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有强者、弱者、劣者。然而,在不同时代和社会由于价值观不同,对三者的认识、评价和对待也不同。 争强好胜似乎是人类的天性,生存本身也驱使人改弱趋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贯穿人类社会几千年。据有的历史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先后承载的人大  相似文献   

2.
陈彦彦 《理论研究》2009,(6):23-24,F0003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进步观,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马克思的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4期发表的忡共党史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读后很受启发,但是也有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混淆了中共党史与中共党史学的界限。本文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把历史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历史不待历史学家的发现与解释而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默默地行进。作为过往社会的客观过程卜P人类社会客观进程已经消失的部分,历史的基本属性有两点:一是客观性,二是过往性。我们只有真正认识了作为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赵力 《实事求是》2001,1(6):17-20
现代社会 ,主体活动的文明程度 ,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人的主体活动表明 ,各种当代问题与主体活动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在主体所能控制的全部事物中 ,最需要加以控制的是主体的行为 ,失去控制的主体活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主体活动的失控状态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摆脱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危机 ,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 ,我们应认真反思主体行为 ,树立主体约束意识 ,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一、人是“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人能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支配外部世界 ,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支…  相似文献   

5.
人总是要有追求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有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上,人们的追求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追求的不同层次,一般是由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人们追求生存、追求安全、追求尊重、追求价值实现、追求社会理想,都是合理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应该是社会上有先进追求的人、有高层次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6.
李源潮 《新湘评论》2012,(12):33-35
人总是要有追求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有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上,人们的追求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追求的不同层次,一般是由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人们追求生存、追求安全、追求尊重、追求价值实现、追求社会理想,都是合理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应该是社会上有先进追求的人、有高层次...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美学学会1995年年会于1995年4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美学研究的问题。一些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美学理论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本来是贴近人类社会生活、指导人类社会生活的,但当它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进行研究以后,就逐渐被置于抽象思辨的殿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我国美学工作者逐渐置于一个新的经济、文化环境中,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的现实问题,诸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新型关系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当前国内方兴未艾的审美文化研究、技术美学研究以及其他对现  相似文献   

8.
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它的形成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条件。从哲学视角看,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适应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研究政治秩序的起源,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揭示出政治秩序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内在规定。政治秩序还是人性自由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徐飞亮 《世纪桥》2011,(5):72-7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在生态危机频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群体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时空下的有机结合,它主要包括三大基本结构要素:人类群体、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社会生态系统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探析了低碳经济的体系,对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史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研究的范围也随之伸延。但历史研究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则有所变化。“当代人不修当代史”,这是一种传统的说法。过去.历史学家一般要与自己研究的对象保持半个世纪的距离。不过,现在各国史家所做的研究都距现实越来越近。这种趋势反映了一种需求.人类社会发展越快.人们就越需要对自身所处的方位有比较准确和及时的判断。其实.历史与现实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周玉萍 《学习论坛》2008,24(11):31-33
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描绘了一幅自然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它包括人应该以"自然"为基本的生存状态,顺应自然,采取"无为"方式治国,追求小国寡民的目标模式等.自然主义社会理想蕴涵着对社会发展和当政者行为的反思,对人类幸福、人类自由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等,它提供了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我们应当重视这种思想,吸取它的合理成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夏文斌  徐瑞 《前线》2016,(4):38-40
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敬业不仅是人类实践创造的基本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美德。学习培育践行敬业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是优化社会风气传播正能量的需要。敬业的历史内涵敬业是在人类创造实践活动中,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热爱、敬重和责任。它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源潮 《学习导报》2012,(12):33-35
人总是要有追求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有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上,人们的追求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追求的不同层次,一般是由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人们追求生存、追求安全、追求尊重、追求价值实现、追求社会理想,都是合理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应该是社会上有先进追求的人、有高层次追求的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价值观角度来说,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追求,即追求发展先进生产力,追求先进文化,追求中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追求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具体来说,中青年干部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先进追求。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精神     
《新长征》2000,(7)
焦润明在2000年5月26日《光明日报》撰文认为 ,历史学是以已经逝去的、不能出现的客观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 ,体现的是历史学家本于人类理性判断、以独特的逻辑建构起来的主体化的历史内容。历史学精神应该包括 :一、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求真作为一种精神 ,是历史学存在的内在要求 ,尊重客观历史事实是中外历史学家普遍认同的价值准则。二、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这是历史学的一种基本精神 ,中国古代的“究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讲的就是这种精神。三、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复…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人类从哪里来?要走向何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面对触目惊心的黄沙肆虐、河水断流、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生态观念和生态意识?陈寿朋教授的新著《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从一个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些十分紧迫的问题,是研究草原文明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道德素质和水平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与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复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桂玲 《唯实》2001,(12):81-83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 ,对社会经济关系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道德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 :“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 ,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道德兴则国兴、家兴、业兴 ,道德不倡则天下不宁。没有道德的支持 ,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下去 ,更不能得到健康发展。但在当前 ,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有不少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甚至“错位” ,这不能…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影响,政府应大力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努力开发人力资源。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源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1.人力资源已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第一源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说是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科学技术领域不断拓展的历史,而经济技术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工业文明正面临着巨大威胁。面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绿色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我党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出发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在面对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该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发展原则,以建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为最终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与弱者的对抗是贯穿整个生存竞争的永恒主题。对弱者的关怀与保护是人类独有的道德法则,人类总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来实现超越自然、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目标。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不仅客观存在,并且有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可能。因此,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既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也是理论界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仅从法律与伦理视角谈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