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要进行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以争取在2001年前实现金融自由化。1998年4月1日,日本新的银行法和外汇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日本金融“大爆炸”的改革计划已开始全面启动。分析战后日本金融体制成败的经验教训及其改革计划,对于谋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我国,特别是对于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金融改革的基本内容 1986年英国的金融改革主要是证券市场的改革,主要内容为实施利率和后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从一个“国家赤字,企业赤字,家庭赤字”的废墟状态中迅速恢复过来,通过一系列改革一跃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令世人瞩目。对于一个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而言,人力资源是日本最重要的资源,在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第一次改革:从“美式教育”到实用主义教育  战后初期,驻日美军最高司令部依照美国的教育模式强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始了第一次教育改革:首先发布四项命令,第一《关于日本教育体制的管理政策的命令》;…  相似文献   

3.
安倍政府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长时间的日本经济复苏局面,但是其依然没有实现年通货膨胀率2%的重要预定目标。安倍政府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在本质上就是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因素,使得借新债还旧债的资本循环得以持续下去。长远来看,只有真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经济才能走出经济低迷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日本曾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口急剧老龄化、可支配收入不增反降、失业率上升等,其居民储蓄率快速下降。未来日本居民储蓄率的走势也将主要取决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居民收入增加与否。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储蓄率变动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有一定影响,对于同日本20世纪80年代面临相似高储蓄率问题的中国,找到储蓄率和消费增长之间的平衡点,是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颜牛 《时事报告》2013,(7):49-49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创历史新高,约合2.9万亿美元,而2012年法国的GDP才2.78万亿美元。这一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同比增值了11.6%,这对于经济一直不景气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日本大规模藏富于海外绝非一日之功。20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后的日本就在海外大事买房、买企业、买债券,  相似文献   

6.
倪生唐 《前进》2000,(6):42-44
九十年代以来,日美两国政府都进行了行政体制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简政放权,调整机构,目标是转化政府管理职能。东西方这两个大国的改革走向,预示着信息时代国家行政管理面临着重大挑战,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参考价值。  行政改革的原因  九十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1997年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本来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日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暴露了日本原有经济体制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调控经济能力的减弱。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基本上是处于政府的直接监管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日本战后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地方分权改革。日本的地方分权改革是日本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扩大地方自治,目标是转变国家和自治体之间的关系,即由以前的上下、主从关系转变成为新的对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西方经济学界流行一个预测,说的是,“东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大限”。其中,主要的依据是日本,其兴旺期是20年以内;东亚的四小龙,发展周期也在20年以内。 经济学家刘伟对此认为“20年大限”现象之所以不会在中国出现,既有制度因素,也有政策原因。从制度上看,东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很多是由产业的升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但中国的改革除促进了产业结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积极进行所谓的结构性制度改革,导入了竞争原则、个人效绩考核、劳动派遣等制度.这种结构性制度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时推动了GDP的增长,但却严重地削弱了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日本社会特有的团体合作精神,大大降低了"职场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所创造的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改革是必要的,但是这些改革应该符合大多数民众的价值取向,必须与该社会的文化土壤相互适应.如果破坏了该社会的文化土壤,这种改革不仅不能收到持久结果,很大的可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制度改革摧毁了大多数民众的价值取向,还会引起各种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日本的结构性制度改革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制度改革,与日本文化土壤的特质的不相容,构成解释"日本失去了30年"的社会学视角.  相似文献   

10.
车维汉 《政策》2003,(4):57-58
日本的就业政策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它对于战后日本在消除失业、实现社会稳定和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等方面曾起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日本经济内外条件的变化以及经济长期萧条的出现,日本的就业政策也面临着挑战,而且正处于逐步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11.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推出"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经济表面上似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仍未逃离通缩困扰。加之结构改革进展缓慢,经济低迷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日本经济复苏乏力,这说明"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刺激效果已走到尽头。而且日本经济还存在诸多风险,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其前景未必乐观。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大部制改革从1996年开始提出,至2001年初步完成。虽然历时较短,但成果斐然,经过改革内阁部门数量从23个减少到13个,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文章对日本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历程进行全面介绍,进而深入分析日本政府改革的成败经验对于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过长时间快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以制造业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为此,美国一方面运用经济手段迫使日本进行自我限制、开放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则通过货币手段化解自身在贸易领域的颓势。美国的这些举措导致日本经济骤然减速,并长期低迷,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失去的20年"。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其经济增长率或者为负或者接近零.一般认为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管理在日本的实践——兼谈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个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西方各国公共管理领域掀起了“新公共管理”浪潮。日本在引进这种改革措施时,为了适应本国传统行政文化,作了某些修正。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日本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是独特的,对中国的经济、行政改革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邓秀华 《新东方》2004,(6):51-55
据英国《独立报》记载:在过去20年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8%,亚洲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亚洲经济的良性发展趋势是和一些亚洲国家所采取的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分不开的,研究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法兼治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无疑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辛绍军 《前沿》2010,(20):68-70
马克思主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传入日本,经过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使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并具备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日本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日本的社会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对日本战后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非军事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解读,对日本的政党政治和国内政治格局及战后日本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多领域研究为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中国在过去20年中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经济体制改革如此成功?下一个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还能像过去20年那样有惊无险、顺利过关吗?我们希望如此,但是,也必须承认,第二代改革要比第一代改革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5,(8)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一战后的经济第一强国,在20世纪30年代奉行"中立"政策,纵容日本的侵略。但这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促使国共两党之间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以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岚 《新东方》2009,(1):60-62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与结构 企业文化是文化领域的一个分支,其概念的产生缘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当时,由于日本经济的日益强大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威胁,美国开始注意对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并非由于技术、资源、设备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