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传统自由观以知识论为根基,企图以理论静观方式把握世界的终极存在和本体根据,这样板易将人视为被决定的概念性存在,走向自由的反面。马克思以其生存论立场,将自由建立在以实践为根基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将自由理解为人以其自主创造性活动摆脱外在束缚的生存方式.从而拯救了自由。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马克思自由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从卢卡奇、葛兰西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再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领导权理论,都蕴含着马克思自由理论的思想酵素。应该指出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从各个维度谈论自由,但忽视了物质基础以及物质解放对自由的重大影响。因此,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仍然有其局限性,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也就是说,需要我们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的贡献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豆星星  谢勇 《求实》2012,(2):8-11
自由是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更是马克思一生革命实践不懈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法律自由观的基本内涵有:法律是事物法理本质的反映,是自由的实现;法典就是人们自由的圣经,自由的保障依赖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法律确定自由的界限。马克思法律自由观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的自由观着重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与自然必然性、自由与社会必然性以及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历史的逻辑的统一,这凸显了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即双向的限定维度、纵向的历史维度及交互同一维度。  相似文献   

5.
戴安良 《探索》2005,1(2):169-172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留下了光彩夺目的自由观遗产。马克思自由观的发轫、形成、发展直至成熟,与其本人不同阶段生活成长的历史境遇以及欧洲哲学史本身所蕴含的自由精神休戚相关。马克思自由观在历史中演进生成,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脉络,最初呈现为作为精神本性的“自我意识”,经过“克罗茨纳赫转折”,马克思自由观进入“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阶段,将自由视作自由自觉的活动。直至唯物史观创立,马克思对自由的探索正式踏入唯物主义自由观的科学之路,开启了其自由观作为“自由个性”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分析了英国政治自由主义的代表哈耶克的自由理论,又把哈耶克的自由理论置于马克思的自由理论的背景下进行比对,从而鉴别出哈耶克自由理论的局限性和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文章认为哈耶克自由理论的真正问题,在于把法律上、形式上的自由视为了人自由的终极形式,而漠视这种自由在市场交换机制下的异化和奴役.有鉴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要从政治上、法律上确认和维护人的权利,又要不断调整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类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自由观一方面具有经济学批判视角,揭示了自由作为交换价值理想化表现的经济学实质,另一方面则从人性论批判视角阐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远景,正确把握马克思自由观的双重批判视角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晚年历史发展的超越思想的历史考察,认为关于马克思晚年的困惑,实际上是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思想的学者自己遇到的困惑,并把它强加给了马克思。文章区分出社会发展的两类不同的问题:一是基本规律,一是基本形式,而“跨越问题”,是属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基本形式分为依次演进和超越两种。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的深入研究,提出马克思早年与晚年在史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早期侧重逻辑方法,晚期则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互补”。文章最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特色就是超越发展,与历史上以往超越发展所不同的是,我们是自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那么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正是揭示人的发展及以其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维度.正值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际,从马克思人学角度正确理解财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在和谐社会语境中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层变革,哲学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由——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予以特殊的关注。文章旨在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的形成历程进行剖析,以期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给当代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是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原本被认为已弄清楚的问题又在新的实践、新的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变得歧义丛生了,社会主义观就是其中的一个。可以说,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马克思对人的需要的本质、内容、起点及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的关怀,对人的价值、人的目的的关怀;而他的研究方法和他为无产阶级及人类指明的发展需要、满足需要的现实道路又无时不刻强调着社会主义观的科学性、革命性。如果把这两方面的特征分离开来,就会误解和歪曲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张春贵  李兴伟 《唯实》2009,(4):9-12,21
自由传统是马克思精神成长的背景,人类自由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由此可见,自由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理念。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西方自由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当代,应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思考的旨趣,以自由看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自由传统是马克思精神成长的背景,人类自由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由此可见,自由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理念。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西方自由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在当代,我们应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思考的旨趣,以自由看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宏观意义上的生命观,即对于生命的起始、价值、追求、终结等问题的系统认识。作为深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先驱,费尔巴哈主张现世的生命过程观、自然的生命起止观、类本质的生命价值观,将生命视作存在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的类属性的集中表现,力图将人类生命从宗教的控制中抽离。对于费尔巴哈的生命思想,马克思予以了批判继承,一方面,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对于现实、现世生命的追求,在自然与感性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具有类本质属性的现实的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马克思将社会、实践、劳动等要素引入生命问题的场域,构造出更为完善的唯物主义辩证生命观,完成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式传承,以此实现对费尔巴哈生命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徐瑾 《唯实》2004,42(10):8-11
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在对"人"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自由不是西方自由观所主张的抽象的、脱离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自由,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自由.将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混为一谈是站不住脚的,把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化",将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由主题是其展开对现实的批判和构建理想维度的重要理论基石,因此对自由及其实现途径的探索就成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不自由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即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不自由、社会领域的不自由和精神领域的不自由.相应的自由的实现途径包括对人化自然的完善、自由时间的获得和运用、超越维度的确立,而对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则构成自由实现的终极途径.马克思的自由实现理论对于当今世界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新哲学是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因此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也要在这种新哲学的运思中解读。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内涵并不只是不牵累于他物,它也在于实践着的人的功过自承。人类正是在对自由的人文价值意义的探求中用自己的独特性存在方式——实践的对象性活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始终伴随着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批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解构了资产阶级自由观,实现了自由观的革命。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把握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特质,对于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自由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政治革命相比,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是一个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在内的,更加广义和多维的范畴。在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体系中,现实的人是其理论的起点,社会理论构成了其理论本质,而唯物史观的建立才意味着其理论的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