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复兴和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身处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冲击之下的中华民族,应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危机与挑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意义重大.而当前学界对精神家园的特质、结构、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学理性研究尚不够深入.文章以黑格尔对欧洲人精神家园的研究路径为参照,借鉴文化哲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提出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主体精神(心理世界)与客体精神(文化世界)的统一,精神家园的发展内涵也是历史继承性与现实观照性的统一;阐明以回归生活世界唤醒精神家园主体的文化自觉:即通过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认同,通过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整合创新,探寻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九龙 《前进》2013,(5):42-4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雁门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雁门文化,传承民族血脉,对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概念,明确了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目标.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与形成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资源即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把握好文化核心理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多元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依托和归宿,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记者(以下简称记):张先生您好!我们注意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您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问题有深入思考。您是怎么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6.
“三元”并举提升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最高纲领,应通过纲目并举促进其建设,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底线,应通过民族精神的弘扬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体现文化的大众性和普及性;文化民生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兼顾文化的先进性和普及性,又具有人文化和生活化的特征,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相即相融,互相发明。通过"三元"并举、三者互动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参考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总书记还将"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归纳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组成内容之一。中华民族精神正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性和共同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蒙古马精神作为一种历史主动精神,既有其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也有诉诸行动的实践张力。把握这种理论基础和实践张力有利于弘扬蒙古马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强国建设和复兴大业增智助力。  相似文献   

10.
李小军 《岭南学刊》2007,(2):113-116,128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民族精神出现了认同危机与失范危机交织并发的现象。这些危机侵蚀公民对国家、社会、民族和政府前途的信心,败坏民族的基本素质,消解中华民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努力。中国要冲破民族精神危机的藩篱,就要在树立文化主权意识的基础上,重新谋划文化安全战略和整合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和公民诚信体系,培育公民意识和新道德规范,重构富有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民族心理,是该民族成其为自身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身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并把"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又一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它体现了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充  相似文献   

13.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等不同时期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机关后备力量的主阵地,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论炎黄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黄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根基和内在需要。加强炎黄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使炎黄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增强兼容性,推进创新性,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节曰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剪窗花、写春联、布置家中小院、杀鸡洗菜、做十道有着吉利名字的年夜饭……在李子柒的一段和春节有关的短视频中,这位美食博主自己动手的过程,让年味变得浓郁,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小时候的年味”。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的理论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进行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更塑造着人们共同的价值情感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南涧“跳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也是产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在传统保护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中带领各族群众走向“共富”与“共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  相似文献   

18.
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决策,是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根本举措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国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因密码,是引领中华民族勇毅前行、持续屹立于世界东方和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中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本内容,内涵历史、情感、道路三重逻辑。具体讲就是构筑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彰显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尊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多样性,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民族团结进步。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入新阶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