法发展不平衡。在立法体制上,《宪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但实际上国务院的统辖权威在下降,许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上升,“中国威胁论”几度甚嚣尘上。“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观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推动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能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确定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改革目标之一,并进一步规范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是“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在九十年代以后对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其中“就业保险法”和“国民年金法草案”充分体现了台湾当局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向。台湾与大陆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 ,相同的民俗、民情 ,本文对台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社会保障建设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在回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山东社会保障建设的演进路径对于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山东社会保障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建设的恢复与变革前的准备阶段;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社会保障建设缓慢变革的阶段;为市场经济服务,社会保障建设急剧变革的阶段;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设和社会保障建设全面开展的阶段。山东社会保障建设体现出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由"分割差异型"向"统一均衡型"转变的路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利用法律、公约、政令等手段,对劳动者实行身心保障的体系。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有利于社会分配公平化、社会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开始以苏联为模板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温、讨论和检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有利于廓清认识迷雾,在历史考察中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真正做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我国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实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五个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应发挥的经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宽量大,前景广阔,有着现实的社会基础和必要性。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和完善的初级阶段,如何让广大农民享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保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国情,从农村社会保障建立的必要性和约束性,以及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特殊性等方面,就我国实行中国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50年代初期。这种制度曾对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医疗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随着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换和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  相似文献   

17.
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李玉基*屈渊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利用法律、公约、政令等手段,从政治、经济上对社会劳动者实行身心保障的体系,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表明,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已经列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能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得失成败,笔者想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规模和程度 ,而社会保障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必须把握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几年前人们对“信息”这个词还比较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已成为一个常用语,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信息化”等。“信息化”的概念来源于日本,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提出了信息化的问题。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而信息化是反映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我国在1986年也提出了中国信息化的问题。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信息化特别是经济信息化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