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请在纸上画一个大圆,再画两个小圆,然后画一个长方形,再画一个梯形,接下来画两个长方形,最后画两个小正方形。结果,孩子们画出来的图形排列各异、五花八门。分析后,我认识到每一种排列方式都暗含着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每个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班主任老师面对的几十个学生也是如此,而要把这么多的思维和习惯凝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曾平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5(12):F0003-F0003
俗话说,画竹一天,画兰一世。意思是说画兰草的技巧非常难以掌握,更难以画好。古往今来画兰的人寥寥可数,当今画坛专攻兰草的画家就更少了。杜少光就是这样一个知难而进,以苦为乐,专攻兰草的业余画家。杜少光供职于唐山市政府,工作之余,练字习画,小有所成。朋友同事常常以得其诗画相赠为乐事。谈起他学画的经历,他说他本来是学中文的,书画只是业余爱好,每日写写画画只为自娱自乐,无师无门,属于草根一族。谈起画兰,他饶有兴趣地说:兰草和竹子一样,寄托了人们自尊自爱、脱尘拔俗、乐观向上、高洁不染的美好情感,画兰对自己也是一种情操上的陶冶…  相似文献   

3.
大象无形     
两画家比画。一日,一画家邀请另一画家上家里看画。拉开画帘,画的鲜花活灵活现突显出来,画室瞬间觉得春意盎然,引来窗外蜜蜂采蜜。可见画家手法之高明,足以乱真,连蜜蜂也给瞒了。隔日,另一画家邀请画鲜花的画家来家赏画。画家把客人带到画帘前,客人略有不屑地用手去掀画帘,想看对手究竟画的是什么。手一碰画帘,立即面露惭愧相,说我输了。原来画的就是画帘。你能把蜜蜂给瞒过,我能把你画家都给瞒了,真是一个比一个高。  相似文献   

4.
凡认识陈坚的人,都知道他 近十年来只画一幅画,凡看过这 幅画的人,无一不为这幅巨型油 画场面之大、人物之多、绘画技 巧之精湛而称奇。果不其然,这 幅画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一 举夺得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  相似文献   

5.
《乡音》2007,(9)
走进今日的保定槐茂有限公司大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但这不是真树,而是画在影壁上的一幅画。画旁还有题词云:"保阳崇文风,定章颂古城。槐香  相似文献   

6.
他是个小有 名气的画家。某 一天当他迎着清 晨的第一缕曙光 完成一幅新作品 时,突然想知道人们对它的评价。他把这幅 画送去了展览厅,并附上一张纸条: "请在 您认为处理欠佳之处作上记号。"几天后,他 收回画,失望地发现画上满是记号,他有些 泄气,但仍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就这样被全盘 否定。他把画再描摹了一遍放在同一个地方, 但这次附上的纸条是: "请在您喜欢的地方 作上记号。"后来,他惊讶地看到画上画满了 赞美的符号。同样一幅,结果为什么会如此 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洪湖乡情     
《洪湖乡情》是湖北电视台拍摄力思画时,作者当场表演的一幅力思画,这幅画虽构图简单,但它体现了中国画、版画、水粉、装饰等一些绘画的特征,它也与科学同步:"由分化走向了高度综合。"  相似文献   

8.
漫画时事     
不能白给你毕传国画利益同盟万永画交齐了一年的罚款毕传国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对那些善于钻空子、使绊子、想歪点子人的形象写照。中央的一些惠民利民政策经常被他们搞得走了形、变了样。绝妙对策“鼓掌工作者”唐春成画又有个好理由高赞民画新职业胡丁画兼职“收款员”王银祥画漫画时事~~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是一个开放进取、富有艺术才华的民族。她与汉、藏、白、彝等民族为邻,文化上长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明。东巴象形图画文字及东巴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绘制的各种画牌画卷,构成了东巴文化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其中,木牌画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东巴绘画形式。木牌以松木制成,画时不作草稿,内容庞杂,有神灵鬼怪,云雾山水,动植物等,有的用象形文字以解释画的涵义。有尖顶和平顶两类,尖顶画牌一般绘有神灵,平顶画牌通常画鬼怪。所画图案极富想象,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木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羌人插木牌行地祭…  相似文献   

