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菊  史传林 《理论探讨》2002,28(3):12-14
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意识的不断强化 ,但每个民族仍然需要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必要把握如下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 :( 1)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 ;( 2 )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与民族共同理想的认同 ;( 3)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培育 ;( 4 )以经济的竞争力提升文明的说服力和民族的影响力 ;( 5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郭文雅 《学理论》2013,(1):32-33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先进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坚实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而创新先进文化,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中共纪念活动跨越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其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嬗变。从民族凝聚力的角度来看,谁能够把中华民族从离散的困境中重新凝聚起来,谁能够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谁就能够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把握和增强纪念活动的政治性、思想性、仪式性、群众性,实现对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提升,从而强化其领导地位。运用纪念活动提升民族凝聚力要注意解决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实践操作等不同层面问题: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认识纪念活动与民族凝聚力关系;将完善纪念活动与完善国家礼仪制度统筹推进;让群众在纪念活动中找到共鸣点、产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有敢 《理论导刊》2006,23(7):35-37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宇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化的符号系统等方面。它是一种“天人亲和”文化模式、一种生命文化模式、一种有机精神生态的文化模式、一种不断创生的发展论文化模式。我们应吸取传统环境文化的智慧,寻求传统环境文化精神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创生的载体、途径和手段,建设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唐山地震32年后的今天,大自然又一次给了我们残酷的考验。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心,牵动了13亿中国人的心。灾难中凝聚祖国沉着的力量,关爱里凸现人民血浓于水的爱心。民族的凝聚力再一次让天地动容,使世界赞叹。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民族地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把弘扬民族文化,服务牧区群众作为重要切入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唱好“重保护”、“广活动”、“出精品”、“促发展”四步曲。  相似文献   

7.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移民作为兵团文化的现实载体,在将全国各地不同民族汇集于兵团的同时,各地特色文化随即交汇与此.各族在长期戍边实践中,创造了增强兵团群体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屯垦戍边文化,其对民族关系发展也有重要整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陈晓 《学理论》2010,(11):83-83,92
人类生活必有其固有的社会关系和民族团体,而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特征与文化来哺育人们。艺术的民族性被定义为"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愈具有民族性的作品,愈具有现代感、世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地包含着四个层次: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民族整体在世界各民族中的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潘玉娟 《学理论》2013,(4):24-25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经济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看待,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有的时候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即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自成逻辑"。  相似文献   

11.
徐宏雷  李慧勤 《学理论》2009,(29):246-248
《基业长青》是一本为世人所推崇的管理学中的“圣经”。作者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从经典企业的整个历史中探寻归纳,提炼出了高于常规管理和运营的宏观的经典理论。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从其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对任何想要基业长青的组织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我们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地位的确立,与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这些能够支撑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理念对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营销活动中,品牌名称是现代企业品牌行销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命名可以立竿见影地创造利润.和传统的不同,现代品牌命名已成为-Iq学问和艺术.品牌命名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语言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改革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式和内涵,使民族凝聚力更具现代化的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改革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巩固了民族凝聚力的政治保障;赋与民族凝聚力崭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必要把握如下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1、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2、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与民族共同理想的认同;3、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培育;4、扩大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增加其社会影响力;5、以经济的竞争力提升文明的说服力和民族的影响力;6、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反思建党9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选择;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文化的时代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体现文化时代性重在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角来看,民族凝聚力具有深刻的文化结构意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找到了新的着力点。建设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精神纽带完善的重要保障,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聚合力增强的内在诉求,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凝聚张力拓展的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把民族性问题作为影响政治革命实践的一个现实能动因素进行考察,对德国民族性长于抽象思辨与幻想而耽于实践上的保守、怯懦,英国民族性的两极对立与个人主义的经验主义,法国小农的分散、迷信和保守,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旨在以批判的武器来唤醒和激励德国人以及法国人通过现实的革命实践来改变现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性思想对我们今天探讨文化软实力问题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乔冬丽 《各界》2010,(11):96-96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这个仓业就没有了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共识。有人说,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间烧掉,但是只要把人留下,把“可口可乐”四个字留下,氽业很快就能复苏,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优秀的氽业文化就是强大的竞争力,它为食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宋庆贵  张淑娣 《理论探讨》2003,1(1):106-10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 ,由它产生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民族凝聚力和求同存异等特征与原则 ,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并把它们卓有成效地运用于现当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中 ,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0.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拓者,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是通过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毛泽东时代民族文化的基本方针;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文化综合素质;三是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