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总体性的人学变革。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6)
马克思的"现实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现实人"在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些现实的关系决定了"现实人"是多维立体的总体存在,是自然维度、自由维度、社会维度、劳动维度和历史维度的辩证统一。多维统一的人才是"现实人",多维统一确证人的现实存在;"现实人"必定是多维统一的,人通过多维统一表现自身的现实存在。说人是现实的,是说人是有条件的,是相对存在,多维统一是"现实人"的存在条件。"现实人"是多维总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对人的逻辑分析代替人的现实存在。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人",必须划清与各种形式的抽象人性论的哲学界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现实幸福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现实幸福是马克思一生的事业。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人的现实幸福观,这一幸福观不同于以往的幸福观,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既超越了直观感受主义的幸福观,也超越了人道主义的抽象幸福观。这种幸福观的核心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历史中得到充分展现,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马克思在政治解放的基础上要推进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现实幸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的现实幸福观",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人,也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从理论上来讲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唯物史观,并运用之来研究、分析问题;从现实上来讲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了哲学基础,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树立了为全人类献身的理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他对.人"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人类献身"的思想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考察马克思对"人"的认识发展历程,以及与此有密切联系的"为人类献身"思想,对理解"以人为本"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节 《世纪桥》2012,(7):34-35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概念的重新拷问,经过了同以往理论的一系列反思、争论而最终实现,这其中施蒂纳的作用影响甚大。虽说,施蒂纳一直是马克思着重批判的对象,但是这种批判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反思。施蒂纳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最终确立所起的启示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着眼于“现实的人”的概念,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确立过程的分析探讨。揭示出施蒂纳对马克思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乃至最终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他是在批判前人,特别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过程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观点的转换,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论的根本转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提供了所谓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定义,而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的本质的新方法,实现了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它蕴含了四重逻辑,即生存逻辑、发展逻辑、解放逻辑与自由逻辑。从地域性的人到世界性的人,从异化的人到有个性的人,从人的非现实性存在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人的解放逻辑,也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联合体的科学构想,同时也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真实意义。只有科学把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才能进入到历史唯物主义这座理论高地;只有把握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面临着理论指导与实践教育脱节、人才导向与社会目标错位、个性指导与全面发展对立的矛盾。马克思"现实的人"致力于解决人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困境,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切入点解决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问题,要充分认识"现实的人"对大学生发展指导的意义、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的原则和方向、客观遵循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个人的理解经历了由精神性的个人、类本质的个人到"现实的个人"的演变过程.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分析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三种历史类型即"有生命的个人"、"偶然的个人"和"有个性的个人",并且将"有个性的个人"理解为个人发展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3,(12)
马克思学说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人的解放是贯彻其始终的逻辑主线,整个马克思学说体系就是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凝结在一起的整体。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正题,是整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合题,是整个体系的逻辑终点。马克思学说体系是以人的解放为主线通过否定之否定逻辑构筑而成的完整的总体性圆圈。  相似文献   

12.
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探讨人的价值问题,但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确是马克思的学说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与以往的哲学不同,马克思不是孤立地、抽象的讲人的价值,也不是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和阶级来讲人的价值。马克思始终强调人的价值的现实性,主张从现实的、感性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现实的个人"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逻辑基石;"自由"是人的价值实现的理想目标;"感性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校 《理论研究》2019,(3):49-5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运思起点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这既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歧出所在,也是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对宗教和政治的批判实质是对人所处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的异化的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此岸世界的真理。根据当时的德国现实状况,马克思判断认为德国实现人的解放的社会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哲学来共同完成。马克思所批判的宗教、政治问题和解放无产阶级的现实需要是存在于所有私有制国家的,因而马克思对德国的解放道路的探讨实质是对人的解放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人以自然存在物为其存在和活动的媒介,也以社会存在物为其存在媒介。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产物”、“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产物”相统一的媒介存在。作为媒介存在的现实的人,应当消除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现实的人具有无限多种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索绯阳  马强强 《世纪桥》2012,(23):27-28
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现实批判本性作出当代性的阐释,是马克思辩证法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理论课题。人的生存性实践活动对辨证法有着生存论上的本体意谓,同时作为批判反思性的、否定性的和超越性的辩证法又是我们行动的灵性指南。马克思辩证法是作为人在生存性实践活动中达成人与整个世界相互中介和和谐沟通的根本的解释原则,充分彰显了人未来生存前景中的各种可能选择和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现实的人”角度来阐述马克思关于正义主体规定性和探索其现实观照,是当今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现实的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阿基米德点”。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阐述与规定不仅打破了以“抽象的人”为逻辑起点的固化前提,而且以此确立了正义主体的规定性。同样,这种从“现实的人”视阈出发探索正义问题的理论思维,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追求增进人民福祉的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指导。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建构“以公平正义为底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我们探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家们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在哲学研究史上由来已久,这一思想形成于西方哲学的历史延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哲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古希腊时期哲学研究开始关注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的主体性思想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马克思以先哲们这些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来源为基础,形成了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在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到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后,探究如何使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影响下更好的向前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思想领域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都对人和人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理解。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内涵,理解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和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当今社会中全面正确地认识人、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实”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前提,是马克思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给予批判时做出的一个根本性论定。但后来的研究者往往忽略了理解马克思现实概念的一个根本性困难,即“现实”在理论上的不可界定性与可界定性所构成的自我指涉困境。理解马克思辨析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从“现实”概念探究的“前史”入手,在马克思这里,“现实”在理论上的自我指涉困境只是一种表象。我们虽无法以理论证明的方式去界定现实,但可依现实活动本身对其内涵给予解释和展示。“可感性”“实践性”“整体性”“特定性”是“现实”自我解释的四个方面,其环环相扣在人的现实理论活动与现实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共同宣示着现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乔翔 《唯实》2007,1(4):29-32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国家和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得出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结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体现了对真正的“以人为本”价值理想的承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认真梳理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