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代表作.一般的印象,他早期的<逻辑哲学论>思考逻辑,<哲学研究>思考语法.前者在书名中已然明确.而"本质在语法中道出自身",乃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箴言.但此"逻辑"与此"语法"有何关系,颇为难缠.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大众电影>第8期上发表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典型>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叙及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这样写道:"在事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毛泽东在何时读<孙子兵法>一书,早就有"遵义会议之前"和"遵义会议之后"两种说法.持"遵义会议之前"说有两例,一例是据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回忆,说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读了<孙子兵法>;另一例是吴冷西在他的著作<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一书中所说的,是毛泽东在被解除指挥中央红军的职务时期读了<孙子兵法>.近10余年来,这两例回忆经常见诸各种书籍刊物中.  相似文献   

4.
提起蒋维明,都知道他率先在我省农村记的<民情日记>影响至今.然而,比<民情日记>更早的,是蒋维明爱找农民摆"龙门阵"的习惯.土生土长于高坪农家的蒋维明,1995年刚满31岁就担任了镇领导,此后他往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集贸市场跑得更勤了,"龙门阵"更多了.他说:"龙门阵"里有镇党委、政府最需要了解的民心、民情、民愿.我们的工作群众满意吗?农民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多找农民摆摆"龙门阵",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读<旧唐书>、<新唐书>中的<马周传>时,留下许多圈点、批注,对马周甚为赞赏.他曾经这样评价马周的<陈时政疏>:"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毛泽东说过,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好就好在"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粥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1959年,他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郭嘉传>,希望大家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并进而提出要学会"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代国士"李次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威震上海滩的律师界领袖、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急先锋、抗日反蒋的民主斗士.爱国老人沈钧儒在<忘不了两个朋友>、<七君子事件>两篇文章中,都极为推崇并深切怀念"一代国士"李次山,说"他一二八时期发起组织各团体救国会,我也同他在一起.他那种飞跃猛进的做法,打破了起居饮食的程序,我是简直追随不上".  相似文献   

9.
左权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后转入苏联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归国后,他到中央苏区在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任教,翻译过<苏联国内战争中之红军>、<苏联国内战争的教训>等文章,并写了<军语解释>作为教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阅读<明史>,圈注颇多.这些圈注,反映了他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体悟.他读<明史·杨爵传>时旁批的"靡不有初"四个字,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 《唯实》2003,(8):187-187
孙绍振教授比我年长,我至今尚未拜识,这些年我已从他的文字中对他作过一番猜测,必须在见面前写出来,起点是他的那篇<"铁嘴"沉浮记>.  相似文献   

12.
<论语>材料集撰应在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裔孙子思主持编撰而成.<论语>明显具有"正实而切事"的特征.研究<论语>应注意将研究放到古文化的大背景中,将孔子回归到他所处的时空中,既要克服疑古思潮的巨大束缚,也不盲目信古.  相似文献   

13.
明红 《党史文汇》2004,(4):36-38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文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洋房中居住了40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  相似文献   

14.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其杂文和散文诗<野草>中,还零散地存在于他的小说<伤逝>中.本文将从文化哲学、生存哲学以及哲学美学等角度探寻其哲学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于1956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地完整地提出了"双百"方针.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①此后,他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对"双百"方针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此前,毛泽东提出以苏联为鉴戒,实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思想,"双百"方针就是这一光辉思想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实践成果.这个方针在今天对于我们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誉满中外的名将,在漫长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战斗经历是广大读者都很关心的.近时看到的一部<许世友外传>(陈廷一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3月版.以下简称<外传>),其中第36章<"红大"学潮>记述1937年春许世友的一段重要经历,有许多事实被扭曲了,<外传>变成了"歪传",看着深感失望.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只是这本<外传>所独有的.当前出版的某些传记、回忆录中,像这样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违反历史真实的情况屡见不鲜,比较普遍.因此,对它作一些研究剖析,指出它的谬误所在,借以引起全社会广泛注意,该不是多余的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谁,人们一度众说纷纭.但根据后来陆续披露的一些史料,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友人"就是周世钊.毛泽东此诗初稿写于1961年.当时他的秘书林克曾对毛泽东的一些诗词进行抄写.据<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吴正裕、李捷、陈晋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披露,林克所抄写的该诗的标题就是"答周世钊",而此书版本十分可靠,因此此题应该就是原题.  相似文献   

19.
黄晓东 《求实》2005,(Z1):295-296
比利时神父贺登崧(W.Grootaers)[1]是把西方语言地理学运用于汉语研究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有<汉语方言地理学>;而他的学生王辅世先生则是实践贺氏理论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这方面的代表作就是<宣化方言地图>.该书是王辅世先生提交给辅仁大学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50年,但直到1994年才由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正式出版.虽然尘封了近半个世纪,但该书作为"语言地理学的一个样板"(见书前<贺序>,原文作"版"),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2]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日,是<参考消息>报问世50周年的日子.<参考消息>是在批判斯大林、破除僵化思想的背景下于1957年诞生的,是一项打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