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阳明 《学理论》2010,(23):254-255
高等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等院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辅导员都扮演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辅导员能否具有正确的角色,并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越来越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平  郭文海 《学理论》2012,(20):217-218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具有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如何准确进行职业角色定位,寻求两种职业角色的统一,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的职业角色定位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之路,只有将二种角色统一,才能使辅导员的工作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张盈盈  陈士安  赵翠英 《学理论》2013,(18):154-155
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其自身具有特殊性,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存在区别,但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方面没有变。如何正确客观地认识民办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特殊性,克服现实工作中的困难,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对于民办高校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文红 《学理论》2013,(21):351-353
调动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保证民办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缺失,从博弈论的视角,正是辅导员之间相互决策的博弈过程,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辅导员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培养辅导员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帮助辅导员实现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于承杰 《学理论》2010,(20):253-254
当前,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特殊性地位日益凸现。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则成为当前各高校积极落实16号文件精神、提高自身德育工作质量的切实举措。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复杂化、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泛化以及现有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对自身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与困惑。职业的认同危机成了当前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5)
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体制和学生的特点,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仍遇到许多瓶颈,应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视角,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探索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建立一整套辅导员资格准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制定辅导员职级机制和拓宽辅导员发展保障机制,在制度层面为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彩素 《学理论》2013,(18):312-313
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问题,班级组织的科学发展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局。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作模式,而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所以,民办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摸索和调整管理方式,以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吴思妮 《学理论》2013,(17):335-336
流动性过大是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对此,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进程的对策: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满意度;提升职业威望,增强自我效能感;加强职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完善评聘体系,满足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7)
学生班级管理属于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基层单位,也是民办高校顺利有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困难生作为学生班级中特殊的群体,如何做好班级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从做好困难生日常辅导工作的意义入手,以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立场,论述了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的原则、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更好思考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海波  卢爱地 《学理论》2012,(24):172-173,237
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是辅导员对其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的总体态度,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一般采用单一整体评估法。影响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中,年龄、性别、学历等均对满意度呈现出较显著的作用。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需要从政府、学校、辅导员自身等多个方面着手寻求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宋梅 《学理论》2015,(8):243-244
执行力是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影响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因素的分析,探究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必要性在于: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效性和实效性的需要;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全面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长稳发展的需要。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需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要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理论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徐济陆 《学理论》2010,(21):223-224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情况和新形势,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的现状,解决这一现状需要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尚存在一些如缺乏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对学生教育缺乏应有的高度,缺乏合理的管理知识结构,对学生教育和管理趋于简单化,缺乏应有的主人公角色意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深入、不具体等问题.为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要做到以下几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工作能力;必须深入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刚柔相济,改进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辅导员则在学风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谱写学风建设永恒的主旋律考验着一线的辅导员。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尤其是辅导员工作内容更加琐碎复杂,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思考提出急切的需求,也需要将辅导员原本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事务管理"任务为中心"转换成"咨询服务为出发点"的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而辅导员工作却是繁琐又重要,辛苦又有成就,总结起来就是辅导员工作具有"六千万"。那就是工作对象是千家万户、工作内容是千头万绪、工作状态是千辛万苦、工作方式是千变万化、工作特色是千红万紫、工作效果是千恩万谢。  相似文献   

16.
曹静 《学理论》2010,(25):195-196
因材施教是教育思想的精华,对于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实现辅导员个体成长和超越具有积极作用。辅导员工作的过程,是在全面了解学生、教育者及情境基础上,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及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培养全面、自由、充分、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和辅导员的共同成长。分析了辅导员工作中"材"的涵义、"施教"的目标、内容和过程及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学理论》2014,(5):256-258
学校社会工作在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自身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客观需求。通过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工作模式等实现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8.
蔡武 《学理论》2012,(30):174-175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当前,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与国际化发展、大学生的心理日趋复杂多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一系列的因素给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必须要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基本素质及能力。其中,解放思想是前提,转变观念是关键,提高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士勇  陈永刚  刘畅 《学理论》2010,(16):186-186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辅导员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节奏,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从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和现状,并提出了责任感建设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许蕾  金福吉 《学理论》2015,(5):241-242
从"80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多重问题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提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提升的对策如下: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运行机制,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内部挖掘潜力、坚定信念,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责任感,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80后"辅导员应完成高校辅导员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承载的特殊历史使命,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