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保安》2005,(16):18-19
江苏省苏州市保安服务公司从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入手,更新队伍管理方式,创新经营理念,探索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保安服务市场,打造出了“苏州保安“高质量的服务品牌.200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00万元,实现利润近1000万元,至今公司已实现连续10年赢利,曾多次获得“政法系统先进单位“和“青年文明岗、文明号“的称号. ……  相似文献   

2.
田雨 《前沿》2013,(22):19-20
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曾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指明了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理论保障的作用.在“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须深入理解、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扎实推进“中国梦”的实现.首先,本文介绍了重要理论-“中国梦”提出及时代意义.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特征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了“中国梦”实现的必然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占恒 《政策瞭望》2014,(10):28-31
目前,“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已全面启动.研究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也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关键要搞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思路对头,事半功倍.为此,本文就研究“十三五”规划的视野和思路谈一点粗浅看法,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进程,它由实践目标、实践方案和实践措施构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实践目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方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融人世界经济轨道的过程是与提出并实现“一国两制”方针同步完成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两个重要决策;“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实现新时期三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给全球化作出了新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于慧玲  齐黎丽 《人民论坛》2013,(11):162-164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通过“走出去”来实现我国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文章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简要概述,并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更好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未来的外交事业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规划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周新辉  李健 《前沿》2013,(22):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深情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为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将“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化为现实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比尔·盖茨在他的名著《未来之路》中曾写道:“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未实现与万物的联网”.迫于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这一构想无法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需要处理好“行政和自治”之间的关系.总结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其对以民为本的官僚政策治理型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行政与自治”关系平衡问题.破解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仍然需要处理好“行政和自治”之间的关系,从破解行政压倒自治、自治行政化和形式化问题着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根本要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生根、发芽和结果,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诉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融合创新.此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人物研究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步骤.哲学史人物研究就是要将被研究者“客观还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被研究者哲学生命、精神生命和学术生命的“重生”.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几种方法的“合力”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这样的研究效果.这个“合力”就是哲学史人物研究的“四位一体”法,即哲学史与思想史相统一、时间发展与空间拓展相统一、文本与话题相统一、主动创造性与客观逻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善”、“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5.
台湾自1988年元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主政以来,加速“宪政改革”,实行权力改组,已基本实现“台湾政权台湾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新兴地方资本势力,其谋求“独立主权地位”的企图和行动又有了新的发展,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前景日趋复杂.不过从长期看,台湾当局现行的大陆政策必须调整,也存在着调整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促成这一调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杨连芳 《天津人大》2004,(11):37-39
WTO规则对行政权法律监督机制的一般要求是,为了保证各成员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公平的贸易“,制定了包括“透明度“、“贸易自由化“、“国民待遇“、“互惠互利“等基本原则,并在原则指导下由规则构成一系列制度,比如司法审查制度等,用以约束成员国的行政行为,使之符合WTO规则精神.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来改进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创造保障机会均等和贸易自由为特征的行政管理机制,实现与WTO国际贸易规则的接轨.……  相似文献   

17.
杨云红 《创造》2006,(10):54-55
“十五“期间,怒江州紧紧围绕“矿电经济强州“的战略思想,加快电力建设步伐,实现怒江电力的跨越式发展;电网建设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台声》1996,(10)
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两岸关系和民意” 为题与读者沟通,实乃因为民意对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有着太密切的关系,起着太大的作用.”顺应民意,则两岸关系前进;有悖民意,则两岸关系倒退.本期介绍的国家交通部和外经贸部公布的两个《管理办法》,就是顺应民意之举.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中,祖国大陆一方已倡议两岸实现直接“三通”.“三通” 既利大陆,也利台湾.本刊曾多次为文,传达两岸同胞盼望早日实现“三通” 的声音,批评台湾当局为“三通” 层层设限的不智之举.李登辉一方面标榜“民之所欲,长在我心”,一方面却又极力阻挠“三通”.这只能说明他尊重台湾民意是假,置210O万台湾人民根本利益于不顾是真.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江干区以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加快现代经济转型发展,实现“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都市国际化”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2014年全区投入财政科技经费1.25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37.64亿元,占工业产值比重70.31%,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瓶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诺言的行动体现,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包客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