10.
分藏于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将于今年6月在中国台湾合璧展出。这幅山水画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这幅中国山水画中的名作,又因火焚残缺、"生离死别"而具有传奇色彩。温家宝总理曾就这幅目前一段在浙江一段在台湾的画卷,饱含深情地说,"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1.
大兴画兰     
崖虎 《人民公安》2020,(1):56-57
看字看画其实看的都是字画之外的性情,能书法、能画兰的人也是多多得去了,柯大兴的兰画引发我的兴致,则缘其生活中的点滴修为与情趣。就画兰而言,个人的情趣是艺术逻辑的源头,出于情趣,抵于审美,达于艺术。情趣于人是全方位的,人的情趣也必是一种自然之道,是一种心力,并形成个人化的气场,从而转化成身边的一事一物,一花一草。  相似文献   

12.
宋朝徽宗皇帝喜欢书画。一天他在市面上看到有人专卖驴画,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一时答不上来,便火速四处打听。被问者中大多说有个姓朱的画家是专门画驴的。那画家叫朱子明,原本是一位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当他接旨进宫为皇上画驴时,简直哭笑不得。原来,朱子明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是同行们忌妒他,便四处给他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哪知皇上将他人对朱子明的贬辱当真。朱子明进宫,放弃了山水画作,苦心为皇上画驴。他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深得赏识。朱子明因此成为天下第一画驴人。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忌妒是坏事可也是好事。感…  相似文献   

13.
人与人的相识相知是要有一定缘分的。我认识画家刘建中先生是因为先认识了他的夫人,她的父亲是我中学时代未曾谋面的校友。有了这一份亲近,便自然谈起了刘建中。在夫人的眼中,他既不深谙中国的人情世故,也不熟稔居家的洗锅涮碗,他就是一个画痴,一个用画作勾勒芸芸众生的人。绘画是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对油画,他有一份特别的执着。画油画是费心劳神出活又慢的活儿。一幅不大的作品,从素描起稿到着色铺彩到最终成画,画两三遍、三五遍是常事,画  相似文献   

14.
一画师想使自己的画人人满意,便将画置于路边并放一枝笔,称:观者可将画中败笔之处标出。晚上将画拿回家后,见记号满纸。第二天又拿相同的一张画置于路边,称:观者可将画之妙处标出。结果  相似文献   

15.
《石涛画语录》向来以复杂晦涩著称,围绕着“一画论”形成了多种看法,并提出禅学、道学、理学和易学等假说.种种争论反而忽视了与“一画论”并列出现“乾旋坤转之义”的重要性.“乾旋坤转之义”来源于易学,是指变易之法,具有“神”和“生”的特质.人需通过蒙养与生活秉养此法而运用到具体的笔墨操作中,最后形成氤氲的艺术境界.而它与“一画论”之间是体用的关系.并由此可以看出,“一画”为石涛画学体系当中的本体性存在,为法之体,“乾旋坤转之义”为法之用.《石涛画语录》正是借易学渊源建构起自己的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猴缘     
我学画很早,起先是什么都画,凡是能见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对着画,这叫临摹。山水呀、人物呀、花鸟呀、虫鱼走兽呀等等,用光连纸画了一张又一张,一遍又一遍,一摞又一摞。直到大学毕业后,到四川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参加全国高师助教国画进修班,有机会到峨眉山写生,遇到了成群的猴子,开始对画猴情有独钟。猴子不怕人,与游人友好,握手行礼,很有趣,最先触发了我用画笔表现猴子的愿望。一转眼快二十年了,已不知画了多少张猴、多少只猴,而且越画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一种空间存在形式,无论是其呈现的空间或是自身存在的空间形态都与日常生活空间不同,是一种封闭性的异位空间。这种特殊的空间形态是各种微观权力关系下的产物,是权力运作的基础,也是权力本身,它对画者、观者、作品自身都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规训力,不仅规导着“画什么”、“如何画”,还约束着观者的观看方式,塑造着主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18.
韩非说过:画“犬马最难”,画“鬼魅最易”。因为,犬马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如果画得不象,甚至有了败笔,人们一看便知;鬼魅则谁也没有见过,画得象与不象,好与不好,谁也说不清楚。韩非的见解自有精辟  相似文献   

19.
大约在7年前,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展”上,人们意外地看到了李铎先生所画的四幅大画。这四幅画的尺幅均为8尺整纸,分别画的是荷花、牡丹、藤萝和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画面气韵生动,笔墨酣畅淋漓。这是李铎先生为增强展览效果而特意添加的一种“调料”,也是李铎先生首次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画作。“李老师,我们知道您是著名的书法家,实际上您的画也很好呀!”“您的大写意很有气势,画的格调高,也很有意境,不知您是从谁学的?”  相似文献   

20.
朱德庸 《今日广西》2008,(19):65-65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画漫画刚满20年的我,以前有两种题材从来不碰:一种是动物,一种是小孩。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