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九生 《党史博采》2007,(8):29-31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人民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是艾思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和缅怀这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人民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哲学学会共同举办"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艾思奇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我国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全书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语言吸引了群众读者,堪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研读《大众哲学》,对于我们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人民大众的实际出发,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着力点,要充分运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哲学的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思奇哲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大众化方向、中国化和现实化方向。艾思奇哲学的方向,是今天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和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是现代中国蒙古民族中涌现出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了一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是现代战斗唯物主义的先锋;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忠实宣传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6.
李达是我国哲学界的泰斗,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李达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理论”的历史任务,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艾思奇是我国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唐城 《党史文苑》2012,(6):13-14,25
50年代初,毛泽东的哲学论著——《实践论》《矛盾论》在《人民日报》上的公开发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然而,如何让"两论"思想深入人心?如何让百姓顺利地接受和读懂"两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了当时学术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试析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前辈——李达、艾思奇对"两论"原著的通俗阐释,为读者真正意义上地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运动中,艾思奇、胡绳和陈唯实等人作为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通过各自的著作表达,展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独特理念和深刻思想,而其所形成的共识是使广大知识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除知识饥荒,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变社会生活的思想利器。同时,他们在哲学和生活的关系、哲学与认识真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同的看法,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共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人民哲学家"艾思奇诞辰100周年。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年轻的艾思奇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续发表了24篇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以《哲学讲话》集结出版,并在第四版时更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进一步传播,而且深入渗透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唯物辩证法的风行一时为最.究其缘由,这首先是理论自身整体性和逻辑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出于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具体说来,当时的"唯物辩证法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的经典原著被大量翻译出版,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从前;第二,有关唯物辩证法介绍与研究的著作和教科书也被大批翻译出版;第三,中国学者自己撰写的介绍唯物辩证法的论著也日益增多,其中李达、艾思奇等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和中国化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辛锋 《云岭先锋》2020,(3):56-56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1月19日下午在腾冲考察时,习近平来到腾冲艾思奇纪念馆,了解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事迹。他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革命实践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凝聚动员各阶层民众、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的重要思想武器。分析和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入脑入心的原因,可以为我们当前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勰 《党的文献》2017,(3):125-127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革命实践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凝聚动员各阶层民众、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的重要思想武器。分析和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入脑入心的原因,可以为我们当前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是中共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素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著称,由于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哲学家”、“大众哲学家”。艾思奇在中共历史上的两次全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中均作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论贡献。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总结艾思奇在这两次理论学习运动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并揭示其对当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通俗化阶段开始,经由现实化阶段最后发展到系统化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逐步推进深化中,艾思奇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中,艾思奇深入了解了人民大众的思想需求,将理论与中国的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握了在人民大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艾思奇以实事求是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飞跃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不仅在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创建新民主主义文化哲学理论过程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卓有见树的见解,成为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文化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文化艾思奇指出,文化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与哲学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包括哲学,哲学又是文化的理论基础。他说:"哲学是文化的一部门,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社会底文化。研究中国哲学,必须明了中国文化,欲明了中国文化,又必须了解中国的社会构造及经济关系。"①中国社会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在社会内部引起了极其复杂的变化,一方面是封建主义因素正在不断的崩溃与没落;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因素还处于雏形阶段。"这两种不健全的存续物,又都是作为帝国主义的附庸而苟延其残喘的。在这里,要冠以封建底或资本主义底任何一个形容词,同样都不可能,不如直截了当地就称作半殖民地社会,还可以将其特有的意义包括完全。"②半殖民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其社会构造与经济状态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王向清 《学习论坛》2008,24(1):33-37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指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发生学的角度着眼,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李达、艾思奇、张岱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成阶段;冯契: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体系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已故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哲学专家,其在研究外国哲学方面多有建树。但他以批判艾思奇哲学定义立论,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哲学同海德格尔哲学在世界观上统一起来。这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论,同时也否定了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共同捍卫逐步成熟的。没有单独存在的、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0.
艾思奇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10年诞生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3月辞世,享年仅56岁。艾思奇同志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撰写了大量有创见的理论文章、讲稿,出版过多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数百万字的著述资料。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撰写的《大众哲学》,在中国开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先河,堪称“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