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亚男 《学理论》2013,(11):277-278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条件、要素,也是德育过程形成的行为中介,在道德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可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所以说,对于小学生在道德情感培养上的缺失需给予特别的关注,从而整体平衡道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从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道德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期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存在着诸多矛盾。主人公姑姑这一形象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她是在矛盾中成长和蜕变的。通过姑姑这一矛盾人物,以及对姑姑生活的高密农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我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意识的矛盾;同是也展示了国家历史发展和百姓伦理道德丧失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陆月娟 《学理论》2012,(12):204-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最好的国情教育课,情感教学法是该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中国近现代史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寓情于理的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情趣,深刻思考,弘扬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高中毕业的学生,无比地怀念高中那时无忧无虑。由学习和爱情组成的简单却又苦涩甜蜜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精彩,让人期待。面对着学习考试的压力,高中生的爱情、亲情、友情都带有那个时期特有的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5.
小说<玫瑰·玫瑰>通过叙事人称、叙事迷宫、叙事圈套等艺术手法的恰切选择与运用,使得文本获得了足够的叙事张力,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叙事快感.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4)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沉寂八年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批评界还是广大普通读者群,对这部作品争议都很大,因此这部小说也就成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试图从文本入手,以作品中描写的"爱"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涉及的亲人之爱、情人之爱以及鬼魂世界的爱的分析,挖掘隐藏在"爱"背后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批判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4)
贯穿于卢卡奇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实践概念存在着理论上的错位。在实践与自然的关系上,卢卡奇改造了一个概念体系;在实践与辩证法的关系上,强调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在实践与物质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实践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在实践与"总体"的关系上,卢卡奇认为"总体的观点"等同于"实践的观点",企图以此否定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与革命实践的关系上,卢卡奇把实践概念看成是"抽象的、唯心主义的",主张通过增强"阶级意识"来取代真正的革命实践。卢卡奇等人企图通过错位的、歪曲的实践概念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而在实践中为当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提供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0)
对赛珍珠作品在新中国38年来的译介过程进行细致的爬梳剔抉、推原本根,的确让学界对国内这一时期的赛珍珠接受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梁文的最大贡献,是以《赛珍珠反动作品选辑》(1959)等第一手赛珍珠研究资料为基础,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如何控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鉴于该文存在一知识性错误,而这一错误在学界由来已久,有必要进行勘误,为了更全面认识国内的赛珍珠接受,也有理由对梁文进行一些补充以及引申论证。  相似文献   

9.
张迎 《学理论》2011,(27):84-85
有关《伤逝》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经济说、哀悼兄弟情绝说等等。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的某个侧面,但也疏忽了文本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局限了视野。另外,在阅读与理解《伤逝》之前,我们还应该理清作品中的叙述者同作者的关系。试图从多个角度揭示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与人生的追问。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论述的系统考察和分析,说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的本来含义,并阐明正确理解其本来含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12.
在18世纪后期,有一种相当崭新的小说分支出现——哥特式小说。它大约是在英国1790年至1830年间形成的,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哥特"一词最开始是暗示中世纪的,但是在18世纪后期,当哥特式小说变得很有影响力的时候,这词就蒙上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的色彩。哥特式小说趋向于发生在哥特样式的建筑物中——主要是城堡、公馆、墓地和许多其他野生怪诞的地方,讲述可怕的、梦幻的和超自然的故事。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哥特式小说达到它的顶峰,在许多高度备受关注的哥特式小说中,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因其《修道士》而享誉盛名。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审视刘易斯的《修道士》,作为一个重要和主要的哥特式范例,以期望就有关它的历史耐力,普遍成功和集中性中打开或重新打开一些探索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2)
爱自由是人的天性,追寻秩序是人的社会本能,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中找到适宜平衡点的运动范围,努力化解植根于人类追求自由与秩序本性所导致的个人、家庭、群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利害冲突,此为哲学学科观照现实一直需要回答的问题。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一书承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修正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解放的理论,从个体及属系层面追根溯源,把富有创造性的自由工作作为克服现实中人存在的异化与建构美的无压抑性社会秩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那剑波 《学理论》2014,(8):143+176
《新晚报·新周刊·老哈尔滨》是一块宣传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挖掘哈尔滨"多元共生"的历史资源,突显"欧陆风情"的文化特色以及强化"爱国主义"的教育功能等方面,《新晚报·新周刊·老哈尔滨》独具特色,成为打造文化哈尔滨的一个重要品牌,从而增强哈尔滨人的自信力和提升哈尔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16.
《娇娜》与《香玉》是聊斋的名篇,它们都涉及到自古以来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另一个世界——友谊。她们与男主人公的友情纯洁、坚贞,为情而生,为情而死,超越生死的至情是她们的共性。  相似文献   

17.
孙盛楠 《学理论》2012,(35):174-175
都市类报纸从异军突起到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时代,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每一位都市报人致力探究的主题。通过《城市晚报》与《新民晚报》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差距,进而可以加大《城市晚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仍散发着真理的光芒。170多年来,从文献中"自由人联合体"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共产党宣言》给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探索道路中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在新时代启示我们坚持人民的观点、人民的立场、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用合作共赢的方式,来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钟佩君 《学理论》2009,(29):122-12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中形成了“六点”式新模式:突破点→连接点→着力点→关键点→闪光点→核心点,即以完善教材体系为突破点,以美化制度环境为连接点,以注重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精化师资队伍为关键点,以弘扬校本特色为闪光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点,对全省乃至全国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方法论的成熟程度是判断学科独立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公共行政学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规范的、严谨的方法论的匮乏.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杰伊·D.怀特教授和密苏里大学盖·B.亚当斯教授所主编的<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一书,从方法论构建的角度对如何实现公共行政的知识增长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为我们了解公共行政研究的现状,建立研究的恰当方式、质量标准和认识论基础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依据.该书作为探讨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论的集大成之作,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方法改进和质量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