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的对外党际关系经历了四次重要转型,逐渐朝机制化方向发展,展现出政党外交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百年的转型历史为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积累了丰富经验。进入新时代,政党外交赋予新内涵,党的对外工作擘画出新蓝图,不断提出新理念、新举措,为发展政党对外交往开创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经历了40年的发展演变,收获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有效区分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并对政党外交进行合理定位;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新型政党关系思想;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其实践成果主要有:多元机制化建设的形成;政党外交数量和质量获得迅猛发展,建立了政党外交新格局;党际关系促进和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等。在积淀成果的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必须坚持正确的党际关系指导原则;必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巩固新生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对政府外交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式灵活、内容广泛的特点,在促进国家整体外交的发展、融洽国际关系、促进中共自身发展和提升执政能力、宣传中国政策及中国方案、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难点和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应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开展党际交往,汇五洲力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总结新时代政党外交的经验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百年新起点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要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划拓展政党交往特色优势,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与坚持价值引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义"与"利"、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等六大关系。做好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政党外交协调机制,为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范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的深入,政党与政党政治的角色与作用日益凸显,政党外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政党外交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中共政党外交从不同角度进行学术研究的文献也逐渐增多.归纳起来,有关中共政党外交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背景与依据、特征、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展开,本文对诸多的政党外交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保证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艳 《前沿》2011,(20):43-45
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整整90年的光辉历程。从1949年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62年来,中国共产党成为战后世界现代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本文着重探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对外关系的新特点、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实行的是总体外交,由政党外交、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等多种形式组成。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同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相互配合,积极构建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以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合法在野党和政党国际组织为主要交往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交往格局,形成了“知交尽四海,万里有亲朋”的良好局面。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持续深入演进,  相似文献   

12.
刘朋 《理论月刊》2012,(8):29-32
政党形象是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存在,其实质是一种外交行为。政党形象的概括和抽象,是形象主体对全世界作出的政策宣示和政治承诺,决定着政党外交的发展走向。政党形象有着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在中共政党外交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与特质。在政党外交的未来发展中,政党形象的定位将走向更加民主、开放、向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点 ,其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利益取向、理论、组织方面的特质赋予其执政的能力和资格 ;作为我国社会共同利益的政治代表者和实践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合法性获得了有效性的基础 ;我国近现代政党关系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合法性提供了又一合理的注解。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当代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外交进入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现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联合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以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为大局,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国家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6.
中俄政党合作是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元首外交引领中俄政党合作。中俄领导人对于政党合作的政治意义认知清晰。国家利益决定政党合作的动力。中俄政党合作体现了新时代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价值,实现了新型党际关系先行先试的战略实践价值,彰显了助力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配合价值。中俄政党合作发挥了独特的政治作用,是中俄交流治党治国经验的独特平台、中俄宣示外交理念的独特阵地、中俄传递外交信号的独特渠道。中俄政党合作必将不断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推进中俄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研究中,大多研究聚焦于政府外交,往往忽视了政党在连接国内政治与国际外交中的作用。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相同、理念自洽且功能互促,但在现实中,中国政党外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交往对象的非稳定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当前"一带一路"中的政党外交经验为依托,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传播价值意涵,扩大共识基础;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交流模式;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8.
政党外交是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政党外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障。政党外交必须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优化和调适新时期政党交往逻辑,调整政党交往的外交大势和战略布局,有效提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作了概括总结,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的党际关系理论和政党外交思想指导实践;区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使党际关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作为党际交往的最高准则;既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也坚持国家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淡化意识形态,并不是放弃意识形态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利益;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使命”是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关键性代表语汇。中国共产党使命话语建构呈现出鲜明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担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旨归、以人民支持为根本动力,有明显的一致性、阶段性和时代性特征,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发展,又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自我创新;既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又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升华。中国共产党使命话语的建构,主要围绕“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承担使命”“中国共产党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怎样践行自身使命”等问题展开。对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报告文本进行考察,既可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构的理论方法,还有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建设使命型政党的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