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存方式是人类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 ,它是客观社会外在条件与个体自我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生存方式直面客观世界。作为 2 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非凡的人生历程中进行着长期的小说创作 ,追寻着自我的精神归宿、探索着个体的人生价值。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实质上构建了一种实践性的生存方式 :它崇尚行动哲学 ,坚持勇气原则 ,弘扬抗争精神 ,从而为处于文化荒原的现代西方人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人生是社会的人生,人生离不开社会交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趋频繁。在现代社会里,个人的发展对社会条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交往已成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基本需求。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地进行交往已经成为中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人生交往的意义人生过程包含着复杂的人际交往。对于中学生来讲,人际交往对实现人生目的和理想,提高人生价值,担负人生责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生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个体社会化就是个人向社会、向他人学习知识、技  相似文献   

3.
黄健 《求索》2013,(12):144-146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学界确立的人本主义文学价值观体系。其本质即为以进化论为思想理论基础、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人的文学”观。胡适、陈独秀强调以人的真情和社会的理性理想为文学之本:鲁迅推崇“尊个性”、“张精神”的文学主张.并以此践行健全现代人性和现代人格精神的国民性改造工程:文研会作家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坚持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终极意义的统一;创造社作家宣称,在文学“全”与“关”的表现中建构生命本体性的价值。20世纪初的这一系列文学思想主张型塑了中国人本主义文学价值观体系,为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奠定了深稳的思想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4.
莫文斌 《求索》2008,(5):158-15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不断发生,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应该构建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为理念指导的高校生命教育系统工程,这样能帮助大学生群体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个体生命价值,追求自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13,(4):68-68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让国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机会,是每个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向着美丽的"中国梦"进发,在共同奋斗中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残联宣文部、新促会拟出版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丛书——《与梦同行》,并向广大残疾人作家、作者征稿。一、征文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梦想都是人生的财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组成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韩东、朱文小说的创作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处传达个体的人生体验。韩东喜欢在传统叙事写熟写滥和前人不经意的地方进行细节式的发掘,朱文擅长于在缓慢甚至停滞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个体的存在状态。其展示的"生命之轻",表现了个体卑微的存在状态和其正在争取自由独立的个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人才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高校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把握好稳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四个环节,处理好群体与个体、规模与质量、培养与引进、稳定与流动、精神激励与利益驱动五种关系,才能做好高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个体微观视角出发,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方法,归纳出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与特征:寝室空间日趋生活化,功能呈现多元化;精神文化总体态势健康向上;非正式制度文化作用凸显;行为文化存在一定偏差,并从个体、家庭、学校层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认为高校寝室文化在多方面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心灵世界的广度与感受力构成了经典作家的原创动力。而在现实人生中,作家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否是由他的亲和力与情感的统觉功能来决定的。优秀的作家不是自我型的,而是泛我型的。内省、统觉深化了作家的感受力的同时,强化了他们的亲和力,深刻的亲和力使作家的情感较之常人更易切近他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群众》2014,(4):58-58
<正>人生在世,似晨露朝茵,如匆匆过客。但人又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意义的人生等于提前死亡。"一个社会,芸芸众生,人生观各不相同,因而对人生目的追求和存在意义的看法也五花八门。笔者认为,古人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乃是人生境界和意义的最简练概括,故又称人  相似文献   

11.
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任何个体无法脱离文化,个体总是需要认同某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个体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环抱着人迈向自己的未来,个体通过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所属文化圈的职责,并将自己所属文化发扬光大;任何文化选择并非轻松随意的,文化链条的断裂总是会带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失语。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幸福指数的高低,不仅仅关涉辅导员自身,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科学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个体物质的实现与精神的实现的统一、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的统一、享受和创造的统一"。关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幸福向度,不仅有助于"以人为本"思维前提的奠定、良好合作型组织环境的营造、职业认可度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能力,从而实现"生活方式"对"谋生手段"的超越,使高校辅导员真正担当起大学生人生导师的历史重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武素云 《前沿》2010,(2):180-182
自我效能感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感反应,反映了个体在不同领域情境下面对困难挑战的自信心,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弱势群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弱势成因分析,本文力求从认清自我,树立理想,改进学习方法,跨出自信人生的第一步;确立目标,做好规划,付诸实际行动,体验成功人生的第一步;笑对逆境,克服网瘾,融入集体,走出坚强人生的第一步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东 《前沿》2013,(14):110-112
90后研究生的成长受到个体人格心理差异的影响,也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困扰。从人格心理角度分析当代研究生价值冲突的表现与利弊,有利于拔开当代研究生的迷茫,修正其人生价值观。在强调高校的教育引导功能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价值冲突的解决策略,对促进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处于特殊的地位,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社会偏差行为便是少年期存在的特殊问题之一。 少年社会偏差行为是指少年(相当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与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少年个体产生的反社会、非社会性以及与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偏离社会所要求的行为。从目前存在的少年社会偏差行为来看既有个人品德上的偏差,又有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6.
苏枫 《小康》2010,(4):96-98
相隔两千年的时光,作家王蒙和老子、庄子三重唱了,他们的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政治经验、情感经验彼此验证与补充着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一生在关于萧红的传记书写中经历了传奇化历程,萧红作品亦因作家的传奇经历蒙上了一层宿命论色彩。通常,学界对这位女作家经历本身的关注更甚于其作品,萧红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直成为研究者们解读其人生和思想的主要文本,并在传记写作中成为传记作家引用的材料。传记写作通过传记契约实现真实性,而文学作品则以自传空间追求终极真相。一直以来,人们对萧红的人生和作品都存在双重误读,萧红作品在人们对其人生经历的找寻中被误读,萧红人生与萧红传记的叙写之间亦存在事实性错位。  相似文献   

18.
王燕 《思想战线》2008,34(1):135-136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具体形式,是事物发展变化、个体生命流动的基本线索.因此,表现时间流中人生经验的叙事语篇同时间的关系最密切.以时间为出发点,考察叙事语篇中的时间与客观时间或机械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叙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刘智跃 《求索》2011,(4):206-208
"官场世界"是王跃文精心构建的独特的艺术世界,寄予了作家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理解。《苍黄》是王跃文的最新力作,它延续了作家创作的一贯思路,并达到了一个较新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它对"官场人生"的悲剧性刻画,对现实政治的焦虑以及知识分子的忏悔心态。  相似文献   

20.
四、研究生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它主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由于人生价值观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在其婚恋、人际、职业、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